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外公家的飯

(2009-09-16 06:13:05) 下一個

雖在所謂的“初老” 之年,但隨著年歲的增長,味覺的細胞卻在加速度減少,想起頭些年,為了吃個好飯館,不惜開車跑到百裏以外的勁頭,有如過眼的雲煙。

 有人說小孩兒都饞,這個我不敢說,但成年人卻是有饞,有不饞的。 我太太的口味就是碗“兀突”水,吃啥她也不覺特別的香,你問她什麽最不愛吃,她也沒有。 更有甚者,一個朋友告訴我,他每頓飯“味如嚼蠟”,吃,就是為了“例行公事“。真是大千人世,無奇不有。

 我是個饞人,從小就饞。 當年我家住在東城王府井, 我外公家在廣安門。到我外公家要倒兩趟車。先從王府井搭4路無軌,十站後,再坐319路汽車。單程就要一個多小時。 我還遺傳了個暈車的毛病,去外公家時不太暈, 回來時,可能是因為吃得太飽,如果車上人少還行,人一多,空氣不好,十回有九回下車就吐。 抱著車站前的那棵老槐樹,嘔,嘔地,連苦水都吐出來了。 就這也擋不住我總想去的願望,因為外公家的飯太有誘惑力,去了準能解把饞!

 聽外公說他祖籍南京,不知是在清朝的哪年來到了北京,專給皇家做宮燈,名號“燈籠吳“。 外公的父親當個小京官,講究吃。外公說他小時候家裏不但有廚子,他們還是京城當時那些知名館子的常客。每年過年,飯館都爭著給”吳老爺“家送老湯。 北京老字號餛飩候的湯為啥那麽好喝,就是那老湯延續了百十年之久,到現在也沒斷的緣故。 到了外公這一代,還是好吃。 解放前,還是老湯照送,解放後,就隻好自力更生了。 不管是做雞鴨魚肉,還是炒青菜,點上一點兒老湯,那味道就提了上去。用的餐具,如今看來都屬“古玩”一類,筷子是烏木的,一頭粗,一頭細,每支的細頭上都用一段有三分之一筷長的,銀子做的套頭套住;勺子也是純銀的,很軟,用我的小手都能彎來彎去;碗,碟都是薄胎青花,有透明感;連喝水的杯子也是“光緒三十一年秋季整軍”的龍杯。

 無奈,歲月流逝,人去物飛,僥幸還留下了幾件,可來承載我對以往的懷念。

 大清光緒蓮裏枝青花碟

 光緒三十一年秋季整軍龍杯


語雲“會吃才能會做“,外公家的菜,個個都比我家的好吃,同樣的鴨湯白菜,外公做的一點鴨騷味兒也沒有,肉香,清湯,不膩。 同樣是炒油菜,外公家的就清甜可口,香氣撲鼻。 還有他那拿手的白菜芥末堆兒,京味兒炸醬,南味兒香糟肉至今想起來還是垂涎欲滴。那種妙味自他離世後再也沒有嚐到過。

 可惜小時侯隻顧吃,不知學,現在能記得的就一招:要是炒肉(不裹澱粉的),不論段,片,絲,餡,煸炒時都先淋上幾滴龍門熏醋,過一會再放黃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老馬識途2013 回複 悄悄話 同好,先頂,不知樓主在何處?
加州花坊 回複 悄悄話 芥末堆那才叫一個好吃呢,特別是春節吃了那麽多的油膩。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滿兒的評論:
握手!
滿兒 回複 悄悄話 原來是老北京,握握手。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回複xxq2001的評論: 是也!
xxq2001 回複 悄悄話 “會吃才能會做“說得太對了。 講究吃的就會去琢磨怎樣做的好吃。 喜歡吃是福氣,吃得有滋有味自己是享受,別人看著也是享受。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