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閩北下梅古村

(2007-05-04 04:32:42) 下一個
閩北武夷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地。離武夷山景區不到半小時車程的下梅村是清代晉商到武夷山販茶的集散地。電視劇《喬家大院》主人公喬致庸為販武夷茶而曆經艱險打通南至武夷山、北到俄羅斯恰克圖“萬裏茶路”的起點就在下梅村。

下梅鄒氏以經營茶葉起家。他們與晉商合作,每年茶葉豐收後,由梅溪運崇安縣城(現在的武夷山市),後由馬幫運到江西河後,再改水路至漢口,襄樊,轉唐河,到河南的社旗,再轉馬幫,經洛陽,過黃河,越太行,再經晉城,長治,祁縣,太原市,大同,張家口,歸化後,轉駱馱運至庫侖,到達恰克圖,全長7000餘裏。鄒氏鼎盛時期擁有一支由1000多頭駱駝組成的運輸隊,由此可見他們的財力。



鄒氏家祠。中門前兩邊的門墩很高。中門上的四個圓形的東西就叫戶對。門當戶對就是這意思。




當地多信佛,道兩教。當然民間的神佛自然也不少,門神是其一。




非常自然狀態下的村居生活,沒有遊人。



遠去的寧靜。 後麵清澈見底的溪流就是曾經百舸雲集的梅溪。 現在的清澈“見底”,一方麵是當地的生態保護還算好,很大一方麵卻是因為上遊興建小水庫,截留了大量的水,不得不見底。回想在金沙江上遊見到的無數水電站,和在羊卓湖修建的水電站,不得不感歎我們破壞自然的能力!



緩慢的節奏。遠處的年輕人正聚眾賭博,又一可歎!



逼仄的小巷,高大的防火牆,這樣的時候適合一個人慢慢的走著。。。



隨景



青石條,老黃狗,金黃的藤筐,主人何在?




輕扣那扇門,打開記憶




後花園,青苔,時間的外衣



凋零窗花



閨閣的樓道。抬頭隻見小小的四方天。



曲線優美的婆婆門。這是鄒氏富豪的別墅“西水別業”裏的一道門,有著兩百年的曆史。該富豪的夫人是類似鳳姐的人物,希望自己的媳婦也要象自己一樣美麗能幹。門的曲線顯示了女性的曲線美,據說想進他們的家的女孩必過此門,讓未來的婆婆瞧瞧身材是否夠格。門高兩米,內高0。6米。右邊曲線相當於一米七的高度曲線。,左邊相當於一米五的曲線。真是高挑和嬌小兩不誤,都考慮齊全了。:)



崇安縣內的廊橋,慶餘橋。20年前還是繁忙的河道,現在荒廢了。



橋上,清一色的鵝卵石



橋頂,橫梁上還有著文革的標語。


福建是著名的茶葉產區,以閩南的鐵觀音和閩北的武夷岩茶出名。我們自然少不了去茶廠看看。由於是朋友介紹的,我們遍嚐各種岩茶,名字也好聽,水仙,小紅袍。。。等等。




第二代大紅袍




鐵觀音




普洱




漂亮的茶湯


閩北也是著名的木材產區。當地人對於木雕,木家具的狂熱令人吃驚。我們拜訪的這家茶廠廠長就是個收集名貴木家具的人。在他廠裏我們見到了無數紅豆杉,黃楊木及其他木種製成的家具。要知道紅豆杉可是國家保護的啊。他們廠裏的垃圾筒都是直徑半米的樹樁套空而成的,奢侈之及。



紅豆杉的凳子。白皮紅心是紅豆杉的特點。



整個紅豆杉雕的佛像。底座是白皮,上麵是紅心部分,想象一下該樹的直徑吧!!



加鎖的地下室,全套的名貴樹種家具,隻用來打麻將。。。無語。


呀,好好的欣賞照片,到最後卻自己重新陷入憤慨的境地。

我無法去指責什麽我甚至無能為力,但我可以記錄所看到的,所聽到,所感受到的,讓更多的人了解,或許某個看到的人會改變這些?

保護家園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