正文

說說中國人為什麽需要大聲說話

(2008-03-14 06:21:10) 下一個
說說中國人為什麽需要大聲說話

這是我前幾天幾夜剛剛研究出來的科學研究成果。被白養一刺激就此給大家貼出來供大家隨便抄襲。我雖然沒有讀過白養的書,因為我的時間看花花公子比讀過白養的書更有意義。

美和醜本來就沒有標準。情人眼裏出西施嘛。都別說審美觀啦,道德觀也沒有標準。照儒家標準吧,流民無道德。?幾千年前莊子就指出來了“盜亦有道”,而且仁義禮智信樣樣都有。

聽說過瞎子摸象的故事吧?如果說幾億中國人就好比一個象那麽大。他白養摸了多少呢?幾億中國人中他白養見過幾億?他白養跟幾億中國人說過話?他白養認識幾億中國人。說到地,他白養隻能寫他白養見過或認識的人,也就是他白養周圍的人,他白養的親戚朋友還有台灣人。

這世界上沒有幾個人有資格對中國人指手畫腳的,特別是白養(也就是白人養的)和他的父親們。白養和他的父親們要想對中國人指手畫腳也得等中國人到白養和他的父親們的家裏當幾天幾夜的毒販子以後。

言歸正傳,我雖然沒有讀過白養的書,卻聽說過他白養(當然還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大聲說話很醜陋。

那麽,為什麽中國人需要大聲說話呢?

我以為稍微有一點語言知識的人們都應該知道用中文說話交流同樣信息的時候往往使用的音節的數量比較少。

大家可能會問啦,你說用中文說話交流同樣信息的時候往往使用的音節的數量比較少,跟誰的語言比較的呀?

那好,首先跟我自己會一點點的白養和他的父親們的語言比較一下吧。我這裏就不給大家提供我的機密的研究數據啦。我估計會說俄語,英語,法語或德語的人們應該有個感覺。

大家如果還要例子的話,我還學過一點點日語泥。打個比方,那日語簡直就是一個語言上的二近製。你得用一群0和1才能把個三位數說清楚。看管Lost in Translation電影的人們一定會同意的。

當然啦,用的音節多或少也無所謂壞與好。隻是用的音節少了,每一個音節的份量或在交流信息時的價值就大了。因此,我們中國人說話的時候就有必要對每一個音節大安全到達聽者的耳朵裏比別人做出比較大一些的努力。所以泥,我們中國人說話的時候聲音就大一些。就這麽簡單,也無所謂好與壞或美與醜。

我們中國人在初學英的時候會試圖發出每一個音。然後就是我們中國人在唱英文歌的時候會試圖發出每一個音和往往會發現時間不夠用。

我舉了一些中文說話交流同樣信息的時候往往使用的音節的數量比較少似乎是壞的例子。

那麽,中文說話交流同樣信息的時候往往使用的音節的數量比較少這個事實有什麽好處嗎?

當然有啦,我給大家舉一(類)例子。我在老美的NASA幹過幾年,控製和發射過衛星。在緊急情況時間寶貴的時候用英文可是滿啊。這一點人家老美也早就意識到啦,還設計了一些用來省時間的專用短語泥。

我估計打仗時或救人時還是少用幾個音節的好。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