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到從前-------曾經的時尚(組圖)

(2007-03-29 21:34:09) 下一個


1983年



1.精神汙染。泰國《星暹日報》1983年11月29日報道,近年來大陸社會上出現的“精神汙染”,有下列表現:電視、電影、戲劇追求“完全商品化”,為個人和小團體牟利。如很多城鎮大量上演舊劇、舊曲、宣揚封建迷信。出版界胡亂編造之風盛行,有些人借寫科幻小說之名,行宣傳鬼魂、色情之實。“偵探”、“俠義”、“奇案”、“秘聞”之類低級趣味圖書充斥,成為書店的熱門貨,文藝界受西方“現代派”思潮影響,創作無主題無意義的小說詩歌和散文,一些青年追求腐朽生活方式,嗜好裸女相片、色情錄像帶和黃色讀物。







2.鍋蓋頭。第一部在內地播放的香港電視連續劇《霍元甲》,黃元申和梁小龍剪的那種前麵有劉海,後麵長及脖子的發型流行於年輕人中。







3.第一個變性人。1月,著名外科專家王大玫教授主刀,張克莎成為中國首例變性人。







4.摩托車。最初引進的摩托車款是CJ70。1994年太子車成了時尚象征之一。







5.中國特色的西服。沒人再去照相館租西服了。但當時的西服沒有用領肩熨壓機壓過,所以穿起來總有一種馬褂的感覺。而且,看上特蠢的是,穿西服者總保留著袖口上的商標,腳上還赫然一雙布鞋。







6.美女封麵。鑒於雜誌和日曆的封麵都是美女,有婦聯幹部提出:“難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嗎?為什麽不登卓越的工人、農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貢獻的婦女的照片呢?”並指責出版社侮辱婦女。







7.《排球女將》。小鹿純子展示“流星趕月”的發球和“晴空霹靂”的扣殺時,中國女排正進入鼎盛時期。街上流行“純子頭”。







8.沙發。普遍進入家庭,尤其是轉角沙發。







本年焦點:春節聯歡晚會風靡。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馬季、薑昆、王景愚、劉小慶主持的春節聯歡晚會。雖然電視在當時還不太普及,但是娛樂活動單調,電視節目匱乏的年代,這台晚會還是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王景愚繞著桌子“吃雞”,李穀一連唱了“鄉戀”等7首歌曲,而最煽情的場麵是劉曉慶向父母拜年。現場氣氛空前熱烈。演播廳裏,掌聲、笑聲、歡呼聲、4部直撥電話鈴聲幾乎沒有停過,北京電信86局的線都燒熱了,技術人員非常緊張,備用器材、消防器材都準備好了。雖然當時多數人看的都是黑白電視,但一點也不影響晚會效果。春節晚會從此成為大年夜必不可少的一道“大餐”,同時也造就了無數藝人的大紅大紫。









1984年



1.健美操。日本《讀賣新聞》1984年11月2日報道,怎樣做才能使自己變得苗條魅力,在鄰邦中國出現了健美操熱,健美操的獨特之處是,把太極拳和現代舞蹈結合起來。在西歐風格的廣播體操中,吸取了“踢腿”和“出拳”這些中國武術動作。







2.《我的中國心》。當年春節晚會推出的香港歌星張明敏紅遍南北,特別是他演唱的《我的中國心》成為除國歌外,中國人都會唱的歌曲。







3.第一次公開招聘模特兒。中央美院等10所藝術院校在《北京晚報》上聯合刊登啟事,為美術係公開招聘模特兒,吸引了171個報名者,大多數人是待業青年。有些報名者不敢告訴父母,要求不公開名字。







4.西式快餐。合眾國際社1984年2月19日電,中國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店—“義利快餐廳”開張,這是唐老鴨帶動的食品革命。除了漢堡包之外,還出售熱狗、油炸食品、榨雞、冰激淋卷、煎薄餅和份飯。







5.錄像廳。比比皆是,很多人沉迷於這裏播放的港台片和好萊塢盜版片







6.涉外飯店。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984年6月6日報道,聳立在北京市郊的長城飯店是一座富麗堂皇的20層高樓,乍看上去,它好像與周圍的環境不大協調。長城飯店是令人瞠目的暴發戶生活方式的象征,是西方物質主義時尚的一個實例。一位來訪的朋友一邊在前廳品嚐林茨果子牛油蛋糕,一邊說道:“在這裏,隻有窗外的塵土是中國貨。”







7.街上流行紅裙子。《紅衣少女》中的安然掀起了穿紅裙子的風尚。







本年焦點:我們都“下海”吧

  新中國成立後共有3次下海經商浪潮,分別發生在1984年、1987年和1993年。1984年那一撥,多數是靠繼承海外遺產、留洋打工、倒騰緊缺商品、甚至包括部分靠辛勤勞動先“富”起來的人群,也就是銀行賬戶上存有十幾二十萬的人群,俗稱“食利階層”,他們過著悠閑、富足的生活,成為當時社會羨慕的對象。那個年代最受歡迎的職業排序依次是:出租車司機、個體戶、廚師……..最後才是科學家、醫生、教師。“修大腦的不如剃頭的”、“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不過,1984年的經商潮灰色經濟特點巨濃,最終被國家整頓下去。當時的“大款”,按現在的標準,不過是一個中下水平的工薪階層。









1985年

  

1.西方流行樂隊首次在中國演出。英國“威猛”樂隊在北京、廣州的演出轟動一時,北京的門票是5塊一張,相當於普通中國人半個禮拜的工資,黃牛票賣到了25元/張。







2.彩電村。美聯社1985年2月17日電,在中國,目前有一個象征富裕的新詞,那就是“彩電村”。這種村莊裏的每戶人家都有一台彩色電視機,黑白電視機已經過時了。這個國家的第一個“彩電村”在北京郊區的平穀縣。據中國說什麽統計,中國目前有4000萬台電視機,而十年前隻有20萬台。







3.高爾夫球合法化。長期以來被視為資產階級娛樂活動的高爾夫球和保齡球被正式承認威賽項目。







4.中國模特兒首次登上法國T型台。《法國費加羅報》1985年7月27日報道,中國模特兒來巴黎為皮爾卡丹作表演。這是中國模特兒第一次被允許出國。5月,這8位姑娘同其他25名男女一起在工人體育館激起了陣陣掌聲。那是皮爾卡丹在中國舉辦的第4次時裝表演。1.5萬名熱情的觀眾欣賞了這位高級時裝設計師1985-1986年度的最新樣品。但是,胸肩過於袒露、緊身裙大腿部分開衩太高……這些東西在看台上引起了驚訝和反感。







5.上海灘。周潤發主演的《上海灘》開播。從一個學生到黑道梟雄的演變突破了內地作品的題材禁忌,

而江湖、愛恨、快意恩仇的主題至今仍未過時。許文強頭戴禮帽、西裝革履,白圍巾輕拭鼻尖的派頭傾倒無數少女。







本年焦點:《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痛訴文革悲慘命運的“傷痕文學”流行一時,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它第一次談到了性壓抑的問題。一個因右派而入獄,另一個因作風問題被勞改。兩個人在勞動的麥田裏避開看守做了半個小時的夫妻,再見麵時已是8年以後。文章的後半部分很象王朔的《過把癮就死》,都是將兩個人從相愛到分手的無奈和彼此傷害。不同的是,《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裏有大量描寫偷窺、說什麽和通奸的情節小說。在當時,這部小說引起的反響不遜於《洛麗塔》對西方世界的衝擊。但是,與1993年賈平凹的《廢都》不同,張賢亮隻是把性當作一種文化的,生命的思考對象,書中的性描寫無論怎樣驚世駭俗,但都具有理性和美學情致,緊扣人物的個性和命運。在他的作品裏,形勢一種道德,負載著沉甸甸的內涵,而不是小說情節的調劑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