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究竟哪裏才是家

(2008-12-09 15:57:09) 下一個
來美國20年了。這個問題曾無數次的出現在腦海中,究竟哪裏才是家,越想越糊塗,越問越找不出答案。剛踏入美國國土的那一刻,頭腦很清楚,家在哪,中國北京。那還用問嗎。家在中國。工作在北京,因為我的工作和所學的語種跟美國這個地方都是格格不入的,用以前同事的話説,“我們是倆個沒有共同語言的”。所以也沒想過在美國混下去,計劃著住幾個月了解一下美國就回北京的。可架不住年青氣盛,也沒把語言障礙當回事,再加上人算不如天算的客觀現狀,雖説是陪讀身份,也混到學校讀了幾天的語言班。一來二去的,這鳥語也居然朗朗上口了,我這人最大的弱點就是不刻苦,心血來潮的學習方式,注定是不會有大出息的,也曾有過美好的夢想,找個小窩一呆,翻譯些自己喜歡的作品,自我欣賞。但始終停留在夢想節段。
開始厭倦美國的這種平靜的生活,是從第一次回北京探家,一通的胡吃海塞,同學,朋友的一通神侃,甚至還在某電視節目中露了一小臉,又有一圈朋友看到後聯絡上了。風風光光的回了美國後,從此就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空虛感,原本平靜的小鎮生活,覺得不順眼了,特別是偶然一個機會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海歸寫得文章説自己留學回來找到一份滿意涉外的工作。環境好,待遇高,月薪有一萬多。仔細一讀他所描述的工作內容和單位地址,那竟是我出國前的那份差事呀不同的是以前歸國家某部所屬,後改為雇主直接雇用。有時想想,孩子她爹如果不自費留學的話,咱也有機會感受一下外交官夫人的待遇,且比當陪讀夫人滋潤多了,不過想歸想,現實中的本人一向深明大義,咱是有家有孩子的,切切不可胡思亂想。既然從職場下來,已無事業可談,就全力以赴好好培養女兒,如果閨女出息了,咱也算是有回報,不是有句話叫作--愛是付出,是奉獻嘛。咱就甘願做個奉獻,付出吧。這一晃就是10幾年,女兒長大,也算是有點出息了,我們也不再年輕,究竟哪裏才是家,當同樣的問題又重複出現是,突然發現自己糊塗了,現在是越來越糊塗。就連不曾認為是障礙的鳥語也開始厭倦,生活轉了一圈又回到了起點。現在思考的是,不久的將來,退休之後,(説心裏話真想明天就退休在家呆著)可是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是否能在家呆得住。應該立足在哪裏?幾年前我曾試著回北京住了幾個月,回來之後,實在呆不住又回去上班的日子。現在這裏的日子太平靜無聊,無所事事的混日子,回北京時間一長又覺得亂的慌。真不知如何是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