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酒蟲係列(4)-白葡萄酒

(2007-03-23 10:47:07) 下一個
酒蟲係列(4)―白葡萄酒

白葡萄酒是由不含皮的葡萄汁釀成的酒,不是白色的,而是不帶紅色的酒,其實往往有一點淺黃或者淺綠。加州有一種White Zinfandel,並不屬白葡萄酒,因為它是淺紅色的。這個“白津”產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位於索諾媽的蘇家園酒廠(Sutter Home)在釀製 Zinfandel紅酒時,為了增加發酵液中葡萄皮的含量,采用沘出去一部分汁的方法。分出的這部分不含葡萄皮顏色淺的汁,本來打算另外發酵製成幹性低單寧的酒,卻總不成功,酵母在發酵還沒完成時就“死掉”了。釀酒師無奈之際,嚐了嚐他的半成品,意外地發覺味道十分甜美,拿出去銷售竟極受歡迎,於是定名 White Zinfandel,這種度數低,甜度高,水果味濃,價錢便宜的酒現在已經占掉美國十分之一葡萄酒市場,許多不喝酒的人也樂此不疲,隔三岔五來一瓶,名氣已經超過”紅津”,而且它也開辟了新的一類酒:“粉葡萄酒”(Rose wine).蘇家園大概是吃上了甜頭,最近又在市場上推出一種White Merlot,這一次把戲不知能否成功。

從化學上講,白葡萄酒的結構比紅酒要簡單。它缺少紅酒的單寧酸,因此沒有很多人不習慣的紅酒的“澀”。大多數的白葡萄酒不含糖,屬於“幹白”,給人酸的感覺,越不甜,檔次越高。可惜的是,這也讓有些人不喜歡。1962年,北京葡萄酒廠曾把一批新試製的白葡萄酒投到市場,結果出師未捷,當頭一棒,招來大批退貨,因為顧客抱怨“太酸了,變味了,壞掉了”。

紅葡萄酒的特色都和單寧有關,而白葡萄酒的特色就是它的酸度。

酸和單寧都給人幹的感覺,但有不同。酸促進產生唾液(堿性,可以中和酸),而單寧讓人嘴巴發緊。酸主要刺激舌的兩側,而單寧主要作用在根部。

白葡萄酒的酸來自它的葡萄, 影響酸度有四個簡單的規則: 1. 釀白酒的葡萄含酸量要比釀紅酒的高,2. 同樣品種的葡萄生長在氣候冷的地方含酸量要高,3. 日照少的葡萄酸度高,4.
未成熟的葡萄比成熟的含酸高。葡萄的含糖量和這個趨勢恰好相反,含酸量高的葡萄含糖就低。

別看這些規則極為簡單明了,卻可以解釋許多現象。比如氣候比較熱的西班牙主要產的是紅酒,而比較冷的德國幾乎隻產白葡萄,而且非常之酸。寒冷地方產的葡萄釀酒要麵對酸度太高的問題,而用溫暖地方的葡萄釀酒要解決酸度不夠的問題。

白葡萄酒裏的酸主要是酒石酸和蘋果酸(有時白葡萄酒經過“軟化發酵”,把蘋果酸變為乳酸,即“硬酸”變為“軟酸”)以及它們的衍生物酒石酸氫鉀和蘋果酸氫鉀,以酒石酸為主,所以葡萄酒的總酸量以酒石酸代表。它們都是非揮發性的,隻能嚐到,不能嗅到。

白葡萄酒的道理千條萬緒,就是三種結構元素:酒精,酸性物質和沒有發酵的葡萄糖,它們使酒具有酒精度(一般11-14度),酸度(紅酒是0.6%,白酒高於此,低於1.0%)和甜度(一般4-50克/升)。可是我們實際上嚐不到乙醇的酒味或辛辣味,也嚐不到葡萄糖的甜味或酒石酸的酸味。因為這三個元素不是孤立分別存在的,它們相互平衡,揉合在一起,形成整體口味,總的風格。酒精和糖給與葡萄酒口感柔軟平滑(soft),叫“軟元素”,而酸性物質使它清新爽口,“硬”或者“脆”(firm, crisp),叫“硬元素”。此消彼漲的結果,白葡萄酒有三種類型:“幹而清脆“(dry and crisp)型,“幹而豐滿”(dry and full-body)型,以及“半幹“(medium-dry)型.

一瓶好的酒,就是要“酸而不澀,甜而不膩,辣不嗆喉,苦而不黏,香不刺鼻,飯後回甘”。講社會“和諧”的時候,恐怕要向造酒學學和諧。

要達到均衡和諧,酒需要陳化。“桶裝陳化”,在惰性容器例如不鏽鋼桶中進行,通過氧化和環化反應增加所謂“二級香氣”,突出酸度,使酒更加清新。“橡木陳化”,在橡木桶中繼續發酵,吸收橡木中的單寧,使酒更加細膩,層次豐滿。“瓶裝陳化”,出廠前在酒瓶裏放一段時間,在二氧化硫作用下發生還原作用,產生“還原型香氣”,達到成熟期。

在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幹白葡萄酒是夏敦埃(Chardonnay),稱為酒中皇後。1952年,麥克科裏兄弟把這個品種從法國帶到加州Napa Valley安家落戶,二十年後,葡萄酒風潮席卷加州,Chardonnay成為加州白葡萄酒中的經典,王牌。由於加州比法國暖和,日照長,葡萄熟得更透,所以加州的夏敦埃葡萄含糖量高,酸度低,釀的酒酒精量高些,醇厚濃鬱。酸度不夠可以靠加酒石酸解決, 這在加州是允許的. (釀酒中加糖不允許) 總的來說,加州的夏敦埃酒各地風格差異很大,釀酒廠各村都有自己的高招,價格也貴賤不一,以橡木陳化的酒最為高檔,沒有幾十刀買不下。

另一個白葡萄酒品牌是白索維農(Sauvignon Blanc).它的含酸量比夏敦埃要高些,釀出的酒一般不經過陳化,濃度稍低,有所謂清新的草香味。在品質方麵,這種酒隻能算合格,沒有什麽特色,木頭也就不多勞舌了。

雷司令(Riesling)是唯一一種原產於法國之外的世界有名白葡萄。德國是世界第九大葡萄酒生產國,主要就是雷司令。由於氣候冷,生長期長,這種葡萄香味濃鬱,非常之酸,而且葡萄園主通常在葡萄剛剛開始成熟時就分批摘采。在好的德國葡萄酒的商標中,不僅有產地,酒廠名,還標明葡萄種類和成熟等級,這可以給酒的口味提供了一個線索。為了適合德國人喜甜的口味,往往在發酵沒有完全時提前終止,或者在完全發酵後加些新鮮的葡萄糖汁。德國雷司令葡萄酒通常酒精度低(9%左右),酸度高,甜度也高,沒有橡木的影響,口味清新軟綿,加上價錢又便宜,“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很適合初學的小資們優雅地享受生活。

白葡萄酒通常用作開胃酒,即飯前酒。如果一頓飯要上好幾道酒,一定是先上白的,後上紅的。白葡萄酒適合在溫度稍低時飲用(10-12度),所以你在餐館要一瓶,服務生總是要給一小桶冰,把酒放在冰裏10-15分鍾。(餐館裏的酒比市麵要貴2-5倍,不想出血還是回家喝好) 按照不成文的常規,白葡萄酒配白肉,海鮮,而它們比較貴,也就提高了白酒的身價。大多數的白葡萄酒現買現喝最佳,特別是十刀以下的酒。如果你花不起大錢買高檔的老年陳釀請朋友,就買盡量新出爐的酒嚐鮮,吹噓它如何清新,比如上半年買前一年北半球的酒,下半年買當年南半球的酒,南非,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亞(那裏葡萄二三月就開始摘采)。這些國家和美國一樣屬於葡萄酒“新大陸”,歐洲“舊大陸”可能對它們不屑一顧。但都在世界十大葡萄酒國之內,在美國也算上等洋酒。特別是五月份你就能買到澳洲新酒,一定能使你的朋友新奇驚喜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