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做豆腐(為《孟吃孟喝》之作) 2015-1-16

(2015-10-29 19:36:59) 下一個

小時候,家裏春節前都要做豆腐,雖然沒有很多黃豆,但多少都會做點豆腐的。我們那裏冬天冷,豆腐可以放幾天。新鮮豆腐除了炒來吃,總會做點豆腐圓子。豆腐弄碎,加點肉末,蔥花,鹽,做成圓子蒸熟。剛出鍋的豆腐圓子可好吃了。一般做豆腐圓子都是晚上,很多時候圓子蒸好,孩子們都睡著了。老公說他小時候常常被媽媽叫起來吃豆腐圓子,幸福啊!多餘的豆腐做腐乳。就是把豆腐切塊,放在蒸籠裏風幹表麵,等長了白毛,再加鹽和其他佐料醃製。我們家窮,很少有腐乳吃,我就特貪吃那個東西。一塊腐乳,一碗稀飯,就是幸福的生活了。

    雖然從小到大看大人做豆腐,但從來沒動手做過,我們隻幫忙推磨。鄉下很多人做豆腐都會失敗,在那黃豆比較稀罕的日子裏,我們也沒想過要學做豆腐。 到了城裏,到處都是買豆腐的,更不會去做豆腐了。後來去蘇丹,買不到豆腐,很久不吃就想念啊。於是開始學習自己做豆腐。沒有黃豆,朋友給我們送來不知道放了多少年的陳黃豆,做出來的豆腐不好吃,但比沒有好嘛。記得有一次做了2鍋豆腐腦,來了一幫朋友,我們用兵乓球桌子當飯桌。大家一看有豆腐腦,先搶啊,別的都不吃了。吃完打牌。可是怎麽肚子餓了呀!才吃了一會兒呢?原來啊,豆腐是水,雖然灌飽了,但不經餓。來美國後好多年沒做豆腐,小小很小,我還常常幹活掙錢,買豆腐也容易。後來發現買的豆腐保質期太長,不想買了,就重操舊業。

    開始做豆腐不會把握石膏的比例,我和老公就做實驗。記得我們在蘇丹做豆腐,點了石膏後沒成功,怎麽辦?有2鍋,我們把一個鍋裏的豆漿重新燒開,再加石膏粉。另一個鍋裏直接加點石膏粉,看看效果。結果是:2鍋都凝固的很好。 還有黃豆和水的比例,也是在不斷的探索中找到了比較好的結果。以前還不知道石膏要先加水化開,更不知道加多少水合適。小時候家裏做豆腐,有很大的漿盆,是把石膏粉倒在盆裏,再衝進去 豆漿。我現在用的是點漿。現在有網絡,我也在網上學習一些,知道豆腐在80攝氏度的時候是凝固最好的時候,不過我從來沒量過,隻是把豆漿燒開之後攪拌一下,再點,好像都挺好。還有攪拌的時間,以前以為攪拌次數越多越好,後來摸索出的經驗是:攪拌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少了,石膏水和豆漿沒混合好,底部凝固,上部還是水狀。攪拌多了,把已經凝結的大塊攪碎了,沒辦法吃豆腐腦,包出來的豆腐也不好吃。瀝豆漿是個費力費時還很不容易的活,我在做的過程中發現用燙水稀釋豆漿,效果比較好。

     雖然做豆腐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花時間,沒經驗很容易失敗,所以很多人跟我學習過做豆腐,甚至我帶著他們自己動手做過,最後都沒成功。最近我不是加入了《孟吃孟喝》微信群嗎,群裏的姐妹有的吃過我做的豆腐腦和豆腐。,有的沒吃過,好幾個人要求跟我學習做豆腐。我說:行啊。如果她們都會做豆腐了,豆腐店的老板要生我的氣了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