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呆的魚

要遊到那遙遠的地方望一望這世界還是一片的光亮
正文

再看《安娜卡列寧娜》

(2007-10-18 10:39:34) 下一個

老公出差兩周,我又有了屬於自己的時間。心裏強烈的願望是要再看一次《安娜•卡列寧娜》。 第一次看這書時我還是一個初中生,十一,二歲。沒經曆過愛情,更別說社會。“你根本看不懂。”媽媽當時對我這麽說。“為什麽?每個字我都認得。”我反駁道。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年真是幼稚可笑。

多年以後,經曆了人生,社會,愛情,婚姻,我才真正懂得了安娜的痛苦。安娜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女人。雖然安娜的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但是在今天的社會裏仍然有很多安娜。安娜們仍然麵臨著那個選擇  - 是繼續那個無風無浪的婚姻?還是勇敢地乘風破浪登上一艘外形漂亮的帆船,冒著船存人亡的危險?安娜的痛苦是注定的,不可改變的。社會環境是一個因素,但不是最根本的。現在社會裏的安娜仍然會痛苦。她們的痛苦是自身豐富強烈的情感和飛蛾撲火的勇敢造成的,和男人無關.  即使沒有伏倫斯基,也會有別的斯基。安娜們不能忍受那風平浪靜的,一望到底的單調。

女人的心象大海一樣的深不可測,時而平靜,時而波瀾壯闊。不是普通男人可以理解的。但凡有個懂得女人心思的,比如塑造安娜的托爾斯泰,都會是被稱作大師或巨匠之類的。象猜忌,報複,恐懼,怨恨,失望。。。等情感是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體會?當安娜在絶望中對女仆說,我頭痛,不要讓伏倫斯基來打攪的時候,她心裏盼著伏倫斯基的擁抱和安慰。伏倫斯基的冷漠再次加深了她的猜忌,應證了她的失望。 在她走向火車的時候,生活已經索然無味,再沒有想要見的人,也不再有話要說。

安娜一生愛兩個人。一個是她情人,一個是她兒子。但她不能同時擁有他們。為了得到一個,她必須放棄另一個。 她選擇了情人。失去兒子的痛苦卻將她蝅食。社會將她孤立起來。除了情人的愛,她一無所有。於是她更加猜忌,更加失望,更加患得患失。這就是安娜痛苦的起源,也是大多數女人痛苦的起源。 當一個女人的世界隻有愛情的時候,結局注定是悲劇。

凱蒂和安娜是生活在兩個不同層次上的女人. 凱蒂的情感是單純的. 單純的另一個解釋是簡單易懂的,這樣的感情在花花公子伏倫斯基看來太容易征服,而嚼之無味. 在精神層次上, 凱蒂和列文相配. 安娜和伏倫斯基相當.  女人的天性導致凱蒂最後原諒了伏倫斯基, 卻不能原諒安娜.

之所以想再看《安娜•卡列寧娜》,是因為我能理解安娜的掙紮,也在她的故事中看到人性的悲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