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婚俗 2015-1-20 1

(2015-10-30 19:10:12) 下一個
看網上總有人討論結婚的問題,讓我想起了不同地方的不同婚俗。

     剛認識隔壁美國鄰居的時候,聽男主人說過很多次:“我有3個女兒啊!”我一直不明白,有3個女兒怎麽了?你們又不重男輕女,把女兒那麽寶貝著,大女兒離開家去不遠的外州上學,當爸爸的都哭了。他幹嘛老發這樣的感歎呢? 通過網絡我才明白,美國有個很奇怪的風俗:女兒結婚的時候,整個婚禮都該娘家辦。這個婚禮包括場地,請客吃飯(包括男方家的客人)等等。那個婚宴上的蛋糕要娘家媽媽親自買或者做,那代表媽媽對女兒的心意,其他人不能代替。上次有個人說她兒子要結婚,她想做結婚蛋糕,人家就告訴她不行的。據說一場婚禮要準備半年之久,要花很多錢。有3個女兒辦婚禮,不容易呀!難怪他感歎。不過他隻是說的好玩,並不是真的擔心女兒們的婚禮需要花費,因為婚禮可大可小,花費可多可少。再過2個多月,我們就可以參加他們家大女兒的婚禮了。我很喜歡他們家的4個孩子,漂亮,禮貌,懂事,勤勞,樸實,規矩大。老大已經是一個助產士,找了個學醫的男朋友,去年訂婚,今年4月結婚。至今我還有個不明白的事情:婚禮女孩子家辦,那男方家做什麽?

    再說說蘇丹人結婚。蘇丹北部,就是現在的北蘇丹,居民都是穆斯林,一個男人可以合法娶4個老婆。每娶一個老婆都要給一筆彩禮,而且婚後每個老婆的待遇要一樣:一樣的房子,一樣的生活條件,甚至一樣多的孩子。雖然可以娶4個老婆,但我們看到有4個老婆的人不多。曾經有個在中國公司工作的蘇丹男人,娶了2個老婆,他每月就10萬蘇丹鎊的工資。10萬鎊不是很多錢,那個時候差不多2000蘇丹鎊換1美金了。我出門買菜手上總拿著10萬鎊,用橡皮筋捆著,每張2千鎊。我已經不記得當時的物價,但10萬是肯定不多。據說他那兩個老婆爭寵,對他好的不得了。另外有個蘇丹南部,就是現在的南蘇丹的小夥子,娶了個媳婦,後來因為當彩禮的牛沒給夠,媳婦被娘家接回去了。牛給了才可以再把老婆接回家。南部不是穆斯林,他們可以隨便娶多少個老婆,隻要有彩禮。幾頭牛就可以換個老婆。我參加過2場婚禮,好大的場麵,估計上千人參加。都是請樂隊唱歌跳舞,除了沒有酒,吃的喝的也很多。不知道他們婚禮的錢誰出。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婚俗千差萬別。就我們老家那一個縣,不同的地方婚俗都有差異。 時代在變化,婚俗也在變化。過去我的很多小夥伴們,有些出生就訂婚,有些幾歲訂婚,最後還真有結婚的。有個比我大2歲的阿姨,我們從小一起長大,她很早就被訂婚,後來嫁過去,現在兒孫滿堂了吧?我弄了一個她的電話,一直沒打通。幾年前見到一高中同學,他的娃娃親女朋友也是我們學校的,所有人都知道,我們總是拿他們開心。他說那女孩子家還挺明白的,在他考上大學之後,人家主動退婚,沒找他麻煩。我表哥也有娃娃親呀,也是我們笑話的對象。不過娃娃親定下後就當一般的親戚走動,等到成人之後,那就要按規矩來了,端午,中秋,春節前後,都要送禮。禮物一般每次是2瓶酒,2斤肉,還要給女孩子買衣物,要一直送到結婚,很多年呢。如果女孩子家叔叔伯伯哥哥多,送禮就成為沉重的負擔。我老公隻送了一次,那是結婚前,他必須去我家認親戚才硬著頭皮入鄉隨俗。不過我家規矩不多,我們又上大學了,我們就一直沒隨俗。我們那裏結婚,男方家總要有間房吧,再準備一張床,一個桌子,給女孩子做幾身衣服。女方家要陪嫁櫃子,箱子,所有床上用品,鍋碗瓢盆等一切生活用品。我最喜歡接親的時候搬新娘家準備 的蚊帳,裏麵有紅包的。可惜我家沒近親結婚,我沒機會拿那個紅包。最特別的是要陪嫁一對陶罐的壇子,裏麵裝的是當地特產:炒米,麻糖荷葉,翻餃等。現在沒有人再陪嫁這個了吧?都換成了摩托車,汽車,煤氣罐,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等時興物品了吧?據說我們那裏現在陪嫁要現錢,男孩子家結婚前送來1萬,女孩子加1萬陪過去,送10萬就得加10萬啊!結婚那天,兩家分別請客,新人各自在自己家吃午飯,午飯後男方家敲鑼打鼓放鞭炮去新娘家迎親。把新娘連同那堆積如山的嫁妝一起接到新郎家。這個時候,新娘家是人去財空,好不傷心!從此女兒就僅僅是親戚了。新郎家添丁加口,金銀滿屋,喜笑顏開。這就是人們為什麽要有兒子的原因吧?我10年前參加一個舅舅家兒子的婚禮,看到從新娘家搬來的滿滿一屋子的新東西,舅媽開心得不知道該怎麽辦。
     就寫到這裏吧,該幹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