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無悠先生商榷--給孩子“多多灌輸

(2007-03-07 11:29:48) 下一個
這大美帝國的法製觀念,其它的人情世故,仁義禮治信附之之”。您前麵說的我基本都讚成,隻是對“仁義禮治信附之之”有點兒想法。本人不才,說不出什麽道道兒,剛好看到篇有關文章,現摘錄一段,僅供參考。
“天地之間人最貴。人貴為萬物之靈長,是因為隻有人才思考核心價值和生命的目的。人固有物質之需,就像需借助舟楫以達人生之彼岸。如沉湎於舟之奢華,甚或追求多幾隻船兒,則成了物欲的奴隸。人亦有精神之需,唯此方能達成超越物欲的生命的意義。人性善惡這個哲學問題爭論了幾千年了。其實,一個人如能看淡物欲,就已經近善而遠惡了。傳統社會。不論是東西方,都是從人心,道德角度來看待,約束物欲的。近代西方“人性惡”的哲學漸占上風之後,將人的自私與功利倫理化,將人的心性,道德虛無化了,而希望通過法律外在的威懾來製約物欲。如此背道而馳恰恰加速了人類道德的下滑。老子曰:"失道而後得.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司馬遷又悄然續上一句:"失禮而後法''.當核心價值不再成為好壞的標準,善惡交由法律裁決,人類的道德標準也就一路下滑,從"不犯法就行''到"沒人看著就行''到"沒被逮著就行''到"逮著能買通出來就行''.有人會說:民主法製可以防止,戰勝獨裁呀.是的,民主法製可以抑製個別的惡人,卻不能阻止整的社會道德的惡化.在西方民主國家,社會道德日下不也成為人們公認的問題嗎?這不是指摘民主法製,畢竟民主法製是一種世俗的社會形態或生活方式,而人心道德是超越世俗,源於更高的精神境界.一個知道人生真實意義的人,其良知是不受任何社會製度所左右的.這種良知是人最珍貴的,是人類重新走回道德社會的希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