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巴陵鬼話:2011年 12月03日

(2011-12-20 00:08:38) 下一個
星期六 晴
《美國之音》等媒體報道,全球腐敗指數出爐:台灣廉潔程度遠高於中國大陸
12月1日,監督各國清廉和透明度的民間機構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公布“2011世界各國腐敗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排行榜。在183個國家和地區中,台灣的清廉度從去年的第33又進一步到第32。2008年,這個排名是39,反映了陳水扁執政後期的貪腐,而馬英九總統執政後,排名持續提升,正顯示政府對廉政的重視。
中國大陸名列第75。朝鮮和索馬裏在腐敗指數表上並列最後一位。
腐敗是動蕩之源。
該機構表示,腐敗仍在困擾許多國家。腐敗的形式包括濫用公共資源、行賄和閉門決策。國際透明組織警告說,蔓延全球的抗議運動,很多是被腐敗和經濟危機點燃的。示威者打出的橫幅上寫著反腐敗,不管是窮國還是富國。
國際透明組織行政總裁德斯瓦德特評論道:“2011年,全球各國公民紛紛要求對他們的政府問責,透明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潮流。”
這個組織還指出,絕大多數爆發阿拉伯之春的國家在清廉指數排行榜上位居低端。在阿拉伯之春爆發前,該機構發表的關於阿拉伯地區的報告警告說,裙帶關係、君臣關係和賄賂已經深入這些國家的日常生活,現有的反腐敗法律形同虛設。
老殷思索:中國大陸名列第75位,中南海怎麽看?中國人民又會怎麽看?…… 腐敗是動蕩之源。共產黨能解決自身腐敗?中國的劇烈動蕩可避免?……嘩啦,嘩啦,我似呼聽到大廈發出傾倒聲!
================================
張超群
平等辯論,才能淨化媒體
據11月22日《環球時報》的社評《莫讓粗暴對立主導中國互聯網》透露:“艾未未20日在互聯網上公布了包括《環球時報》總編輯在內的幾個人的私人電話號碼,致使他們遭到大量紛擾。”社評定性為此舉“這是因政治分歧而采取反道德行為的又一突出例子。”
《環球時報》總編輯們是不是公眾人物?公眾人物的私人電話是不是應該對外公布?這些規矩我不懂。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如果《環球時報》總編輯們紛擾的電話是為其叫好、讚揚、美化,他們恐怕是不會介意的。
我想,艾未未公布別人的私人電話,屬於“反道德行為”的道理應該明了,之所以出此下策,恐怕與借錢還稅的“行為藝術”如出一轍,也是無奈之舉。
《環球時報》說艾未未是外部力量“推搡中國的反作用力”,是“自願做了西方撬動中國的一個支點。”須知,這是可以置艾未未於政治死地的要命結論。
也許在艾未未看來,你們可以造謠惑眾,可以胡說八道,可以胡亂給我扣嚇人的大帽子,扣臭氣熏天的屎盆子,我就反其道而行之,公布你們的私人電話。這叫你無情我無義,以暴製暴,半斤對八兩,打的是平手。
社評說中國“意識形態辯論很少有合法的平台,對不同意見的容忍從未成為社會的共同習慣”,這是實話;希望“真正建立思想競爭的良性秩序”的意見也蠻好,頗有見地。
不過,古往今來,統治者宣揚仁義禮節、道德法紀,從來都是針對老百姓,防範老百姓造反的,他們自己則超然道德法律之上。同樣,《環球時報》斥責的所謂沒有容忍習慣,矛頭所指就是無權無勢的老百姓及其艾們,“建立思想競爭的良性秩序”也是對老百姓及其艾們的單向要求。
我認為,中國之所以沒有容忍習慣,之所以沒有“建立思想競爭的良性秩序”,過錯在執政當局,過錯不在老百姓,過錯不在艾未未們。胡風的三十萬言書、右派的批評意見、彭德懷寫給毛澤東的信、張誌新和遇羅克的文章、魏京生西單牆的大字報、天安門廣場的遊行示威、艾未未的畫和揭露汶川地震中的人禍等等,都不是洪水猛獸,都是一家之言,都符合憲法規定的言論出版自由,結果不為執政當局所容忍,都被一切不正當手段所整肅。
中國有言論出版自由的憲法,沒有言論出版自由的合法平台,更沒有意識形態辯論的合法平台,所以,《環球時報》希望的“真正建立思想競爭的良性秩序”,隻能是水中月、紙上餅。
我知道《環球時報》的先生們是認為我胡說八道。那麽,你們帶個頭,你們在登載批判西方自由民主、批判艾未未們“撬動中國”的文章的同時,也登載一些或幾篇反駁的文章,以搭建平等辯論的平台,做出容忍不同意見的姿態,從而為“真正建立思想競爭的良性秩序”樹個先例、做個榜樣。你們願意嗎?敢嗎?
輿論一律,這是我們黨一貫的既定方針,也是《環球時報》不敢越半步的雷池。
我悲觀地告訴《環球時報》的先生們,在意識形態、思想碰撞、競爭方麵,由於執政當局和你們這些喉舌的“粗暴對立”,所以在民間的“粗暴對立”氛圍一時半會難以有根本扭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