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不很明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麵對曆史:我們應該怎樣紀念朝鮮戰爭

(2020-10-27 10:00:25) 下一個
 
文章來源:   

就在昨天寫這篇文章時,我給康明大哥打電話,問他在做什麽。他有些悶悶不樂地說,去了當地的政府部門,索要“光榮之家”的牌子。

康明的父親康致中,是中國人民誌願軍19團團長,1953年6月26日,正在開團部會議時,突然遭到美軍飛機密集轟炸,整個山體垮了下來,全部人員被埋。那時,康明隻有兩歲零兩個月。

img


 兩個月後,坑道被挖開,包括團長、政委、參謀長等在內的114人全部窒息而死。此時,戰爭已經結束一個月了。

懸掛光榮牌,是黨和政府給烈士家屬的一份榮耀,從2018年7月開始實施。但兩年多來,康明大哥一直沒有接到領取光榮牌的電話,不得不親自上門去領取。

昨天,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



1951年初出生的康明,即將迎來自己的古稀之年。

15歲那年,他參加紅衛兵去北京串聯時,找到了父親當年的戰友,對方說,坑道被挖開時,他的父親躺在床上,旁邊牆上的作戰地圖一側,斜插著康明兩歲時的照片

被困在坑道的團長,知道自己已經無法活著出去了,穿好軍裝,扣好風紀扣,蓋上被子,躺到床上,然後看著牆上兒子的照片,慢慢睡去。

這個場景,讓康明淚流滿麵。他想,等將來有機會,要去找到父親的安葬地,接他回家。但在那個瘋狂的時代,沒有人會關注一個逝去的生命,即使他是為國捐軀,即使他是一個團長。

直到退休那年,康明終於找到了父親的墓地。現在來看,這都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過程。康明用穀歌地圖,在三八線北側,父親當年犧牲的大概位置,一點點放大去看,有一天,他忽然看到有五個白色的連在一起的物體,後麵有一個大土包。

img

後來,他委托朝鮮的朋友去到現場拍回照片,真是父親的墓地。之後,每到清明,他和媽媽就打開電腦,對著屏幕遙祭。



遺憾的是,父親安葬的地方,在三八線附近的軍事緩衝區,無法前往。退休後,他每年都要去朝鮮,把省吃儉用的錢換了禮品,送給當地有一些有本事的人,希望能帶著他去父親的墳前磕一個頭,但至今都沒有如願。

兩年前,我去康明大哥的家裏采訪他,那是一個破舊的小區,汙水橫流,垃圾遍地。康明大哥住在陰暗潮濕的一樓。看著這個場景,我一時難以想象,這是一個烈士團長的兒子的家。

康明大哥說,為了打聽父親的信息,他曾找到剛剛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位置上退下來的傅全有,對方聽說他是康致中的兒子,立馬見麵。在剛剛入朝作戰時,傅全有是他父親的部下。

我有些打趣地對康明大哥說,如果你父親沒有犧牲的話,你也是紅二代了。康明大哥聽了這話,笑得有些尷尬。

同樣沒能成為紅二代的還有河南的苗務才。2010年,已逾花甲的他來朝鮮,同樣因為父親埋葬在朝鮮的軍事緩衝區,無法前往,他向著埋葬父親的方向,放聲大哭:“父親啊,你到底在哪裏?”

img

為了給母親一個交待,他在安葬有毛岸英烈士的檜倉郡誌願軍烈士陵園抓了一罐土,帶到母親的病床前,騙母親說這就是父親墳前的土,已處於昏迷中的母親竟然有了知覺,把手使勁伸進罐子裏,抓著泥土不放。

一將終成,萬骨無還。



同樣為了尋找父輩的忠骨,康明遇到了鄧其平,後者的父親鄧仕均在抗戰時曾參加過百團大戰,在朝鮮戰場犧牲時也是一個團長。他的父親犧牲在韓國境內,埋骨的地方早已是一片田地。

在兩位團長後人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烈士後代們聚集到了一起。這個自發而起的群體,開始用行動來告慰父輩的鮮血與生命。當年,他們的父親為國而戰,如今,他們帶領父親部下的後代們,為家而戰。

尋找埋骨之地,前往墓地祭拜,或者帶把土回家。當戰爭的硝煙散去,當保衛國家的熱血不再,親情的脈絡,日益凸顯。

img

在疫情之前,康明每年都要前往朝鮮,經常一去就是幾個月。他去了長津湖,去了黃草嶺,當年戰鬥無比慘烈的地方。他已不僅僅是在尋找父親,而是在尋找整個父輩。他和眾多烈士後代們一起,幫助幾百位烈士找到了親人。

康明帶一位誌願軍烈士的女兒,去犧牲地祭拜她的父親。她的父親高連喜是一位副團長,至今屍骨無還。

在很多墓碑上,他看到這樣的記載:XXX等以下幾百人。很多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康明找到一名犧牲在朝鮮的團政治部主任,而他的名字並未出現在官方公布的244名陣亡團職幹部名單裏。

朝鮮老禿山的誌願軍墓地,也未出現在官方的名單裏。

對於朝鮮戰爭有197653名誌願軍犧牲的官方數字,康明確信這是不準確的。



一個讓這些烈士後代們倍感失望的是,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卻沒有這些烈士的。按照規定,隻有在2020年元旦後還在世的老兵,才可以領到這枚紀念章。

是的,在現實中,也隻有活著的人,可以參加授勳儀式。這,就是戰爭。

但是這些後代們並沒有抱怨,他們提議,各自出錢,定製一批紀念章,自己發給自己。

img

從小就失去父親的這個群體,生活過得並不是很好,為了省錢,他們在網上多次比價,最終核定:紀念章15.5元,帶子1元,盒子5.1元,共計每套21.6元。

和國家發放的紀念章不一樣的是,他們在章的背麵,刻上父輩的名字。

有一天,我在他們的微信群裏看到這一幕時,異常心酸。我告訴他們,這個紀念勳章的錢,由龍越基金會來出。因為勳章,不能是自己掏錢買來發給自己的。

包括在懸掛光榮牌時,我曾給主管部門提過建議,不應該打電話通知讓退役軍人或者烈屬來領取,而應該敲鑼打鼓給送到家裏,現場懸掛。

榮耀,一定需要用儀式來彰顯。



2013年6月,康明接受鳳凰衛視采訪,主持人陳曉楠問他: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到了父親的墓地,你最想說的是什麽?

康明毫不猶豫地回答:爸爸,咱們回家吧!

兩天後,韓國總統樸槿惠訪華,在未有事先溝通的情況下,突然提出,送還在韓國發現的360具中國軍人遺骸。

他們也有親屬,他們的親人也一定在等著他們回家。”樸槿惠說。

康明猜測,這個臨時增加的外交禮包,或許是因為對方的人看了這個節目。

也正因此,康明對韓國的態度有了一些好感。曾經,那是父親的敵人。

一個月後,康明和苗務才一起去了韓國。他們的父輩雖然安葬在朝鮮,但是隔著三八線南側的鐵絲網,就可以看見父輩的墓地,那是被允許到達的離父輩最近的地方。

img

康明曾有一個擔心,他拿著蓋滿朝鮮簽證的護照去辦理韓國簽證時,會不會被拒簽,結果出其意外地順利。

更讓他意外的是,在三八線南側,附近站崗的韓國軍人,在看到他隔著鐵絲網朝著父親的安息之地祭拜時,突然站直了身子。

從那後,康明大哥每年都要去韓國。為了省錢,他帶著帳篷,晚上就住在野外,吃飯都是自己去菜市場買菜做。年近古稀的他,不會一句外語,卻在韓國一住就是上月。



2019年夏天,康明和幾位誌願軍烈士後代去韓國,約我一起前往。我在韓國的朋友俊傑接待了我們。俊傑是一位中國通,在中國做生意多年。

俊傑(下圖左)特別熱情,幫我們安排食宿,還每天開車帶著我們出行。

img

有一天,幾位誌願軍烈士後代在車上聊起父輩英勇的事跡時,慷慨激昂,激動萬分。就在這時,俊傑一腳刹車,滿臉憤怒地看著我們,然後大聲說,你們的父輩都是英雄,你們是保家衛國,那麽韓國在這場戰爭中死去的400萬人,算什麽?

氣氛一下子變得尷尬起來。

後來的幾天,爭吵越來越多。當誌願軍烈士後代說到朝鮮時,俊傑會刻意糾正,那是北韓;當後代們說到抗美援朝戰爭時,俊傑會說那叫韓戰。而這些後代們,有時候也會故意用“南朝鮮”來代替韓國。

最激烈的一天,是俊傑帶我們去韓國的顯忠院,就是韓國的國家公墓。到了門口,這些後代們不願意下車,直言不諱地說,這裏麵埋葬的人,可能就打死了我們的父親,我們怎麽可能去看他們?

img

衝突已經不可調和,我作為中間人,十分棘手。

旅程的最後,是去三八線附近的一個戰場,在那裏,韓國的軍人正在幫助尋找中國誌願軍陣亡將士的遺骸。在一個山坡上,全是韓國年輕的軍人。看到這一幕,曾經當過兵的康明,突然舉起了右手,向他們敬禮。其他的後代,做了同樣的動作。

韓國軍人尋找遺骸現場。

“韓國軍人幫助尋找的,都是我們的父輩,他們曾經互為敵人,韓國軍人能放下曆史的仇恨,來幫助我們,我們應該向他們表示感謝。”康明說。

就在這時,我的朋友俊傑說,為了讓烈士們的遺骸回家,我願意無償來幫助你們。

衝突的雙方,基於人性,終於站在了一起



因為父輩共同犧牲在了朝鮮戰場,誌願軍烈士後代們,走到了一起。而還有另外一個群體,也是因為父輩共同的經曆,走到了一起。他們的微信群名是:180之子。

熟悉這段曆史的都知道,180師,幾乎全部成為美軍的俘虜。

這個群體,相比烈士後代們來說,低調許多,戰俘的身份,讓他們父輩受盡苦難,而難以言說的屈辱,延至後代。烈士後代們聚到一起,是為父輩的榮光而努力,而他們走到一起,是為了讓公眾對父輩多一些理解。

img

老兵林模叢曾經就是180師的戰俘。

兩年多前,我在昆明采訪他時,我能深刻地感受,他一生都沒能走出戰俘營

在戰俘營裏,他和特務做鬥爭,終於回到了大陸,卻開始了噩夢般的歲月。在這期間出生的兒子,患上了自閉症,不敢和陌生人說話。

img

而每有國家的紀念活動,他們是無法參與的。這些做過戰俘的人,也有自己的節日,每年4月8日,他們會齊聚四川大學,紀念在這一天犧牲的戰友林學逋。

林學逋是四川大學的學生,朝鮮戰爭爆發時棄筆從戎,在180師擔任英語翻譯。被捕後,麵對特務的誘惑和屈打,他堅決不從,高呼“共產黨萬歲”。特務用刺刀把他的心髒挑了出來。

和黃繼光、邱少雲一樣,林學逋死得很慘烈,但卻很少有人知道。

如今,能去四川大學參加紀念活動的老兵,已經寥寥無幾了。不屈戰俘林學逋,如同他們的精神明燈。

我曾采訪過這樣一個故事。當年一個村子裏,有兩個戰俘,後來,一個選擇去了台灣,一個堅決回到了大陸。回到大陸的,受盡磨難和屈辱。到了上世紀80個代末,縣裏的統戰部突然派專車接大陸的戰俘到縣賓館吃飯,這讓他受寵若驚。去了才發現,台灣的戰俘回鄉探親,統戰部高接遠迎,讓他去作陪。



其實,還有一個群體,比戰俘更為隱蔽。

真真是一位誌願軍的女兒,直到2015年,父親重病住院時,才告訴她,她的親生母親,是朝鮮人。

1953年7月,朝韓停戰,誌願軍陸續撤離,但有部隊官兵被留下來,幫助遍地焦墟的朝鮮恢複建設。就在此時,真真的父親和一位名叫妃臻的朝鮮女人好上了。真真的爸爸解釋說,當時,連年的戰爭讓朝鮮的男人急劇減少,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當時政府默許女人和誌願軍結婚生子。

真真和哥哥就是這樣在朝鮮出生的。真真出生3個月後,爸爸的部隊要撤回中國了,他不得不接受一個現實:按照朝鮮規定,如果有一個孩子,隻能留在朝鮮,不能帶走,如果有兒有女,就隻能帶走女兒。

1956年10月,爸爸抱著尚在繈褓中的真真,坐上了回國的火車。真真的朝鮮媽媽,抱著一歲的哥哥,追著火車,邊跑邊哭。

img

當年,那一列列從朝鮮開往中國的火車,上演了太多這樣的生離死別,許多個家庭活生生被拆散,從此一生再未相見

甚至有朝鮮婦女臥軌阻止火車開走;還有的誌願者官兵,為了把兒子帶走,把他打扮成女孩,塞在炮彈箱裏。

“真真,你一定要去朝鮮找到你媽媽和哥哥,媽媽叫妃臻,在新安洲,我對不起他們……”爸爸臨終的時候,使出全身力氣對真真說。

幾乎每年,真真都要去次朝鮮,她感覺像回家一樣,卻至今無法找到家人。

在大陸,有很多這樣的混血兒女,至今都沒有找到媽媽。而有的人,至今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世。



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的當天,電影《金剛川》上映,據公開的信息,這部戰爭大戲,從籌拍到上映,隻有3個月時間。

關於這場戰爭的紀念活動,達到曆史的高點。而對於參加這場戰爭的無數個體來說,他們的戰爭,還沒有結束。

img

如果能幫康明去父親的墓前祭拜,如果能幫真真找到親生母親,如果能讓每一個犧牲者,把他們的名字刻在紀念碑上,這對每一個個體,都是最好的紀念;對每一個士兵的紀念,就是對整個戰爭的紀念

如果能在授勳的時候,給那些戰俘一枚勳章,告訴他們,被俘是萬不得已,能活著回來就是最好的結果,這樣人性的方式,一定會激勵更多的士兵,放下包袱,更為勇敢。

追溯關於朝鮮戰爭的上一部電影,應該是2016年上映的《我的戰爭》,電影的宣傳片比電影更為出名:一幫老藝術家去韓國旅遊,導遊姐姐問,這是大家第一次來韓國吧?老藝術家們一臉驕傲地笑著說,上一次來的時候,沒有用護照,是舉著紅旗進來的。

這種毫無人性的表現方式,引起公眾強烈的反感。

戰爭爆發70年後的今天,我們是否有勇氣對這次戰爭來一次反思和複盤,我們不能用歌頌英雄的方式,來掩蓋我們所付出的慘重代價。

直麵傷痛,在曆史中吸引教訓,這是對戰爭更好的紀念。



2019年去韓國的時候,在位於首爾的戰爭紀念館門口,我隨機采訪了幾位本地的遊客,問他們如何看待中國。所有人的回答都是一樣的,曆史已經過去了,我們更應該放下曆史,珍愛和平。

即使在紀念館裏,也看不到任何對敵國的仇視。

紀念館外最著名的雕塑,是《兄弟緣》,戰爭結束後,韓國的哥哥與朝鮮的弟弟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中國有類似的手足之戰,如果我們也能用這樣柔軟的方式,來期待兩岸的統一,那該是多麽溫馨的場景啊。

img

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成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對外戰爭,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如果能將這場戰爭的稱謂,表述為相對比較溫和的朝鮮戰爭,而不是有著明顯立場,或許這樣,我們可以更多地和國際社會去共同紀念這場戰爭。

隻要我們還沒有放下仇恨,戰爭就還沒有結束。仇恨教育,是禍國之源。內心充滿戾氣的人,一定會和這個世界的文明,越來越遠

真正的勝利者,一定是有著博大的胸懷和高遠的格局,就像美國內戰後,勝利的北方會厚葬戰敗的南方士兵,並且讓他回家與親人團聚;就像紀念二戰諾曼底登陸,勝利的同盟國會邀請曾經的敵人德國參加。

如果在紀念朝鮮戰爭70周年時,我們能邀請美國和韓國參加,那才是真正的勝利。

事實也是這樣,我們還欠韓國一個公開的感謝,是他們在幫我們尋找誌願軍遺骸,並且送他們回家。

今年的誌願軍遺骸回家時,我看到主辦方精心策劃的一個畫麵,中韓工作人員戴的口罩,上麵有著中國和韓國的國旗。因為人性,曾經的敵人,終於站到了一起。

2019年,我去澳大利亞墨爾本的戰爭紀念館參觀時,特意去看了關於朝鮮戰爭的這段展覽,澳大利亞曾和美國一起,參與了這場戰爭。全場的描述,沒有出現對中國任何的仇視和敵意。

參觀結束後,我看到所有的人都圍在大廳中央的一塊石碑前,默默地祈禱。石碑上,寫著:LOVE

img

 

 

 

 

來源: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10/27/10002630.html

 

 

==================================================

 

70年了,中共依然說著“抗美援朝”的謊言

 

文章來源:   
 
中共最近發動一切宣傳機器高調紀念自己的軍隊在70年前的10月25日進入朝鮮半島作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也發表了講話。70年過去了,當年有關戰爭的很多資料已經解密,中共對這場戰爭的敘事依然是反抗侵略和保家衛國。那麽,真相究竟是什麽?

真相一:誰發動了朝鮮戰爭?

以中國中央電視總台和中共中央軍委分別製作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和《為了和平》為例,這兩部紀錄片不約而同地回避了誰發動了朝鮮戰爭的問題。對於戰爭的起源,兩部片子都隻是含混地將其描述為朝鮮內戰爆發。但是,事實上,朝鮮半島在朝鮮戰爭爆發前已經建立兩個國家。韓國於1948年8月15日在朝鮮半島南部正式建國;同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朝鮮半島北部立國。

《為了和平》的片頭說,1950年6月25日, 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武裝幹涉,同時入侵台灣海峽,把戰火燒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同樣含混不清地說,朝鮮和韓國政府在分割南北朝鮮的三八線附近的長期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和摩擦最終在1950年6月25日發生質變。隆隆重炮轟擊的巨響,宣告朝鮮大規模內戰爆發了。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0月23日為紀念中國軍隊入朝作戰70周年的講話, 也延續了同樣的敘事方法。他說: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從其全球戰略和冷戰思維出發,作出武裝幹涉朝鮮內戰的決定,並派遣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

習近平也隻字不提是誰發動了那場戰爭,中共在戰爭之前又扮演了什麽樣的角色。

實際的情況是,1950年6月25日,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對美國支持的李承晚領導的南方發起了入侵,目的是在共產主義的旗幟下統一朝鮮半島。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解密的檔案顯示,金日成的這個行動事先得到了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的首肯,甚至可以說是蘇、朝共同策劃並準備了那場戰爭。

1949年6月到1950年初,金日成一直在遊說斯大林,允許他對韓國發動軍事進攻。由於懷疑朝鮮的軍事能力,並擔心蘇聯被卷入更大的戰爭,斯大林一開始拒絕了金日成的要求,也不願意向朝鮮提供進攻型武器。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到1950年的1月底的時候,斯大林認為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

斯大林所說的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應該指的是:1949年6月,美國從韓國撤軍;1950年1月,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Dean Acheson)關於美國在太平洋防線的講話。根據艾奇遜的講話,美國在太平洋的防線(又稱艾奇遜防線)包括阿留申、日本、衝繩和菲律賓,形成一條弧線列島。台灣和朝鮮半島不在艾奇遜防線之內。

美國軍事曆史學家貝文亞曆山大( Bevin Alexander)告訴美國之音,他認為,艾奇遜的講話讓斯大林對金日成的提議進行了新的評估。

亞曆山大說: 這幾乎可以肯定是斯大林後來作出那個決定的原因因為美國不像他們所想象的那樣。美國不打算捍衛韓國。斯大林認為可以給朝鮮獨裁者金日成提供進攻性武器來攻打韓國。

真相二:毛澤東事先知不知情?

根據蘇聯解密的資料,斯大林在給金日成開綠燈的同時,又要求金日成必須征得中國同誌的同意。1950年5月13日,拿到斯大林令箭的金日成來到北京通知中共當時的領導人毛澤東,斯大林已經批準了他的計劃。毛澤東第二天在得到斯大林的確認後,同意先擱置統一台灣的計劃,幫助金日成完成朝鮮半島的統一。

後來的史料顯示,毛澤東雖然事先不知道蘇聯和朝鮮已經就發動這場戰爭達成了默契,但是對金日成統一朝鮮半島的意圖,他是知道的。金日成在向莫斯科尋求幫助的時候,也多次尋求毛澤東的支持。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金日成的做法應該是受到了中共在中國革命成功的啟發。毛澤東對金日成的提議是支持的,隻是覺得當時並不是最好的時機。他甚至答應等中國完成統一後,幫助朝鮮實現統一。

毛澤東了解金日成的企圖的 另一個證據是,在金日成的要求下,在朝鮮戰爭爆發前,即1950年3月到4月間,中國將解放軍的三個朝鮮族的精銳師調入朝鮮,編入朝鮮人民軍。這支部隊後來成為金日成進攻韓國的主力。

正在積極為統一台灣備戰的毛澤東最後為什麽會選擇同意金日成的行動?後來的分析家們認為,他應該是迫於斯大林的壓力。蘇聯解密的資料顯示,在朝鮮戰爭前,中國和朝鮮的每一項活動,斯大林都會表達自己的意見,而且中國也急需蘇聯在經濟、技術和武器裝備上的支持。

中蘇關係史、國際冷戰史專家,中國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兼國際冷戰史中心主任沈誌華認為,將中國拉進朝鮮戰爭,顯示了斯大林的縝密。因為斯大林知道,如果美國將來出兵支援韓國,金日成頂不住時,蘇聯是不能出麵的,隻能靠中國。

但是,也有人認為,斯大林之所以把中國拉進朝鮮戰爭,是試圖用中國的參戰來改變全球力量平衡,讓美國陷入遠東戰爭的泥潭,無暇顧及歐洲。另一方麵,如若中國失敗,朝鮮半島被美國控製,蘇聯則可以再次名正言順進駐中國的東北。因為1950年2月,《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訂,讓蘇聯失去了曾經在中國東北的權力。

美國喬治亞大學曆史學教授威廉斯圖克(William Stueck)告訴美國之音,如果沒有斯大林提供武器,毛澤東提供兵力,金日成是不可能發動朝鮮戰爭的。

他說:中國人和蘇聯應該為金日成的行動負責,雖然是金日成首先去找他們尋求他們的許可。金日成非常想讓朝鮮半島歸於自己的統治,但是沒有中國和蘇聯的支持,他不可能發動進攻。

斯圖克撰寫過兩本有關朝鮮戰爭的書,一本是《朝鮮戰爭:一部國際曆史》,第二是《朝鮮戰爭的再思考》。他說,也正是因為認定金日成的行動得到了蘇聯和中國的支持,擔心共產主義進一步在亞洲的擴張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簽署已經讓美國擔憂),杜魯門總統在朝鮮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天,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

獲得蘇聯和中國幫助的金日成勢如破竹,三天內打下了韓國的首都漢城,並在戰爭爆發後僅一個多月就占領了朝鮮半島95%以上的領土。南韓軍隊不得不退守南部的釜山防禦圈。

朝鮮半島的戰局隻是在1950年9月15日,美國領導的聯合國軍在韓國仁川登陸後才發生了逆轉。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組建聯合國軍,給予韓國軍事援助。1950年7月8日,杜魯門任命美國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聯合國軍正式建立。

真相三:美國有沒有意圖侵略中國?

對於中國為什麽入朝參戰,中國政府一直以來的最大理由是,美國在武裝幹涉朝鮮半島的同時入侵台灣,把戰火燒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之上, 所以不得不抗美援朝。

無論是習近平的最新講話還是中國最新的宣傳片,都再次延續了這樣的敘事。《為了和平》說,70年前的那場戰爭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 。習近平在講話中也發表了一樣的觀點。並強調,這是以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

然而,事實是,對於當時的美國,敵人並不是中國,而是蘇聯。美國在介入朝鮮戰爭之初,就確定了有限戰爭的原則。杜魯門政府也一直在努力避免在朝鮮戰場上與共產黨統治下的中國發生衝突。

《為了和平》這部宣傳片用保存在美國國家檔案館的一份1950年6月27日白宮聲明來證明美國對台灣企圖。宣傳片高光凸顯了杜魯門的一句話:我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台灣的任何進攻。但是,卻有意忽略杜魯門緊接著的第二句話,作為這個行動的必然結果,我也呼籲在台灣的中國政府停止所有針對中國大陸的海上或空中的行動,第七艦隊將確保其得到執行。

根據解密的美國軍方文件,1950年6月30日,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致函東京遠東司令部明確表示,第七艦隊的任務是捍衛台灣,阻止中共對台灣的襲擊和侵略,同時確保台灣的國民黨不會利用台灣作為基地對中國大陸發動襲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五(10月23日)在北京紀念中國參戰70周年的演講中稱朝鮮戰爭是對帝國主義侵略者的鬥爭,並美化了中國的參戰。

美國軍事曆史學家亞曆山大說,杜魯門政府從沒有想著入侵中國。杜魯門用第七艦隊隔離台灣的舉措,一方麵是為了讓台灣免遭朝鮮戰爭的影響。另一方麵也是為了滿足美國國會內部保護台灣的呼聲而采取的政治舉措。

亞曆山大說,通過隔離, 中立台灣,他(杜魯門)將使台灣更加安全。換句話說,中國共產黨不能侵略國民黨占領的台灣,同時,台灣也將無法返回並攻擊中國的沿海地區。就是這個意思。

杜魯門當時還表示,一旦朝鮮恢複和平,第七艦隊就會撤離。亞曆山大說,理論上說,這是個中立的舉措,但是,不可避免地被紅色中國解讀為挑釁行動。喬治亞大學曆史學教授斯圖克也認為,聲稱美國有意圖攻打台灣,是中共的故意誤導。

美國並不打算將戰爭擴大到中國的另外一個例子是美國拒絕了蔣介石參加朝鮮戰爭的提議。在朝鮮戰爭爆發伊始,蔣介石就主動提出可以出動3萬3,000人的部隊進入朝鮮作戰,但是,杜魯門權衡再三後最終婉拒了這一提議。

中國強調自己是正義擔當的第二個依據是,美國操控聯合國軍,跨越三八線,要在朝鮮半島擴大軍事行動。 中國乃至亞洲的和平麵臨嚴峻挑戰。

1950年9月,仁川大捷後,隨著聯合國軍的節節勝利,麥克阿瑟確實放棄了把朝鮮軍隊趕出韓國的最初的目標,決定越過三八線,摧毀朝鮮的武裝部隊,將共產主義逐出朝鮮半島。

麥克阿瑟的行動當然也得到了杜魯門政府的同意,不過前提條件是中國和蘇聯不卷入朝鮮戰爭。一旦中、蘇同時介入,麥克阿瑟就不應在北朝鮮進行地麵戰鬥,而應防守三八線,對北方繼續實施轟炸。

聯合國軍最終抵達了中朝邊境。不過,即便是在這個時候,美國也沒有打算攻擊中國本土。

美國麥克阿瑟紀念館負責任詹姆斯佐貝爾(James Zobel)說,麥克阿瑟那句聖誕節前就回家的名言也表明了美國的態度。

佐貝爾說: 從我看來,沒有入侵中國計劃。你知道麥克阿瑟在(中朝)邊境上說,我們在聖誕節前回家。意思是,他們不會在那裏呆著。因為發表這一聲明,他在媒體上大受抨擊。但是,我認為,他更多的是為了讓中國人了解。

這是麥克阿瑟在1950年11月25日對朝鮮戰爭前景的判斷。他當時說,你告訴孩子們,等他們到鴨綠江邊時,我們就回家。我想確保他們可以吃上聖誕節大餐。

不過,麥克阿瑟在戰爭的後期確實建議要將戰爭擴大到中國,甚至建議讓蔣介石出兵,並建議考慮動用原子彈轟炸中國目標。不過,杜魯門政府沒有采納這些建議。事實上,後來麥克阿瑟被解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在這些問題上與杜魯門的立場不一致。

美國不想把戰爭擴大到中國的想法也可以從美國當時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萊德利(General Omar Bradley)的一段話中得到證明。1951年5月15日,布萊德利在出席國會聽證會時,反對將戰爭延伸到中國。他說,如果將朝鮮戰爭擴大化,那將是,我們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布萊德利在講話中也指出,美國真正應該防範的敵人是蘇聯,而不是紅色中國。 他的這段話後來總是被中國的一些人曲解為,他是指當時正在進行的朝鮮戰爭是錯誤的,其實,他指的是指麥克阿瑟企圖要挑起的全麵對華戰爭是錯誤的。

喬治亞大學的曆史學教授斯圖克說,美國沒有意圖征服中國還因為對於美國來說,美國當時的全球戰略重心是歐洲,並非亞洲。美國參加朝鮮戰爭的主要目的還是想向歐洲盟友和世界證明美國是可以信賴的領導力量。

他說:在1950年6月前,美國認為韓國是一個合法的國家,而且是美國通過聯合國幫助創建了這個國家。現在這個國家受到了攻擊,如果不幹預的話,我們的敵人會變得更加大膽,而我們的朋友會擔心我們的可信度。

斯圖克解釋說,美國擔心,如果美國不為追隨自己的國家流血犧牲,這會有損北約在歐洲的合法性,因為畢竟美國歐洲國家承諾,為抵抗蘇聯的侵犯提供保障。

真相四:中國到底為何參戰?

中國軍隊是在聯合國軍跨過三八線,攻克朝鮮首都平壤後參戰的。1950年10月19日晚,26萬中國人民誌願軍秘密渡過鴨綠江。10月25日,中國軍隊在兩水洞與聯合國軍遭遇,在那裏,中國人贏得了第一場勝仗。 所以,這一天也被中國用作中國軍隊參與朝鮮戰爭的紀念日。

不過,根據後來解密的資料顯示,即便是美國人到了鴨綠江邊,毛澤東的大多數中共政治局的同事當時都反對出兵,認為美國不會危及中國的(中共的)安危。這其中就包括在中共軍隊大名鼎鼎的將領林彪。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毛澤東正是認定了美國不想擴大戰爭,才力排眾議入朝參戰的,因為他有更大的目標。

中蘇關係史、國際冷戰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沈誌華曾在一次公開的演講中說,從朝鮮戰爭爆發,到中國真正入朝參戰前,毛澤東至少三次提議讓中國軍隊入朝。毛甚至建議,中國軍隊可以換上朝鮮人民軍的服裝進入朝鮮。

不過,毛澤東的建議一直遭到了斯大林的攔阻。後來,在金日成兵敗平壤向中國援助時,斯大林也曾給過毛澤東一個選擇,中國可以不參戰,讓金日成組建流亡政府。沈誌華認為,斯大林這麽做,應該是基於對毛澤東的不信任。中蘇關係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署後,蘇聯被迫撤出中國東北而下降。

沈誌華認為,毛澤東堅持出兵的一個原因是要以此爭取斯大林的信任,並讓斯大林相信中國可以成為亞洲革命的領導人。因為這一點,一些人認為毛澤東為了進入社會主義陣營,把入朝作戰當作了投名狀。

他曾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說:因為中國出兵朝鮮,從毛澤東來講,他的目的很簡單,他就是要取得斯大林的信任。然後,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一員,成為亞洲革命的領導人,才有合法性,才能得到蘇聯的支持幫助,特別是對於中共剛剛取得的政權的穩定。

在朝鮮戰爭前,劉少奇秘密訪蘇期間,斯大林曾建議,在國際革命運動中,中蘇兩家都應多承擔些義務,但有分工。斯大林說:歐洲的革命我們管,亞洲的革命,中國管。

沈誌華說,作為一個客觀的結果,中國100多萬軍隊到了朝鮮後,毛澤東就取得了對朝鮮半島問題的話語權。

根據中國官媒的報道,中共最後出兵朝鮮,讓斯大林感動的落淚, 因為中國是在為社會主義陣營作戰。而中國後來也由此換得蘇聯對中國工業(包括國防軍工)建設的傾力支持。

1958年7月22日,毛澤東在同蘇聯駐華大使尤金談話時就說過:蘇聯人從什麽時候開始相信中國人的呢?從打朝鮮戰爭開始的。從那個時候起,兩國開始合攏了,才有156項。

蘇聯的156項援助,包括重工業、能源工業、交通運輸業全麵配套,相當於蘇聯將自己全套工業體係的一個縮小版支援了中國。除此之外,蘇聯還派遣了1萬多名專家以手把手教方式傳授,還無償提供了配套的技術資料。

在最新有關朝鮮戰爭70年的紀念中,中國專家們最津津樂道的一件事就是,抗美援朝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奠定了基礎。

真相五:究竟是誰的勝利?

在星期五(10月23日)的講話中,習近平再次大力渲染抗美援朝是中國的勝利。他說: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複興的重要裏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中國一貫的說法也是,朝鮮戰爭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

中國在宣傳自己在朝鮮戰爭中的勝利時, 總是不止一次地拉出在朝鮮戰爭停戰協議中簽字的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來為自己背書, 因為克拉克說過,我成了曆史上簽訂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的第一位美國陸軍司令官,我感到失望和痛苦。《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在最新的題為近年忽然冒出朝鮮戰爭的美國勝利論,這臉皮得有多厚文章中就再次這麽做了。

可是,單純從戰爭直接導致的傷亡人數上來說,中國恐怕很難稱自己為一個勝利者,因為中國為這場戰爭付出了數倍於對手的傷亡。根據中國自己的統計,紀錄片《為了和平》給出的數字是19萬7,653人。來自中國其他方麵的數據顯示,傷員38萬多人。而根據美國五角大樓的的統計,中國在朝鮮戰場上的死亡人數為40萬人、負傷人數為48.6萬人,被俘人數為2萬1,839人。

相比之下,根據美國五角大樓1994年公布的數字,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的死亡人數為3萬6,914人,其中包括非陣亡人員3,262人。根據美國國會研究處2020年7月29日公布的美國重大戰爭中的傷亡人數,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的死亡人數為3萬6,574人,傷員10萬3,284人。美軍的統計數字也得到中國學者們的認可。

美軍的這份死亡人數與蘇聯官方解密文件所顯示的美軍死亡人數一致,都是3萬6,574人。根據蘇聯的數據,英、法、土、澳、加等其它國家軍隊兵員損失約為1萬7,200餘人。蘇聯稱中國誌願軍的陣亡人數為100萬。

關於這場戰爭對世界的意義,習近平沒有告訴中國民眾的是,在這場戰爭裏,中國因為在戰爭後期越過三八線作戰,曾被聯合國決議譴責為侵略者。在此後差不多20多年的時間內,中國受到西方世界的孤立。

就習近平而言,中國更大的損失可能是丟掉了中華民族複興之路上最重要的一環--解放台灣的機會。而習近平認為,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然要求。

在朝鮮戰爭前,杜魯門政府在1949年的考量是,如果中共在內戰中取得最終的勝利,不排除與中共政府建立關係。 杜魯門與艾奇遜在1950年1月有關不會防衛台灣的講話就被看作是對中共的示好。

從亞洲來說,朝鮮戰爭後,由於亞洲國家對中國軍威的害怕,美國得以在亞洲建立了一個遏製中國的盟友圈。

喬治亞大學曆史學教授斯圖克說:在戰爭之前,美國在東亞大陸上沒有任何駐軍,而現在,美軍卻一直駐紮在朝鮮半島,而且有可能無限期地存在下來。此外,美國與韓國、日本、菲律賓、新西蘭和澳大利亞結成了聯盟,可能不久的將來還會與台灣結盟,就形成了對中國的海上遏製線,這顯然不符合中國的利益。

不過,斯圖克也承認,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也算打贏了戰爭。美中在朝鮮半島上打成僵局;中國由此在東北邊境得到一個緩衝區;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在亞洲的聲望。

對於朝鮮戰爭,曆屆美國總統一直以來的看法是,美國在這場戰爭中打了個平局。不過,在朝鮮戰爭停戰60周年之際,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說,朝鮮戰爭並非平局,而是美國的勝利。

奧巴馬對參加朝鮮戰爭的美國老兵們說:5000萬韓國人民生活在自由和生機勃勃的民主製度下,韓國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同朝鮮半島北方的壓迫和貧困形成鮮明對照,這就是勝利,這就是你們留下的遺產。他還說,這場戰爭向全世界表明,美國依然是爭取和平、安全和繁榮的力量。

《韓戰,我們第一次失敗》一書的作者亞曆山大對美國之音解釋說, 對美國而言,朝鮮戰爭是兩場戰爭。美國贏了一場,成功阻止了朝鮮吞並韓國以及遏製了共產主義的擴張。但是,美國輸了另一場,因為美國沒能將共產主義趕出朝鮮半島,以韓國的名義統一朝鮮半島。

喬治亞大學的斯圖克說,朝鮮戰爭中最明顯的贏家是台灣和日本。他說,因為這場戰爭,台灣得以最終脫離共產主義的圈子;日本也是贏家,由於戰爭刺激,日本的經濟得以大力發展, 同時日本還與美國達成和平協議,沒有這場戰爭,協議可能會被大大推遲。

他認為,朝鮮戰爭最大的輸家是朝鮮的老百姓。朝鮮半島至今處於分離的狀態,戰爭還造成了朝鮮大約10%人口的死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