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的天空

中國老記,漂至加國; 溫市異鄉,人間天堂; 自尊全無,顏麵尚在; 自詡博客,自娛自樂.
個人資料
正文

關注罷工(5)-----溫哥華的垃圾工人到底掙多少錢?

(2007-07-23 22:44:14) 下一個
     這是我摘自當地報紙采訪的一篇關於溫哥華垃圾工人和在馬路上施工的時候指揮道路的工人工資的采訪。 
   這些罷工的家夥一支叫嚷著工資太低。但是他們現在的時薪20多加幣(合計140多人民幣),加上優厚的福利。但是依然不滿足。
  同樣屬於政府的雇員,我們所從事的護理的時薪和他們差不多,但是我們要承受更多的精神壓力。因為護理老人時間長了,往往導致精神出現問題。很多醫護人員需要專門去看心理醫生。
  而同樣屬於政府雇員,我們屬於的工會在今年4月剛與政府達成協議,4年長12%的工資,並沒有出現罷工的現象,否則一旦罷工,那些老人將成為雙方談判的砝碼,不道德,也很殘忍。
  應該說,時薪20以上就是在溫哥華中等的收入。作為政府雇員,有中等收入還不滿足,那作為很多移民來的華人朋友,還有更多的其他國家的移民,要想得到政府職位,真的很難。更多的本地老外得到了這些職位。
   看看這家報社采訪的新聞,簡單,沒有觀點,僅僅把幾個人說的話羅列上去,就是一篇新聞,看起來都好笑。這樣的采訪水平和辦報水平真是好笑。因為罷工現在是敏感時期,冷不丁出來這麽一篇沒有頭緒的報道,搞奇怪。
     好在為我找到了這些罷工的收入的實際例子。以前大家都在說,馬路上那些站著擺小旗的家夥一小時拿20多,很多人感覺不可能這麽高,現在大家得到了證實。
    可是這些人還在抱怨,還要罷工。但願罷工不要波及BURNABY。不過burnaby受溫哥華的影響,很快將要投票決定是否罷工。整個大溫地區將在溫哥華的影響下,成了垃圾遍地,臭氣熏天的“另類天堂”
 
      以下是轉載《世界日報》:
 
目前時薪約21元的清道夫基蘭(Mike Gillan)表示,他1972年入職,當時工資相對於現在的工資,其實更高。

56歲的基蘭說,由於大溫生活成本指數高、房價貴,他的工資在這35年來「一路滑落」。

他又指出,市區街道及下水道的清潔工作比以前更有效率,但幫助改善這些設施的雇員卻未獲得相對的利益,換句話說,生產力的提升並未帶來更高的工資。

基蘭不滿地說,他們隻是市府的「馬前卒」,冬奧會不是一般百姓的事,而是為商業和富人而辦的。
另一名32歲清道夫麥金塔(Scott McIntosh)表示,幸好他20歲那年就買下自宅,如果現在才買,恐怕買不起。

本身受過木匠訓練的麥金塔說,如果這次罷工持續很久,他可能幹脆轉行去當木匠,因為他已被問及有沒有興趣承接一些工程。

麥金塔指出,現在工作機會多,一些背負著沉重房貸的年輕工友,也可能決定轉行。

37歲交通指揮員吉拉(Teena Girard)表示,她的時薪隻有21元左右,但和她一樣有五年經驗的私營界同業,一般價碼是25元。

吉拉說,她丈夫是鋪磚技工,時薪達28至32元,比市府戶外雇員工資高很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