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占了在美工作名額,我們如何應對
(2007-04-08 15:23:24)
下一個
在美國的中國人都不可避免的認識印度人,上學的時候有印度同學,印度教授。上班以後有印度同事,印度老板。我們大多知道他們不吃牛肉,喜歡吃辣的,說的英語又快又難懂。但是今年四月一日的H1B搶購風潮讓我們在美國的中國人不得不重新審視評價這個鄰居了。
看看網上的評論很身邊的議論,中國人對印度人的看法可見一二:
印度人講的英語太難懂。
印度的很多省邦和地方說的語言互不相通,所以在印度的大學裏老師都用英語授課。作為外國人,我問過美國的本科生,研究生,還有學校的教授,工作的人。在美國人的普遍印象裏和我們中國人認為的不一樣,他們認為印度人講的英語比中國人好些。體現在一個用詞更豐富,還有在他們聽來,印度人的口音比中國人的口音更容易聽懂。打個比方,在北京的四川人就很少改口音,因為大部分北京人能聽懂,但是廣西人就非改不可了。語言是載體,思想和感情的表達,交流都離不開說話,這一點上我們認為的印度人的難聽英語在美國人看來還是強於中國人的一點呢。
印度人就是能吹。
的確,很少看見不愛說話的老印。不管知道不知道都能給你講上一通。在美國這個aggressive的國家,推崇的是能自圓其說,自信健談的人。印度人這個先聲奪人的第一印象比起我們來說是容易給人好印象的。
印度人喜歡群居。
上學的時候,美國學生,中國學生為了省錢都是合住的。大家的底線是一人一間,共用廚房衛生間。但是老印們一般是好幾個人住一間。讓人想起新聞裏印度火車車廂外麵扒著好多人的畫麵。
在學校裏,學生們關心的是獎學金,往往印度人申請好幾個獎學金,選好一個就會極力推薦其他印度人競爭剩下的offer。我們呢,一般是努力爭取,拿到了就拒掉其他的,不會想到告訴其他中國人,很多人顧慮的是被推薦人實力不夠,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其實多慮了,選不選是招聘方的決定。
在美國找工作是所有中國人,印度人最關鍵的一步。一個好的工作就能更快的解決身份問題,解決了身份問題受到的束縛就少了,個人發展的空間就越大。
看看印度人是怎樣找工作的吧,首先利用一切人際關係獲得信息方麵。老印是同學,一起上過課的,老師,畢業的校友,打球的朋友都知道他要找工作了。我們中國人的做法呢,一種是不求人,自己投簡曆,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我們中國人這壇酒就一定比別人香多少呢?還有一種就是說我不認識有工作的人啊,我誰也不認識啊。然後就是一味求人,引起反感。就像聚賢堂CHINAWORKS.CN主題說的,要建立職業社交網絡,這不是一天的事情,試想誰能對素不相識的人鼎力相助呢。要求人還要會求人,平時不注意積累建立關係,怎麽可能有事情的時候找人幫忙,然後置之不理呢。
其次說說簡曆,通過recruiter和雇主的反饋以及我看的簡曆發現的問題,我以後會專門寫個關於如何寫簡曆,怎樣布局,側重什麽,哪些要避免等等。今天就簡單的說說,我的印度同學找工作前,把簡曆給美國同學,中國同學,學校幫助學生的辦公室,教授還有工作的人看,采納建議炮製簡曆。我們很多中國人要不閉門造車,要不到網上去抄來抄去,不錯,個人簡曆是很privacy的東西,大家不願意給別人看。但我們也不要太因噎廢食。要知道雇主見到簡曆是隻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這一聲要一鳴驚人,印度人在這點上是很用心的。
再來說說麵試,對於美國人來說,麵試前都是很緊張的,要好好準備的。我發現中國人的不足是沒有獲得準確的麵試經驗。比如很多人麵試前到網上一些明顯是閑聊插科打諢的論壇裏問問題,你連他們是誰在那裏工作都不清楚,得到的隻能是似是而非的答案,結果是讓自己更加心煩意亂或是誤入歧途。要學會到專業的有很多有經驗的職業人士的地方去討論,而且不要問一些自己搜索就能知道的問題,要問就要問到有用的經驗。
最後我還是舉這個CHINAWORKS.CN的印度人的例子,我可以斷定他看不懂中文,也知道在這個為中國人開辟的職業社交平台上中國人是大多數,但是他來參加,僅僅是因為他發現這裏有對他職業發展有用的信息。而且他主動給有經驗的人發信請教,簡曆也是有很多借鑒之處的。
關於移民局會不會增加工作簽證,會不會出台限製ICC的政策,這些都不是我們能全部左右的。在等待事態的發展的時候,我們能做的不是在中文論壇上抱怨,互相指責,破口大罵。印度人沒那麽一無是處,中國同胞也不是那樣自顧自己,不幫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