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推窗看雲起-MV

(2013-12-02 09:41:21) 下一個


推窗看雲起

作者:海翔  朗誦:藤蟬

     初到美國疲於謀生,文化方麵那些風花雪月的東西,自然是無暇顧及。倒是漸漸安定下來後,有點空閑時,朋友們會聚在一起,交流一些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其中就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朋友,曾專門邀我一起賞畫。

     這位學兄有不少收藏。我們挑選了一些書畫卷軸,一幅幅掛在牆上欣賞。其中有幾幅是山水立軸,記得有“漁村雪霽圖”、“牡丹叢鴿圖”等。這些畫上還有過去藏家的“三希堂精鑒璽”和“石溪寶藏”等印章。我們先遠看畫麵的整體氣勢和構圖,然後靠近欣賞畫家的筆法、用墨之變化,最後再眯起眼來品味畫裏畫外的感覺。

     比如有一幅“秋山晴麓圖”,畫上有山、亭、鬆,又有獨橋、隱士,清新雋永、立意高遠,頗為我愛。又比如“滿天鴉陣點斜陽”,畫麵蒼涼曠遠,隻見孤村野道之中,幾樹枯枝之下,兩個行客正騎驢趕路,而此時已是天色向晚,夕陽西下、空中鴉群點點,正要繞樹而棲,令人心生幾絲惆悵。這是很多中國傳統畫家喜歡和經常在畫筆下表現的“黃昏行旅”主題。

     我特別喜歡的,是一幅我稱為“推窗看雲起”的大幅山水。畫麵上,兩株蒼老古鬆下,有一個簡陋的草庵,草庵的門窗後似有一位高士正在往外眺望。靠山坡下,在一座積滿白雪的木橋上,有一人正披著蓑衣夜訪。他漸漸行近的腳步,已經讓草庵邊的大黑狗警覺地吠了起來。你雖然聽不到聲音,但這一位正在行走的來客和一隻吠犬,讓你在畫外好像聽到了幽居深山時,故人來時的那種喜悅。畫麵上可謂有高有低、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情有景,讓人於靜態的畫麵間,聽到了自然的聲音,看到了動態的場景,從而讀出多層的意思來。

     畫家姚鴻是在1900年間活躍於上海的畫家,他在畫上的題簽中,形容了他做此畫的背景。他寫道:“讀東坡先生寒食詩,瀟灑清新,超出塵凡,偶成十韻,聊以補空”。

     姚鴻的“偶成十韻”裏,先寫說他在破舊的小屋裏“臨池助清課”,在一個雪夜裏,“那期故人來,村犬先報喜”。兩人於是點起爐火,“相與論至理”,談得高興,於是“殘爐添新炭,鬥室春滿紙”。不知不覺中,“少焉風雪霽,推窗看雲起。”

     “那期故人來,村犬先報喜”。是啊,和自己人生中的知己在雪夜暢談,一起品茗敘舊、吟詩作畫,不覺東方之既白。而這時你推開窗,讓那清新的空氣吹進室內,看到窗外雲霧繚繞,紅日欲出,那種境界,實乃滿眼畫意、詩意盎然!人生幾何?能寒夜對坐的知己,真是應當珍惜。

     以前曾讀到過俄羅斯一位詩人的詩句:“當我的庭院積滿白雪時,希望聽到你馬車的鈴聲。”在下雪天裏,有朋友駕著馬車來訪,不亦樂乎!那個詩句裏的場景畫麵,曾使我這個生長在南國的人十分向往。但“推窗看雲起”的這種中國韻味,更讓我覺得自己的靈魂可以在裏麵飛。因為在那個虛擬的世界裏,我好像聽到了一個聲音在飛!

     那些畫作,都是幾十或近百年前,清末民初時期的作品,畫家不一定有多出名,但他們的經曆、他們的心情、他們在吟詩作畫時的那一刻特定的體驗,都和我們是那麽的接近,因為前輩書畫家們的筆法是傳統的,精神卻是超越時代的,所以我們好像隔著時空,也能和前人交流。

     呼朋喚友,一起來賞詩讀畫,那是一種怎樣的人生快事!這又不禁讓人想起豐子愷的詩句,說的是“小桌呼朋三麵坐,留將一麵與梅花”。何況當我和這些朋友們在一起時,雲淡風清的,都是淡如水的君子交情,並常常隻把“好花看到半開時,”最為有味。

     那種經曆,真可謂“水窮之處待雲起,荒山腳下覓新途”;那種感覺,日久彌新;那種回味,每次想起,都能把那回味推向不同的高度!

     不管身在哪裏,都希望你有這種“推窗看雲起”的心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