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房屋買賣經紀,這個正走向正在衰敗的行業

(2007-03-31 12:48:40) 下一個
很多人自己賣房,都很失敗,原因有二:

第一個原因是:太貪婪,房子價格定的比有經紀的還要高,自己以為可以大賺一把

第二個原因是:太失敗,沒有恒心和努力。自己試驗了一個月,沒有賣掉,就扔給realtor去賣,為什麽自己不多努力,或者再降5%呢? 很多人寧願降了價給REALTOR再去賣,而不自己降價出售,就是個自我否定的失敗政策。我敢肯定再降5%要比有個REALTOR更吸引買主。

房屋買賣經紀是個正在衰敗的行業,靠一次拿經紀費的這個行業早期興起的原因在於信息的不流通,不對等,現在由於信息化的飛速發展,REALTOR這個行業已經很難再以原來的模式生存下去,很多經紀帶人看了很多房子,最後也被買家甩了,有很多經紀,特別是剛剛入行的,連生活都不能維持。而有些名氣的經紀卻輕易的拿傭金。

我的預測是這個行業以後會向以小時收費的服務業轉化.

下麵是為什麽得出這個結論的個人的經曆:

我有一個房子,近三千平尺,另又有兩門兩車庫,FULL basement, 是典型的COLONIAL型,座落在一個小區內,這個小區裏麵的房子絕大多數都是SPLIT型的,隻有一千五百平尺。我是去年下半年開始賣房的。當時本小區房子split level的成交價在35萬到42萬,有十幾個split level成交,隻有一個colonial的成交,那個colonial也比我小,隻有一車車庫而且夫妻打架離婚,房子糟蹋得很厲害,所以賣的不好,售價正好40萬。到我賣房子的時候,由於都說房價在跌,所以來了四個agent,給出的建議要價都是在39萬到42萬。我很不服氣,別人的房子比我一半還小,憑什麽我要和別人賣的一樣?

幾個鄰居房子不夠住,我問他們要不要,他們都很興奮,同意我賣給他們42到43萬,但是沒有一個肯立刻給我現錢,大概他們都沒有現錢,都要和我定個有條件的合約,就是等他們的房子買了再給我錢。所以我一個都沒有答應。

就在街對過的小區,都是我這種的房子,沒有split level的,有好多和我的是一模一樣,兩個小區是同時建的,也是同一個builder,學區,稅率都是一模一樣。可是那邊的房子要賣55萬到65萬以上,基本都在60萬以上。唯一的一個不同的是,我們這個小區的lot是0.25畝,對過的是0.3畝。

在不服氣的情況下,我就隻好自己賣了,定了個價格45萬,幾個agent都來看了,有個說,她可以幫我以45萬賣兩個星期,賣不動就必須降,我說,就不麻煩您了。還有一個說,如果45萬賣了,她就不做realtor這一行了。

結果第二天就有人來,出價43萬,我一高興,就同意了,他們當時要給我錢做押金,我說我不能自己拿,等找了律師再說,第三天又有offer,同意45萬,我於是給第一個打電話,說有人出45萬,結果那夫妻倆都不上班,徑直來我家,氣勢洶洶的,後來,我堅持認為口頭敲定沒有法律效果,最後他們也同意45萬了,所以我還是賣給了先來的。

我高興了一會,賣完後,過了一個月,我再一查,我小區另一個和我一樣colonial的竟然賣了49.9萬。我才覺得自己賣的太賤了。

所以,定價最重要,而經紀並不一定能幫你多少。

如果我一開始聽經紀的,第一個經紀的第一個建議價格是39萬,6%拿走,我隻有36.6萬,而我新手隨便一賣,45萬,多了8萬4千;如果我能和鄰居一樣,賣在49.9萬,那就多了13萬3千了。找個經紀,丟了13萬3千美金,對我可不是個小數字

而對於那些為我準備了厚厚的材料的四個經紀,(有的經紀搞了好幾本,比博士論文
還有厚重,還要精致),我也為他們歎息,因為他們忙活了那麽多,一個子也沒有掙
到,而如果我真用了他們中的一個,那麽兩,三天的功夫,他們就從我這裏賺走2.5萬
美元,也太多了。這真是太不公平了。這個行業真是要麽撐死,要麽餓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橫跨太平洋 回複 悄悄話 說得太好了:太貪婪,房子價格定的比有經紀的還要高。很多這樣的人。當然市場調查還是很重要的,自己的房子應該在什麽價位要清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