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小心別患上關懷強迫
轉貼自:中國兒童思維訓練網
孩子呱呱落地,媽媽身上的每個細胞似乎都充滿了母性的溫情。媽媽們時刻都在心裏對自己說,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嗬護、關心自己的寶寶,盡到自己最大的責任。當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看著孩子一天天健康地成長,做母親心中每時每刻都蕩漾著幸福和滿足,同時更加蕩漾著“滿腔的母愛”,然而,正是這“滿腔的母愛”,卻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潛伏的危機。母愛的理解和表達究竟有什麽規律,讓我們一同來探討。
自己的孩子想怎麽愛就怎麽愛?
媛媛一歲十個月,不太愛活動,就喜歡安靜的遊戲,喜歡看 動畫片,最喜歡看天線寶寶的動畫片了,媽媽覺得女兒這麽喜歡看,幹脆就給心愛的女兒買了天線寶寶全套光盤,孩子隻要想看就看,一看就是一個多小時,甚至兩個多小時,看完之後還反複看也不煩。媛媛爸爸提出來是不是這樣對女兒的身心發育不好,尤其是對眼睛和大腦不好,應該讓孩子多動動,媽媽也同意爸爸的觀點,但每次一跟孩子商量,就看到女兒眼睛裏含著眼淚,媽媽就不忍心了,願意看就看吧,爸爸勸不成媽媽就說你這不是愛孩子是害孩子並且表示要強行關電視時,媛媛媽媽在旁邊拚命攔著很生氣地說:我自己的女兒我知道怎麽愛,我想怎麽愛就怎麽愛。每次媛媛都站在旁邊身邊,憤怒地看著爸爸,她跟媽媽更親了。
媛媛媽媽也許不知道,她已經患上小寶寶的媽媽們經常容易出現的“關懷強迫”了,而患上“關懷強迫”媽媽們通常自己身在其中不知道,看不出來,而別人卻看得很明顯,這種關懷強迫對寶寶的身心發育和健康是非常有害的,比如媛媛這種沒有節製的看電視對眼睛和大腦健康發育極為不利,而且媛媛本身氣質偏弱,不愛活動,靜止的狀態不利於活動四肢,不利於神經末梢的發育,影響將來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與人交往能力,同時也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因為孩子的大腦發育是靠全身軀幹和內髒以及小肌肉即手指頭等部位協調操作而刺激成長的,媽媽的這種順其自然,“關愛有加”的做法恰恰把孩子的弱點推向更消極的發展。
何謂“關懷強迫”
所謂媽媽們的“關懷強迫”既是指媽媽總是自覺不自覺地向寶寶提供寶寶表麵上需要實際上應該被限製的要求,或者媽媽們向寶寶提供根本不需要的關懷和幫助,從而使寶寶不能身心健康的發育成長,不能擁有獨自解決處理問題的權利。當媽媽的細致關懷被寶寶依賴時,寶寶與媽媽情感最深時,媽媽往往會特別滿足於這份成就與價值,滿足借此舉獲得的優越感,否則就會有較強烈的自責和痛苦。有些媽媽就是在向媽媽提供過多關懷和幫助當中得以滿足,卻在客觀上剝奪了孩子健康成長和獲得生活經驗的條件和機會。
關懷強迫是對寶寶的一種侵犯和忽略
在每個家庭中,關懷強迫的表現處處都有:追著寶寶穿衣、洗臉、吃飯、收拾玩具等等,把水果削成小塊送到寶寶嘴裏,孩子害怕時隨時擁抱孩子,代替孩子麵對恐懼不安,幫助孩子壘好倒塌的積木,再有,從
酸奶的牌子,衣服的挑選,零食的口味到食譜的搭配,從學習音樂、繪畫到運動量的安排,玩具、小夥伴、遊戲的內容,活動的限製……,總之,媽媽們全方位地滲透進了寶寶的生活,關心寶寶,無論是他的所思所想,還是一些細枝末節,都是媽媽們在操持著,在安排著,而寶寶的想法,經常成了泡影,關懷強迫的媽媽們反對其他人對寶寶的生活和教育提供任何意見,她覺得,她和孩子最近,所以最了解寶寶,世上隻有媽媽好,而最關心寶寶的人,無疑也是她這個母親。
可是,患上“關懷強迫”的媽媽們也越來越發現,寶寶漸漸長大,越來越不讓她省心了:你給他選好的衣服他偏不穿,你對他的苦心他並不領情還跟你任性反抗,不再象原來那麽乖了,上幼兒園之後老師反映孩子的自理能力差,不愛跟小朋友交往,或者容易跟別的小朋友發生爭搶撕打,回家後做事情又起急,既做不好,卻搶著幹,經常幫倒忙,媽媽想幫幫他,他卻經常一把把媽媽推到一邊……媽媽的心裏開始失落起來。
許多事實證明,對孩子的過度關懷是對孩子的一種心靈侵犯,也是對孩子成長需求的一種忽略,是非常不科學的做法,這種侵犯和忽略都是對孩子的不尊重,都是對孩子成長權利,精神獨立權利的剝奪,對孩子過度關懷的傷害是從心靈到肉體,然而,卻是以家長付出辛苦的代價,還是以愛的名義。
為什麽媽媽們會患有“關懷強迫”呢?原因很多,比如很多媽媽們因為自己童年時,在情感需要上,物質提供上沒有得到滿足,她們要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得到彌補,從這個角度來講,關懷過度不是無私的,是自私的;還有,許多媽媽天性較為軟弱,受不了孩子為難的樣子,也切身能感受到孩子內心的“壓力”有多大,於是喜歡代替孩子為他做事情;再有,媽媽們沒有認真學習小生命的成長規律,沒有意識到過分關懷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要想小兒安,三分饑和寒”。通常媽媽在過分關懷孩子的同時,是一種不受控製的渲泄的母愛,但不受控製的愛最後導致的結果卻往往是危害無窮的。而孩子的許多問題都是家長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慣出來的,許多研究結果都表明,過度關心及溺愛型教養風格會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自私、反叛、低能,自理能力弱,易於形成依賴性,自主精神和自立能力都差,也缺乏勞動自覺性,交往能力差,既缺少合作精神又缺少競爭能力,所以社會適應能力差,可能形成孤僻,缺少熱情的個性傾向,並且抗挫折能力差,同時又容易不尊重別人,不遵守規則,自控能力差,任性,情緒不穩定,安全感差,自卑,容易養成大手大腳,不愛惜財物的不良習慣和個性。
關懷強迫的現象分析及對策建議
睡覺前搶孩子大戰
晴晴晚上不愛睡覺,媽媽說多少次也不睡,答應玩過五分鍾就睡,可總是不守信用,十多個五分鍾過去了,媽媽仍然有耐心時,爸爸卻在旁邊看不下去了,說媽媽你這麽太慣孩子了,看我的,說完直接抱著女兒就往衛生間裏去,晴晴聲嘶力竭地大哭,大喊“媽媽,媽媽,我要媽媽給我洗!”媽媽大步流星地闖進衛生間大喊:你別把孩子嚇著,你給我放下!爸爸就是不放,此時的媽媽象一頭雌獅一樣狂野,看丈夫不放下女兒,她使出吃奶的力氣,一把把孩子從丈夫懷中搶過來,丈夫看得目瞪口呆。
分析及建議:
經了解,晴晴媽的個性有些軟弱,從小沒有得到更多的母愛,同時她又受到這些年傳過來的西方教育的“影響”,對孩子要耐心,要有愛心,家長要製怒,不能對孩子發脾氣。事實上,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教育,都讚成要管孩子,尤其是對於兩三歲以內的小孩子,強製一些是可以偶爾為之的。許多家長都反映孩子晚上睡覺是件讓人頭疼的事情,甚至這個毛病能一直持續到小學,尤其是那些個性內向軟弱的孩子,需要家長幫助控製他們,從小開始管起再好不過的。
具體建議是:先協商好睡覺的時間再給予活動機會,孩子磨蹭和不守信用時允許她反悔五到六次,但不能多了,接下來,就是“狠”下心來由爸爸或其他人抱起寶寶直接到衛生間,動作力度要大,聲音要親切,表情要平和,洗完後把她送上床,媽媽再行安撫。這樣,不守信用和磨蹭的機會要越來越減少,直到一個月後完全消失
提前接的孩子飯前還吃奶凍
權權媽媽太愛權權了,每次下班去幼兒園接兩歲多的兒子都給他帶點兒吃的,也不是媽媽非要買,是權權每次都向媽媽要點兒吃的東西,否則權權就眼淚汪汪的,讓媽媽心裏很不好受。今天是周末,權權媽媽興高采烈地“提前”來接孩子,不管班任小楊老師怎麽勸,說晚飯做得挺豐富的,你讓孩子吃完再接走,但媽媽就是橫下一條心:提前接權權。小楊老師隻好把權權偷偷帶出來,怕別的孩子看到哭鬧也找媽媽。一出門,媽媽就拿出早就買好的奶凍遞到了權權手中,權權眉開眼笑地吃了起來。回到家,還剩幾個沒吃完,奶奶已經做好了飯,而權權吃果凍已經不再想吃任何飯菜了,爸爸怪媽媽怎麽不注意孩子的營養,媽媽說偶爾吃一下沒事。
分析及建議:
權權媽媽說偶爾這麽做,事實上丈夫反映她的妻子總是這樣慣孩子,要不就提前接孩子,每次都給孩子買零食,這樣對孩子特別不好,可權權媽總是聽不進去,特別固執,認為自己做得挺對的,自己最愛孩子。
一天或一周沒見孩子,作為母親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媽媽們還是要配合幼兒園的接送時間,盡量讓孩子在幼兒園吃完晚飯,否則,孩子就會認為規則是給別的小朋友製定的,自己可以不遵守,媽媽能幫自己實現“自由”的願望,雖然孩子暫時快樂了,這樣時間長了孩子的心靈既絕對自由又容易軟弱;還有,現在的零食裏麵含各種不健康的物質太多,如防腐劑,化學物品等,多吃不好,常吃更不好,影響孩子身體和智力發育,同時糖分太多也容易把孩子身體裏麵的維生素帶走,影響孩子的情緒和注意力的穩定。
建議權權媽媽按時接孩子,增加對孩子的情感溝通,活動陪伴和精神鼓勵,漸漸減少孩子吃零食的次數和數量,直到最後完全消失。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
孩子們都愛在外頭玩,驍驍也不例外。但別的孩子都有玩夠的時候,時間到了,父母—叫就回家。驍驍就不一樣,他沒有時間觀念。該吃飯了,該睡午覺了,全不管。而且,驍驍最喜歡的就是和媽媽一起出去玩,媽媽特別有耐心煩,她發明一種絕招:驍驍沒玩夠時,媽媽派小保姆回家做飯,做好了送到小操場上,小保姆追著騎小輪車繞圈的驍驍喂飯菜,一喂就是一個多小時,一邊喂一邊還大聲笑,大聲喊媽媽。
分析及建議:
孩子玩不夠是因為精力充沛,但越是精力充沛的孩子越需要學會管理自己的精力,小時候他不會管理自己,需要媽媽來管理,而媽媽就是這樣放縱地“管理”著,被寵著慣著的驍驍長大後會有好的自控能力嗎?他將來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非常任性的人,認為世界為他而存在,他想怎樣就怎樣。稍有不如意他就會受不了,很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諸如離家出走之類,大發脾氣之類的,因為他精力旺盛,膽子很“大”,那時候,外麵的世界就不那麽精彩了,而是很無奈。驍驍媽媽肯定不願意看到孩子這樣。
建議驍驍媽媽在滿足孩子的基本活動需求時及時帶孩子回家坐在桌前按時安靜吃飯,同時把活動安排得動靜結合起來,比如聽故事,搭積木,畫畫等,驍驍會願意配合的,哪個孩子不願意和媽媽一起換著做更新奇有樂趣的事情呢?
後記:
著名大文豪高爾基曾說:“愛孩子,那是母雞都會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舐犢之情可以理解,隻是媽媽們還需要對自己的“母愛”有理性認識。孩子需要的是適當的關心和恰如其分的愛護,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需要有自己獨立成長的空間和自由。母愛用那種毫無節製的愛包裹孩子,讓孩子想要逃避,也限製了孩子的發展。這種任意泛濫的母愛缺乏理性地向獨生子女傾瀉,對孩子的成長應該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