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吳佩孚妙批 令人莞爾zt

(2007-03-13 20:16:35) 下一個
吳佩孚妙批 令人莞爾

【祥禱】吳佩孚,山東蓬萊人,是袁世凱手下重要將領,領兵十多萬人,曾任直魯豫三省巡閱使,人稱「吳大帥」。袁死後,吳佩孚是直係軍閥中重要領頭人物,活躍於民國初期。他曾是前清秀才,雖是一個軍閥,但嚴於律己,禦下頗嚴。
據傳,吳佩孚的軍隊被國民革命軍打敗後,吳寓居天津。抗戰事起,吳頗支持抗日。天津淪陷後,日方請其出山擔任偽職,吳閉門謝客堅拒之。以下三則有關吳的妙批,可窺其個人操守之一斑。

一日,吳佩孚收到一老上司的專函,他欣喜的拆開一看,原來是一封舉薦信。老上司向吳佩孚推薦其內姪張某,希望派此人到河南某地任財稅專員,信中附有張某在一些地方任職的履歷表。由表中可知,張某所求之職務,顯然低於其原來的職位。

吳佩孚十分奇怪,找來管理地方官任免的官員詢問,得到的答覆是,張某所求之職是一肥缺,張某已多次請人疏通,並許以事成後重金酬謝。吳佩孚懷疑張某可能是一個貪官,便派一幕僚暗中調查。

不久幕僚回報,張某為官之地,老百姓曾以「張扒皮」之渾號稱之,言其貪婪之極也。吳佩孚聞之,當即在張某之履歷表上旁批了四個大字:「豫民何辜?」

吳佩孚不怕得罪老上司,不用官樣文章搪塞,而是站在河南(「豫」是河南省的簡稱)老百姓的立場,彷彿對著那貪官說:「俺河南老百姓為甚麼要受你的禍害呢?」短短四字批語,義正辭嚴,擲地有聲。

另一次,吳佩孚一山東同鄉,雖是軍校出身,曾任師旅長之職,但並無真才實學,僅能紙上談兵而已。因在一次戰事中空談誤事,兵敗後隻身逃脫,從此以後,便一直賦閑在家。聞吳主政直魯豫,且軍中有一旅長出缺,便托某政要介紹,並自薦可勝任旅長之職。此君在自薦信中誇耀自己熟讀中外兵書,大吹自己建功立業的雄心壯誌,並表態說:「不才願追隨將軍,建不朽功業。功成後即解甲回鄉,種田植樹,造福桑梓也。」

吳佩孚曾與此人短暫相處,深知此人誌大才疏,且聞其在鄉賦閑期間,嗜賭成性,便在其自薦信後批曰:「且先種樹。」

短短四字,風趣而含蓄的暗示了其好說大話,侉侉其談的弱點。告誡此君,你還是老老實實先在家鄉把樹種好了再說罷。

還有一則妙批不是針對求官者,而是針對某洋女士的一封信。吳佩孚主政河北、山東、河南三省時,正值壯年。他因在京城辦公,出席各種活動,跟各國使節常有接觸。

當時,德國駐華公使館有一女秘書,年輕貌美,在一次宴會上見了吳大帥,被其威武的氣勢與詼諧的談吐所折服,雖然同席共飲彼此敬過酒,但不過是外交禮儀,且語言不通,洋女士無法表達愛慕之情。

後來洋女士竟向吳大帥寫來情書,傾述愛意。吳佩孚收到情書後,因不識德文,無法閱讀,他也根本沒有想到是封情書,以為是公使館來函,便交秘書令其翻譯後呈報。隔日,秘書將此封情書及翻譯稿連同當日的公文一併呈送到吳的辦公桌上。吳端坐在辦公桌前如審閱公文一樣,「審閱」了情書及其翻譯稿,然後微微一笑,提筆在情書後寫了四個字:「老妻尚在!」

吳佩孚並端端正正的蓋了私人印章,簽上了自己的大名,以示慎重和負責,並派專使將情書原件及批文送到德國使館女秘書手中。吳佩孚此一妙批,令人忍俊不禁,而其嚴於律己的態度,則令人佩服。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