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靠近北極圈的最後處女地——美國阿拉斯加州(組圖)

(2007-03-29 21:37:10) 下一個
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洲西北角,介於太平洋與北冰洋之間。東以西經141°線與加拿大分界,東南延伸的狹長地帶包括大陸沿岸部分和亞曆山大群島,與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毗鄰,南靠太平洋和阿拉斯加灣,西南部的阿拉斯加半島和阿留申群島伸入太平洋3460多公裏,西隔白令海峽與俄羅斯相望,北和西北瀕北冰洋。麵積171.8萬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麵積148.1萬平方公裏,為美國麵積最大的州,相當於美國本土麵積的1/5,其中60%的土地由聯邦政府管理經營。人口64.38萬(2002年),其中白人占69.3%,愛斯基摩人、阿留申人、印第安人占15.6%。城市人口占64%。首府朱諾(Juneau),最大城市安克雷奇(Anchorage,人口26萬),是庫克(Cook)灣北岸的不凍港,也是北美洲與亞洲遠東地區航空走廊的中繼站。州花:毋忘草,州鳥:柳雷鳥。

阿拉斯加州是美國的第49州,也是美國第一大州,比第二大德州的兩倍還大,人卻不到60萬。在阿拉斯加,人們稱其它48州為The Lower 48s。國際航線所達的安克拉治不是首府,首府朱諾(Juneau)是一個沒有鐵公路可達的美麗寧靜小城。

阿拉斯加約有大小300萬個湖泊,其中94個湖麵廣達10平方英哩以上;在北美20座高山中,17座位於阿拉斯加境內。自然環境造就了阿拉斯加的國家公園,也為此地贏得最後處女地(The Last Frontier)的封號。除了石油外,天然氣、金、銀、鉛、鋅、煤礦,以及林業蘊藏量均屬世界級,加以位於亞洲與北美大陸航線上,航空的開放天空政策,使阿拉斯加成為亞洲國家最理想的資源來源。


公元1867年,美國自帝俄手中以720萬美元價格買下阿拉斯加,當時除了淘金客外,沒有人會想到「阿拉斯加」這個名字;也因為淘金客與其家人的冒險犯難,阿拉斯加的壯麗美景才有機會展現於世人麵前。


在這個最後處女地上,有些令人稱道的人工建設支撐全州的經濟架構,最醒目的就是聞名於世的「穿越阿拉斯加輸油管」。這個人造奇景全長達800英哩(約 1,200公裏),20多年來屹立於凍原上,抵擋溫差70度造成的熱脹冷縮而無恙,每日持續運輸原油1,800萬桶,為美國帶來源源不盡的財富。


跨越在北極圈上的阿拉斯加是美國最大州,初從蘇聯手中以低價買來的美國人,絕對想不到阿拉斯加蘊藏的豐富油藏會為他們帶來龐大財富,那條從北到南縱貫阿拉斯加的油管更是觀光客必造訪的景點。


因為地處北極圈上;一般人對阿拉斯加的印象多半是冰天雪地的白色大地景象。殊不知,夏天的阿拉斯加依然極為翠綠、生機盎唬?勻換肪塵肮鄄謊怯謔郎掀淥?魏喂?夜?埃恢漳臧籽└哺塹娜荷劍??酉客宓淖忱觶?約岸嘌?納??肪常?偌由弦巳說鈉?潁?際俏??酃飪馱諳奶熳叻冒⒗?辜擁腦?頡?font color=E6E6DD>


進入冬天,白天氣溫經常降至攝氏零度以下的阿拉斯加,是否就會讓觀光客卻步呢?的確,酷寒的氣候讓大多數觀光客裹足不前,看到的都是白茫茫一片,似乎每個人隻能待在室內;然而,冬天的阿拉斯加呈現的是生活在亞熱帶的我們很難想象、甚至完全未曾接觸的生活形態。


靠近北極圈的費爾班克斯,氣溫低是必然的。記得有天晚上開車出去夜遊,看到路邊鍾塔顯示的居然是「- 30℃」,對生活在台灣的我們來說很難想象吧!在這種嚴寒氣候下生活的阿拉斯加人當然有其特有的戶外活動,最常見的就是狗拉雪橇。


從每年10月到隔年3月,正是阿拉斯加狗拉雪橇比賽的旺季,幾乎每個城鎮在周末假日都舉行地區性比賽,從小孩到大人依年齡分成數級,舉行不等公裏數的越野計時賽;3月底則進行全阿拉斯加地區總決賽,而安克拉治更舉行國際賽,吸引全世界好手來此參加比賽。狗拉雪橇在冬天的阿拉斯加是一種常見戶外活動,有時更是一種代步工具。要駕馭狗拉雪橇必須具備相當技巧,當然不是觀光客可在短時間內現學現賣,不過,一般人還是可於觀光景點付些許費用,讓狗拉雪橇載著你奔馳在結冰小溪流上,迎著冷冽寒風,刺骨滋味絕對令人難忘。


費爾班克斯郊外有一段沿著公路旁興建的縱貫阿拉斯加油管,雖然解說站冬季不開放,你仍可以走到油管正下方,想象來自北方海底、超過攝氏100度的原油,流經孤獨地穿越阿拉斯加廣闊荒野的油管,走完長達數公裏旅程來到南方的瓦迪茲港。跨越塔那那河上方的油管以兩支橋墩撐起來,遠望它有如舊金山金門大橋的氣勢。觀光客也能按圖尋找冰河流入湖泊的景觀,隻是此時湖水已結冰,湖麵上更積滿厚厚白雪,早已分不清冰河與湖水的界限在哪裏。


地球可說是一塊巨大的磁鐵,磁力線從南北兩極地區延伸出來,包圍住地球形成一個保護層,讓居住在地球上各種生物,避免受到來自太空的有害輻射線侵襲。來自太陽的太陽風是一種攜帶多種帶電粒子的電漿流,吹過地球時,大部分電漿流被地球磁場阻擋在外,少部份則由兩極地區滲透進來。當這些帶電粒子與大氣層的分子相互碰撞,數量足夠時即產生所謂的極光。由於組成大氣層的分子種類很多,因此極光也有綠、黃、藍、白、紅等多種顏色,其中以綠色居多。一位當地女孩告訴筆者,她從未看過也最想看到的就是粉紅色的極光。


極光隻發生在80公裏以上的高空,與產生於低空的雲層完全不同,因此隻有出現繁星點點的晴朗夜空才看得到極光。在幽黑星空背景下,像一條大布幔般的極光可從遠方快速逼近,通過頭頂上方再消失於地平線的另一側;也可能在你前方上演,變化萬千的造型秀,令人目不暇給;甚至有人說在極光發生期間,可以聽到伴隨產生的聲音,若真如此,那絕對是自然界最美麗的聲光大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