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一粟的博客

投資是一門藝術,投資是一所永遠的學校。股海一粟第一次接觸到股票還是在1988年,那時候上海隻有老八股,沒有正規的交易所。。。那一年股海一粟隻有10歲。
正文

我的股市人生(Part Four) --- (原創)

(2007-07-05 15:00:16) 下一個
這兩天在翻閱以前的交易記錄,覺得2002年交易中有幾筆值得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一是Home Depot。作為美國第二大的零售商和最大的Specialty Retailer, Home Depot也是道瓊斯成分股之一。當時買這個股票主要是基於房地產市場不錯,所以我覺得建材裝潢零售業也不應該會差到哪裏去。盡管這個邏輯本身沒有錯,但問題在於做股票除了要看公司基本麵,行業基本麵,還要結合當時的市場情況。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市場的平均市盈率是5倍(美國在整個50年代當中很大一部分時間的平均市盈率就是5到6倍),你這個公司如果是15倍的市盈率就顯得高了。2002年6月21日我在36元的位置購入,而我在前文提到美國股市在那年6月底經曆了WorldCom破產醜聞後開始一波快速探底。Home Depot在7月11日被一家大的投行(具體是哪家已經記不清了)Downgrade,股票一下子跌破我設定的30元的止損位。我在被Downgrade的第二天以28.86的價格割肉。

為什麽我要提到這筆交易呢?因為這是第一次我碰到被投行評級調整。盡管在這些年裏我所持的股票碰到的被投行評級調整應該不下百次,但第一次總是比較難忘的。我記得當時的Downgrade是在收盤後我在Yahoo的BBS上看到的。因為我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有些不知所措,也吃不準第二天會低開多少。BBS上有些家夥(估計是做空的)就在那裏嚷嚷,說第二天一開盤就可以看到20雲雲。而我當時的希望就是開盤別在我止損位太下麵就謝天謝地了。

關於評級調整我個人有幾點體會:1是不要覺得有什麽大不了的,如果你持有一個股票超過一個季度,它被某個投行評級調整的幾率應該會超過50%,所以要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2是評級調整後股票的反應有點像春秋戰國時的田忌賽馬,這話怎麽說呢?就是大投行對大公司的調整會有影響,中投行對中等規模公司的調整會有影響,小投行就隻有對小公司有影響。換句話說,小投行對大公司作評級調整的影響基本可以忽略;3是投行評級調整錯的概率遠大於對的概率。一般來說當一個投行對一個公司評級調整時,往往已經太晚了。所以經常可以看到一個現象,當一個公司在公布業績低於華爾街預測時(或是Guidance),第二天就可以看到有幾家投行同時Downgrade它,盡管這時候可能已經是很好的買入時機。當然也有比較牛的Analyst,我記得在2002年10月市場一片看空的時候,那時IBM價格在55元附近,很多人都覺得它不久後將跌入50元以下。在Big Blue公布業績的前兩天,雷曼兄弟的一個Analyst把它給Upgrade。在當時的那種氛圍下敢於發表不同意見是要有些勇氣的。結果業績出來比華爾街預測的好,兩個星期後IBM就回到80元上方,而且再也沒有回落到60元以下。

第二筆我要提到的交易是Dell。Earning Season馬上就要到了,我相信不少人已經磨刀霍霍了。我當年也熱衷於博業績,覺得見效快,非常刺激。但很快我就發現博業績和賭博中的猜大小沒什麽區別,好像猜大小還更加公平,也更快些。不過這裏我還是想提一提我第一次博業績的經曆。那是在2002年的5月。當時Nasdaq已經是哀鴻遍野了,市場上對高科技公司幾乎像是在躲瘟疫一般。我在5月7日以23.4一股的價格購入Dell,當時我的想法是就算業績不好,它也跌不到哪裏去了(因為市場已經Expect最壞了),反之如果業績還過得去的話,它應該會有個反彈;結果業績Meet預測, 股票一日內大漲15%。後來這樣的事我還幹過幾次,除了做多以外也空過一些業績報表出來前已經大漲的股票,成功概率還是可以的。所以你如果要博業績,先問一下現在的股價已經把多少業績結果給Price In了。而且我不是很讚成用Straddle(即同時買Call和Put)的辦法來博業績, 因為Option的價格往往在出業績前已經把Potential Surprise考慮進去了。這就和你在賭場玩俄羅斯轉輪一樣,即使你把36個格子全部壓滿,莊家(Option Writer)還是可以從兩個零位賺錢。有誌於用Option博業績的朋友,我倒是建議可以試試看Write Option。

最後一筆值得提一下的交易是NVDA。我在那一年的8月22日以12.58一股的價格購入,6天以後在10.22的位置割肉。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惋惜,因為如果算上它後來的拆股,放到現在的話每股價格已經要接近85元了,算起來的話5年時間600%的回報就被我那一刀給割沒了。我卻不這麽看。要想在這個市場當中生存,學會割肉絕對是必須的。在我割了NVDA後,它最低曾到過7元多一點。一般來說一個股票跌了10%,它隻要漲10% 就可以回來,但一個股票如果跌了50%,那就需要漲100%才能到原來的位置。事實上很多股票幾乎永遠都不會回去了。比如說北電或是朗訊(現已被並購),回過頭看看,即使是在10元割肉都是相當明智的。而且一個股票當基本麵發生問題跌到很低的位置,它即使不跌也有可能在低位盤整好幾年。到那個時候恐怕你的耐心早就沒了,更不用說本可能把資金放在其他機會上產生新的效益。(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ppycarol 回複 悄悄話 沒想到你怎麽年輕,又這麽老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