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巴陵鬼話2012年5月3日

(2012-05-04 01:53:57) 下一個
星期四 雨
今天,姚女士送我一幅字,是她特請台灣書法家洪自吉先生為我所書“靜心”二字。我不懂書法,不會評論書法。隻是看這“靜心”二字感覺特別舒服。然,麵對這紛繁世界,亂象叢生,老殷欲靜心難矣。

==================

張超群

建設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觀必須依靠民主政府主導
楊恒均先生在《美國壟斷不了‘自由’‘民主’》一文中(見4月18日《環球時報》)提出了進入深水區的中國改革“是共建核心價值觀”的命題。如何共建?作者隻說了核心價值理念“必須得到執政者、精英與廣大民眾的普遍認同與接受”的要求,但沒有拿出可行的辦法。
我認為,共建普世的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觀,必須首先進行政治體製改革,建立民主政治製度和民主政府。隻有依靠民主政府的主導和推動,核心價值觀才能由民間的部分人的觀念上升為國家的主流的大多數人的觀念。
超前的粗疏的核心價值觀念的提出與傳播,開始的時候往往是以大逆不道的形象出現在社會上,因而隻可能局限於少數知識精英範圍內。核心價值觀的散發、影響和臻於完善,既有精英的拚搏,民眾的合力,又有環境的容忍,還有時間的累積。
誠然,民主不僅僅是一種製度,首先是一種文化。“惟民主精神文而化之,滲透到人們道德習俗中,民主製度才可能立於不敗。否則‘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史鐵生語)。但核心價值觀由民間播散而終成大氣候,成為民族的國家的主流觀念,隻有經過執政者的認可和推動才有完成的希望。
一般的規律是任何新思潮的出現,總是先由民間興起,形成一定的社會衝擊波;執政者先是懷疑、反對甚至是鎮壓,到默認、認可再到公開支持;又依靠政府的推動力,再普及民間,然後上升為民族的國家的理念。
混雜於諸子百家中的孔孟之道,流行於民間達數百年之久,最終成為中國人骨子裏流淌的文化,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中國有一席之地,是推翻了帝製,建立了民國。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思想,在大陸大行其道,是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才湊效的。放棄毛澤東的烏托邦的社會主義以及階級鬥爭理論,實行改革開放,就是在以華國鋒、鄧小平為首的黨中央以大氣魄、大手筆撥亂反正,才贏來改天換地的麵貌。可見,對政府推動思想、觀念並使之成為主流文化的作用力不可小覷。
今天,改革開放贏得的巨大成就,特別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後的,在一些頭腦發熱的人看來,中國不僅占有經濟的硬實力,而且一黨專製的中央集權體製——中國模式已經作為軟實力向世界展示。甚至有人一錘定音:“一黨執政是天道”。因此,盡管在中國的民間追求自由民主的思潮可以說如江河澎湃,千呼萬喚政改的聲音響徹雲霄,但高層政壇卻形如止水;盡管溫總理在國內或國外多種場合宣揚自由民主的普世理念,呼籲推動政改,但作為中央集體的政改決策總是遲遲出不來。
因此,中國普世的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理念,由於沒有得到執政者的認可,在一個難以預料的時間內,還隻能像孤魂野鬼一樣在社會上遊蕩。自由民主的普世理念,何時由民間追求上升到國家層麵,取決於民間輿論的造勢與力量的聚集並形成足夠大的壓力以及執政者的醒悟、容忍和退讓程度。     
(4月24日)

張超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