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都有令人噴鼻血、掉下巴的醜陋建築,而由於大陸基礎建設速度超快,特別是近十多年來各種樓堂館所大規模湧現,令人瞠目結舌的醜陋建築數量也特別多,早已為大陸專業人士所詬病,並引來網路上的大量嘲諷。陸媒《建築暢言網》為警示醜陋建築的泛濫,連續11年舉辦「中國十大醜陋建築評選」,希望藉此提升大陸建築審美能力,避免更多醜陋建築出現。
由北京瑞達恒建築諮詢公司旗下媒體《建築暢言網》所舉辦的「第11屆中國十大醜陋建築評選」(以下簡稱“醜建”)年終評審會12月23日在北京召開,公布今年評選出的中國十大醜建榜單。經過專家多輪細致斟酌,評選出「2020年第十一屆中國十大醜陋建築」榜單如下:
1. 廣州融創大劇院。上榜理由:創意牽強附會,胡亂拚貼中國元素,形態怪誕,傷害城市形象。

2.吉林延邊長白山長白天地度假酒店。上榜理由:形式生搬硬造,誇張粗暴,尺度失調,浪費巨大。

3. 重慶武隆飛天之吻。上榜理由:嘩眾取寵,立意低俗,造型拙劣,破壞自然景觀。

4. 江蘇南京蜂巢酒店。上榜理由:形式怪異,矯造獵奇,奢華拜金,趣味惡俗。

5. 貴州興義萬峰湖吉隆堡酒店。上榜理由:盲目崇洋,文化價值觀扭曲,與地區原生態山水嚴重衝突。

6. 河北滄州吳橋國際雜技大劇院。上榜理由:拙劣模仿中國傳統建築經典,形式混亂,比例失調。

7. 廣西河池丹泉酒業文化館。上榜理由:簡單化形象比附,立意庸俗,造型粗鄙。

8. 江西省圖書館新館。上榜理由:設計概念牽強,形式語言混亂。

9. 廣東茂名青少年活動中心。上榜理由:設計手法拚湊,組織失序。

10. 陝西寶雞聯盟大橋。上榜理由:搬用舶來形式,有損文化認同。

《建築暢言網》表示,歷經11年的沉澱,中國十大醜陋建築評選不僅為建築圈的暢所欲言創造了氛圍,也為社會公眾提供了發聲的平台,推動了政府、部門、行業、社會等各方麵對中國建築文化傳承創新形成共識,已逐漸成為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年度建築傳播事件。
評選聲明說,十大醜建評選採用大眾投票與專家終審結合的評選方式,反映社會對建築問題的真實看法,也提高了專業人士對非理性社會情緒的調節作用。目的在讓醜建成為一種公共性的輿論威懾力量,迫使地方政府及建築設計師更加重視周邊環境與人文發展,對城市建設產生積極影響,以共同的努力,讓更多「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築成為中國名片。
參與本屆評選的專家包括中國藝術研究院建築與藝術史學者王明賢、建築師顧孟潮、建築師布正偉、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周榕、建築師曹曉昕、公共藝術機構主持人王永剛、建築師車飛等各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