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奇悟

知天樂者,無天怨,無人非,無物累,無鬼責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有神無神的兩個小故事

(2007-03-16 12:20:50) 下一個
曾有一位科學家,向學生講解有神。一位學生傲然質問說, “宇宙是怎樣來的?請博士以最科學的態度回答我。”博士回答說,“是神創造的。”那位學生立刻反駁說,“神是誰創造的呢?”博士回答說,“神是自有永有的,是造物之主,不是受造之物。”學生似乎很得意的說,“這太不合科學了。”博士看出他的光景,反問道:“請問地球從何而來?”學生答道:“是自太陽而來。”博士又問:“太陽從何而來?”學生答道:“自星雲而來。”博士逼著問道:“星雲自何而來?”這位學生有些遲疑,不敢作答,最後勉強的說,“自然而來。”博士又問:“自然從何而來。”這位學生憤然答曰:“自然就是自然,是自然而有的。”博士笑著說,“這不也太不科學了麽?宇宙來源,我說由神而來,你便說我迷信、武斷、不科學;你說自然而來,難道不武斷,合科學,不迷信麽?”


大科學家牛頓是位虔誠信神的人。他有一個朋友,也是科學家,卻不信有神。牛頓曾造出一具太陽係的模型,中央是一鍍金太陽,四(周)圍各大行星各照地位排列整齊。一拉曲柄,各星立即按照自己軌道和諧轉動,非常美妙。一天那個朋友來訪,見到此(一)模型,玩弄許久,驚歎叫絕,並問是誰造的。牛頓答道:“沒有誰造的,是偶然成了這個樣子的。”朋友答道:“無論如何必有一人造它,並且是個天才。”此時牛頓拍著朋友的肩頭說,“這具太陽係的模型,尚且不能沒有設計製造的人,這個真實的宇宙,你說是自然碰巧產生,沒有造它的主,難道這合理麽?”朋友因被牛頓說服,從此也信有神。


第一個故事中的那位學生之所以說不過那位博士是因為那位學生雖然是在為科學辯護,但其態度卻是神學式的。科學的態度是老老實實地承認人類還有很多未知領域,很多問題的答案還需要人們去探索;神學才宣稱所有問題皆已有答案。麵對有神論者的詰問,一些人總想都找到完美的答案,豈知這正落入了有神論者的圈套,當你找不到完美答案的時候就隻好被他拉走了。避免落入這種圈套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記住“我不知道不等於你知道”。故事中的師生實際上都沒有能對對方的追問給出完美的答案,這正說明神學的態度無論是在科學中還是在神學中都是行不通的。“能解答所有問題”,這也是神學比科學誘人之處。但這在實際中是非常有害的。當遇到未知事物時,人們如果認識到沒有答案就會去探索,去掌握,從而較好地處理有關事物;而如果用“這是神的安排”之類的話來解釋,就會以為已有了答案而不再去探索,從而也就不會改進人們的行為。


第一個故事中的學生之所以後來沒話可說,那是因為第二個故事中的牛頓沒在場。如果牛頓在場,他就會笑著說,“太陽係的模型,尚且不能沒有設計製造的人;創造宇宙的神,你說是自有永有的,不是受造之物,難道這合理麽?”於是博士無語。
第二個故事中的牛頓的朋友之所以後來信有神了,那是因為第一個故事中的博士沒在場。如果那個博士在場,他就會拍著牛頓的肩頭說,“宇宙來源,我說由神而來,不能說我迷信、武斷、不科學;你的朋友說是自然碰巧產生,沒有造它的主,難道就能說他武斷,不科學,迷信麽?” 於是不僅牛頓的朋友繼續不信有神,連牛頓本人也不再信神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二四七五 回複 悄悄話 改了,謝謝漁橋兄提醒哦
漁橋 回複 悄悄話 字體太小,看不清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