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常在4月24號《美食篇》最後一次更新之後(美食篇還沒完,暫時放一放),我就不得不去忙學業了。不過在這段是間裏,我還抽空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個半程馬拉鬆。

其實在這一個多月裏我還是很關注這個係列,一直都有很多話想說,不過還是克製住了自己,很多話一說又靜不下心來學習了。好在放假了,又可以說點想說的話了。前兩篇被轉載到了很多地方,用Google一搜,41000條結果。我也挑了幾個逛了逛。我看了半天就想說一點。轉貼東西真不用那麽費勁。我看到有的人是一點一點的帖,那要花多長時間啊。本來就是幾秒鍾的事。直接點引用,然後把裏麵的內容全部複製粘貼就完了,多簡單啊。二.化學平衡在回複裏麵總看到有人說:你看現在中國發展多快啊!小日本算什麽?他們有什麽好學的?每當我看到這種話的時候我就會想。恩,這個人。。。。估計。。。。。。是學文科的。為什麽這麽說呢?如果你在高中時學理科的,那肯定學過化學平衡。如果對化學平衡的道理有著深刻理解的話,是不會這麽盲目樂觀的。那既然沒學過,那我就解釋一下。當化學反應達到平衡後,如果反應條件不變,平衡點是不會變的。自然科學真奇妙,很多複雜的現象都可以用幾條簡單的定律來解釋。而且這些定律在很多時候還都不僅僅局限於自然科學。平衡理論便是其中之一。不僅僅是化學中的可逆反應。萬事萬物的運動都是為了追求平衡,但是一旦達到了平衡點之後再想繼續運動是不可能的,除非改變平衡點。(為了突出文章中心,我就不在這一點上麵發散了。如果有人有興趣咱們可以在回複中討論。)這一理論在解釋國家發展時同樣適用。

中國現在之所以有這麽快的發展速度是因為還沒有到達現有的條件所能達到道的平衡點,但一旦達到了之後,想要繼續增長就隻能改變平衡點。歐美和日本的發展速度之所以緩慢,不是因為他們氣數已盡,而是因為他們早就達到了這個平衡點。很多人把日本早年飛速增長的停滯歸結於泡沫經濟,日元升值,亞洲金融危機這種表象上麵來。其實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日本已經達到了自己的平衡點,其他的表麵因素頂多是使平衡點朝後移動了一點而已。基本上屬於必然的偶然。而現在那些發達國家那每年一兩個百分點的增長就是他們實實在在的“反應條件”的改變。這樣看來平衡點是可以預言的,隻要看看目前的“反應條件”便可。中國的“反應條件”怎麽樣,大家都看得到。當然了,我這麽說的目的絕對不是要漲他人的威風,滅我們自己的銳氣。相反的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努力去改變中國的“反應條件”而不是僅僅沉醉於那驚人GDP增長率上。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絕對有必要保持謙虛地態度去向其他國家學習。而這更是我們這些在國外的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三.盲人摸象跟很多去過國外或者是正在國外生活的中國人接觸過。在和他們的談話中很容易聽到諸如:“英國人都吃完飯都不刷碗,日本女孩都很現實。。。”之類的話。每當我聽到這種話的時候我都特別想問一句:你和幾個英國人一起住過?或者你跟幾個日本女孩有過深入的接觸? 不過您可千萬別誤會我,我說這話目的真不是要來諷刺這些“盲人”。恰恰相反,盲人摸象是不可避免的。 你問十個英國人:“英國人是什麽樣的?” 估計你會得到十種不同的答案。 或者,現在問自己?中國人是什麽樣的?說的出來嗎? 要想真正的了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必須到這個國家的不同地域去體會不同階層的生活,接觸這個國家的三教九流,要熟知這個國家的曆史,精熟這個國家的文學,藝術,媒體。。。。。。。。可能隻有這個樣子,才能說這個人大概了解了這個國家是什麽樣的。可是,像這樣的“全麵了解”又有什麽多大意義呢? 也許,還是盲人摸象來得比較有效率吧。 摸點象牙回去就可以了,肉太老不好吃,拿回去重!。正文這一篇我準備分成六章。每次發一章。這六章的內容分別是第一章 大阪城第二章 東京第三章 東京迪士尼樂園第四章 奈良第五章 神戶第六章 京都 第一章 大阪城1.星期一星期一是土屋家的節日,因為這天他家的澡堂休息。3月27日,我到日本後的第一個星期一。沒想到,今天土屋家的節目竟是全家出動陪我遊大阪城。說起來我對大阪城可是期待已久。而這期待,大半還是來源於它的主人——豐臣秀吉。2. 證據我是個相信夢想的人。很多人都曾經相信過夢想,但是他們在追求自己夢想的時候,遇到了困難,而這困難使得他們看不到希望。於是,他們開始認為夢想就隻是夢想,開始覺得以前的自己是多麽的幼稚,多麽的不現實。他們變成了沒有夢想的人。我不想變成他們。所以,我一直都在努力說服自己世界上沒有做不到的事。如果覺得自己做不到,隻有兩種可能。一是自己的努力還不夠,二是自己的方法還不對。但,這絕對不是一句容易相信的話。為了徹底的說服自己,我一直都在找證據。一方麵從內下手,自己證明給自己看;另一方麵從外下手,努力尋找能說服我的證據。而這豐臣秀吉,便是我找到的證據之一。3.秀吉他出身貧寒,8歲喪父。甚至連姓都沒有(那個時候日本平民沒姓)。王侯將相,豈能庶出?我絕對不相信秀吉在早年的時候就想過做一國的最高統治者(準確地說是最高實權統治者,名義上來說,他上麵還有天皇)。你很難說他有這個野心。秀吉為他當時的主子織田信長(也是日本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立下無數汗馬功勞。要不是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被叛臣明智光秀逼得切腹自盡,豐臣秀吉充其量也就是織田信長手下的一員大將而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絕對是個有夢想的人。一天,織田信長正在找脫鞋,還在織田府裏坐下人的秀吉便馬上過去,把織田信長的拖鞋從懷裏拿出來,恭恭敬敬的遞給主子。織田信長不解,就問,你為什麽把鞋放在懷裏?秀吉回:冬天鞋太冷,放入懷中為您暖鞋。隻有有夢想的下人才會這樣做。不,應該說隻有有夢想,而且還知道怎麽去實現自己夢想的人才會這樣做。秀吉的付出果然有回報。織田信長是個明主,從這麽一件小事裏就發現了秀吉的潛質,慢慢開始的重用他。秀吉的才幹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他屢立奇功,慢慢的成為了織田信長的左膀右臂。織田信長死後,秀吉便在一係列的鬥爭之後站到了日本的權利頂峰。登頂之後的他動用了6萬餘人,隻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建成了當時日本的第一城。據傳當時的大阪城就是一座寶城。豐臣秀吉經常領人參觀,以示炫耀。可惜當時的大阪城以在1615年被德川軍燒毀。雖然我明知道大阪城是近代(1931年)重建的,可是我還是希望這座複製品能夠把大阪城的原始風貌重現出來。帶我回到四百年多年前秀吉終於成為豐臣秀吉的圓夢一刻。4 大阪城公園?於是,我滿懷期待的來到了大阪城。可是,剛到門口,我就失望了。

那天的櫻花還沒開,周圍顯得光禿禿的。

但是讓我失望是因為它的名字 —— 大阪城公園 大阪城公園?為什麽不叫“大阪城”?我便開始為重建的質量而擔心了。


往裏走,這行頭專業的化緣僧人和這口明智時代的號炮都證實了我的疑慮。到了主城樓天守閣前仔細一看,果然,這天守閣已經完全的失去了原始的風貌。那鋼筋混凝土的氣質充斥了整個天守閣。

看著天守閣上頂層瞭望台外麵的鐵籠子,我還能有多少情緒懷古呢?

大阪城上看大阪。難道就是我此行的唯一意義嗎?

沿著“建議路線”繼續,來到了豐臣秀吉曆史展的展廳。

看到這個模型的時候我就明白了今天的大阪城失真成這個樣子也不能完全怪重建者和現在的經營者。重建這樣氣勢恢宏的古建築群是當時把主要精力放在備戰上的日本所不能接受的。麵對著大阪城古今巨大的差距,我不禁黯然。黯然過後,更多的是感歎。自卑害人啊!5. 自卑白手起家在那個時代並不太值得驕傲,卑微的出身倒成了豐臣秀吉的一塊心病。為此,他反複的修改自己的身世。從被迫害的朝廷命官的後人變成了天皇的私生子,最後又演變成了太陽之子。但這頂多也隻能愚弄百姓,天皇身邊的貴族大臣們怎麽會聽他胡說。該瞧不起他還是瞧不起他。據某些史料記載在這種情況下,他試圖通過外侵來證明自己。缺少正規教育的他對中國也並不像其他日本人那樣崇敬。他當時提出了首先征服朝鮮,再征服中國,最後征服印度,建立一個包括日本中國印度朝鮮在內的亞洲大帝國的想法。這樣他就成為了日本曆史上整個亞洲為目標的對外擴張第一人。他的想法為以後的那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提供了原始藍本。不過在我看來,這種因為自卑而外侵說法沒有什麽說服力。這個想法產生得原因應該是多方麵的,具體怎樣實在無從考證。但是,跟據當時日本上流掌權階級對中華文化的崇拜可以推斷出———在他提出這個想法之後,一定遭到了相當多的人反對,甚至是絕大多數人的反對。而且他們反對的理由一定都非常有說服力。其中我能想到的最有說服力的理由就是雙方實力的懸殊差距。當時朝鮮是中國的附屬國。用現在的話來說,當時的朝鮮有中國罩著。一旦出兵,當時的大明必將派兵增援。這樣以來,日本無異於以卵擊石。但到底是什麽使得一向精明的豐臣秀吉做出了如此不理智的決策呢?隻可能是自卑!自卑的人很容易誤解他人的善意,他會把善意的勸告當作是他人對自己實力的懷疑。從而激發出很強的逆反心理。你們越看不起我,我就越要證明給你們看。這次外侵的結果卻是可以預料的。

他先後兩次攻打朝鮮都被大明的援兵打得大敗而歸。這兩次失敗使得本來就看不起他的貴族大臣們找到了發難的理由。豐臣秀吉氣病不起,最終在1598年的時候咽了氣。他一死,整個家族便迅速衰落。最終在織田信長的另一家臣德川家康取代了他的位置。數十年後,德川軍燒毀了這座大阪城。6 大自信很多人認為真正的自信是源於實力。我以前也這麽認為。但是眼前的豐臣秀吉使我不得不對這句話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難道豐臣秀吉沒有實力嗎?難道他沒有理由自信嗎?他靠著自己的努力,從一芥草民一直爬到了日本的權利頂峰。即使當時日本的價值觀裏並不特別的看重白手起家。他也有著絕對充分的理由自信。為什麽他會為了一個小小的身世問題自卑到失去理智呢?這樣的例子絕對不隻豐臣秀吉一個人。你難道能說朱元璋沒有實力去自信嗎?胡惟庸,藍玉,徐達等開國元勳還不是一樣的死在他的自卑之下。這樣看來,真正的自信是源於實力的這句話值得好好推敲。我認為,真正的絕對自信隻可能源於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的充分了解和正確的自我定位。漢高祖劉邦的那句“運籌不如子房,鎮國不如蕭何,領軍不如韓信”的名言便是正確自我定位楷模。這些看似治國安天下的必要技能他都不如自己的手下人,雖然貴為天子的他也絕對有理由自卑的。但是他就很清楚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沒必要去拿自己的弱項去跟別人的強項比,也沒必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一個親和力。把這一點發揮好了,有能力的人自然會為自己所用。隻可惜劉邦雖然明白這個道理,可終究沒能堅持做到。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還死發生了。所以這樣看來,謙虛才是自信的王道。謙虛絕對不單單隻是能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從而虛心向別人學習。這隻是小謙虛。謙虛更是在看清自己不足的同時看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發揮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利用別人的核心競爭力來彌補自己的劣勢。這樣的謙虛,才是大謙虛。建立在大謙虛上的自信,才是大自信。所以大謙虛大自信的人對強者的態度永遠是絕對尊重,甚至可以說是崇拜。他們懂得怎麽去尊重強者,怎麽去和強者合作,怎樣去回饋強者。隻有這樣,才可能創造出一個長久的雙贏關係。絕大多數時候,不是雙贏就是雙輸。而作為一個人,他擁有這樣的雙贏關係越多,他的成功就越大。劉邦那句名言,便是道出了他自己最重要的三個雙贏關係。可惜啊!可惜啊!豐臣秀吉英明一世,可終究沒有做到大自信。做不到大自信的人,就總會有自卑的理由。而這自卑的理由就像埋在自己體內的一顆深水炸彈。不碰到,風平浪靜。但隻要一碰,自卑將馬上在體內爆炸,無限膨脹。所以他終究沒能避免自卑的悲劇。大阪城便成了這悲劇的犧牲品。7 一個國家的自卑如果一個人的自卑就可以毀一座城。那麽一個國家的自卑可以毀掉什麽呢?這個問題值得好好想想,想想,再想想。六 輕鬆一刻不過桃子的家人好像對豐臣秀吉並不感冒,我也不好意思一個人久留。繼續沿著“建議路線”走下去還真發現了不少好東西。

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看到日本武士的盔甲。它們讓我略顯沉重的心情立刻輕鬆了起來。記得小時候很多日本動畫片裏都出現過它們的身影。現在想想,可能就連勝鬥士星矢裏麵的聖衣都是以這些盔甲為藍本。後來湯姆克魯斯的《最後的武士》(Last samurai)更是讓我對這華麗的武士甲多了一份期待。

在日本,擁有這樣的盔甲便是身份的象征。15年前,桃子的外公還在世的時候。他們家的澡堂生意十分興隆。她的外公就特別想買一套放在家裏供著。不過還是被她的外婆給勸住了。要是當時買了的話,我還可以玩一次cosplay。。。。。。

太喜歡了,忍不住多拍了幾張。。。。。。

從左往右第一個頭盔應該和金牛座的阿魯迪巴的頭盔走的是同一設計思路。

走出了昏暗的天守閣,陽光往身上一照。之前略顯沉重的心情便馬上輕鬆了起來。旅遊嘛!很難說我是懷著一種怎麽樣的心情離開的大阪城。要說感傷。談不上。學理學法的我實在是沒那麽豐富的情感。要說惋惜。可能有點吧。不過也就是那麽一點點。不過好在我還算不上是“上車就睡覺,下車就撒尿,到了景點一通亂照,回了家什麽都不知道

未完待續!下一章東京!

注:此張照片不是我拍的回回複很多地方都有評論,之前看了一些。懶得再去看了,隻回蘋果的。看了文章之後想說話的,想討論的,想辯論的,想罵人的都到蘋果上來吧。
http://www.powerapple.com
第一篇在貼圖區時尚版,第二篇在熱門區飲食版,第三篇在貼圖區旅遊攝影版。先回第一篇時尚篇裏的回複。都87頁了。。。。。。。。。。。。。。。

恩,現在回第二篇美食篇裏的(順便說一下,那一篇還沒完成)Sleepycat樓主的帖子真是讓人看得食指大動啊 不在日本的話,很難那麽容易吃到那些好食材啊 非常同意樓主認為米是最重要的,我覺得上麵的部分屬於“佐菜”,一般吃到的壽司,倒是也有上麵部分很好吃的時候,可是往往米的質量很差,完全破壞了整體的味道 希望樓主繼續加油,我覺得食在日本比上一篇更細致,寫得更好呢~~~LordAllen: 米對於壽司的重要性再怎麽強調都不過分。這個是理解壽司的基礎。好像目前就聽到你這麽說,一般人還是更喜歡看時尚篇。不過說是話,美食篇寫得比時尚篇費勁多了。我對時尚的興趣比美食大多了。。。。。。jerry111很久沒有這麽仔細的看一篇帖子了,看完了樓主的兩篇關於日本的帖子,讓我覺得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日本看看~不然會有遺憾的 ps:一般去日本旅遊的話,加上衣食住行,需要花費多少錢呀?俺是窮人...LordAllen:那就要看你怎麽玩,玩什麽,待多久了。我去日本18天如果不算購物的話沒花多少錢,大概2000人民幣吧。如果加上機票的469磅(6566人民幣)的話,也沒多少。但前提是吃住行都不要錢。。。。。。。。算算如果這次沒有我女朋友的話。像我這樣質量的旅遊大概要三萬人民幣吧。如果你在那邊沒有朋友的話我勸你還是跟團吧,會便宜很多很多的。Maryleon我想減肥的~~可是看了樓主的這個係列 我又想吃了LordAllen: 為了身材就得犧牲點。。。。。為了讓你心裏平衡點,給你看看我在英國的時候每天吃什麽。保證你看了馬上就爽了。

生蔬菜加微波雞

一餐的量(不過去黃)我隻能說。。。。知足吧Nageda如果你新認識一個女生,那麽就帶她去吃烤肉吧。你馬上就會明白她有沒有做賢妻良母的潛質。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 什麽原理 meililu意思是看看這個MM會不會幫你烤肉,放到你盤子裏=。= 不過對於日本女人來說,這些是課程吧…………

(這張不是封麵,自己把nonapple和caca的東西隨便拿過來改的一張)

(在撞之前,這是一輛法拉利恩佐。)開快了,再結實的車也要廢!我並不是想說每個品牌的安全性都一樣,隻是想說明一個問題——很多時候單單一張照片說明不了問題。3.評論上麵做文章一般來說信息都是和發布信息者的評論一起出現的。有時候就算信息完全準確,也要好好想想看。該評論評的有沒有道理。比如就像夢想中國的“毒舌事件”。說完了“作者”的問題再來說說讀者自己的問題。1.處理信息很多時候大眾的標準就是錯的。即使信息無誤,也沒有加任何評論,還是會激起無道理的負麵情緒。看過一個帖子,裏麵有幾張一個女孩拿活兔子喂蟒蛇的照片,貼名裏麵還出現了“美女”二字。結果眾人就開始對該女孩的心靈和外貌展開了毒蛇般的攻擊。有多少個人知道,蛇類基本上是靠紅外線來感應獵物的。死東西身上沒有體溫,蛇根本就不吃!這種弱肉強食的自然規律又有什麽可以非議的呢?而且美女這兩個字基本上不可能是這女孩自己加上去的。多半是轉貼者為了提高點擊率,吸引眼球加上去的。這女孩長得絕對不算醜,無端引來這麽多怨毒的咒罵,轉貼的人,你加這兩個字之前有沒有想過給別人帶來的後果?罵人的人。你們在罵人之前有沒有想過這兩個字是怎麽加上去的?還有一次跟一位朋友聊天。跟他說了一則新聞,北京要斥資9000萬美元在朝陽公園建造一座全世界最大的摩天輪。那位朋友的第一反應不出我所料。1“勞民傷財”,2“這些錢能蓋多少做希望小學阿”。你知道出資方事誰嗎?不知道吧。你不知道出資方,但是聽到造價是以美元來計算得也應該明白不是政府投資吧,花的不是納稅人的錢。既然不是花納稅人的錢,就絕對談不上傷財。就算是政府投資,現在又不是秦朝,雇人是要發工資的。現在很多人沒工作,這就是創造就業機會!又何談勞民?退一萬步來講,就算真的是勞民傷財。你看看現在我們中國的那些最著名的旅遊資源,長城,兵馬俑,故宮,頤和園。哪一個不是勞民傷財的產物?這個摩天輪要是建在天安門廣場,建在海澱大學區,那的確是不倫不類。但是那是建在朝陽。北京高樓大廈的密集之處。和附近的建築風格既不衝突,視野也好。雖然這玩意不太可能成為故宮長城。但是你知道他不會成為倫敦眼,厄菲爾鐵塔那樣的北京新地標?你能算得清楚厄菲爾鐵塔給巴黎帶來了多少直接間接收入嗎?2.感情因素一般來說惡意煽動者一定要利用已有的民眾情緒。毒蛇事件的主角如果換成了吳宗憲,周傑倫的話保證沒事。要是人有寫同樣的一篇針對他們倆的“罵文”的話,保證在網上那個作者是要被罵的。要是有人詆毀自己本來就討厭的東西,人的天性就會自然而然的去找理由相信該言論。如果有人詆毀自己新歡的東西,人的天性就是為他辯護,找理由去不相信該言論。但是很多人內心深處所埋藏的是非憎惡很多就是長期不實或者不準確有無道性的信息熏陶所致。所以啊,大家還是三思而後信!三思而後怒!三思而後罵!這種清醒麵對言論的態度絕對不僅僅適用於網絡。日程生活中,各種居心叵測的流言蜚語給世間帶來了多少誤會?三 對待本文的態度看什麽東西,盡量都要多多思考,不要讓信息和感情左右了判斷。看我這篇文章更是要跑著這種態度。我隻在日本住了18天。我在這18天中,碰到的每個日本人友善,沒有絲毫的不敬,而且受了很多幫助。所以我自然就是看到什麽寫什麽。但是這也並不能說明在日本就沒有排華,反華勢力的存在。不是這些日本人對我很友好,所有的日本人就會對我很友好;也不是日本人對我很有好。所以對每個中國人都會很友好。所以你該警惕還是警惕,改主意還是注意再怎麽樣,國仇家恨在擺那裏,靖國神社在擺那裏,曆史教科書在擺那裏,釣魚島在那裏擺那裏!但是我也絕對不會因為怕被罵而急於闡明立場,給自己的文章畫蛇添足!你什麽時候見過帶立場遊記?每說一句好話就要加罵一句?我還沒那麽俗氣!看文章的人最好自己心裏有杆秤,來稱一稱那些截然不同的信息。而且,我真的不願意看到一幫人沒事就在人家背後說人家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專門找別人的缺點拿出來自我安慰。來平衡自己自卑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自尊心”。更有甚者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明明美也要說成醜,明明好的也要說成差的,明明善也要說成惡。一切沒人性的醜惡的言語和行為加到日本人身上都正義的理直氣壯。這跟市井的長舌小人有什麽區別?幸好!幸好!幸好!幸好!現在會中文的外國人還不多!Ⅱ 東京

一 旅遊旅遊到東京你會看什麽?旅遊到東京你會幹什麽?旅遊到東京你會想什麽?我不知道1000個人眼中有1000個東京何止東京?同一個地方,不同的人所看,所做,所想肯定不一樣。有些人旅遊為了美景,流連忘返;有些人旅遊為了出逃,暫時逃離現實;有些人旅遊為了懷古,睹物思人;有些人旅遊為了遠眺,以窮千裏目;有些人旅遊為了自戀,給自己一個找一個照相的理由;有些人旅遊為了炫耀,回來可以對朋友吹牛;有些人旅遊為了購物,品種全價格低;有些人旅遊為了開車,到哪去並不重要有些人旅遊為了交友,朋友遍天下少男走到哪裏,都不會忘了主意美女少女走到哪裏,很少不去留意帥哥車迷走到哪裏,都不忘觀察那裏的好車食客走到哪裏,一定會嚐遍當地美食。。。。。。目的決定目的地。喜歡懷古的人估計不會去迪拜,喜歡遠眺的人估計不會去華盛頓。喜歡名車的朋友估計不會去越南,喜歡美食的朋友估計不太想來英國。那麽東京呢?東京是幹什麽的好去處?二 東京?我是一個大車迷。走到哪裏眼睛總是盯著路上看,生怕錯過了一輛好車。以致於我們家桃子都跟我開玩笑說你以後買了車我就把它“打死”。作為全世界經濟第一城,東京的GDP將近是紐約的兩倍。如此富甲天下的城市,好車自然不會少。但是日本人還是比較喜歡國產汽車,而且以MPV為多。雖也偶爾也能看到一倆輛法拉拉力穿梭在街頭。可也不過是360,575之類的尋常款式。見多了不足為奇。

東京街頭法拉利360 Spider

東京街頭法拉利575所以,要看車還是去“開奔馳寶馬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的摩納哥,全球人均GDP第一的歐洲小國盧森堡。據說車迷在那裏可以什麽都不用幹,拿瓶可樂座在路邊坐一天。在這方麵,東京恐怕還不如GDP隻有自己三分之一的倫敦。

認得這是什麽鑰匙嗎?我在倫敦的實拍,這個比較難得。你如果隻想看好車,不要來東京我自幼對建築十分感興區選專業的時候還很認真地考慮過建築。走到任何一座城市都不忘對它的建築品,城市規劃評一番。雖然不是內行,但看的多了,倒也能分得出好壞。早聽說日本的建築在業界占有一席之地。26位普利策獎得主有3位來自日本。那麽作為“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東京自然是一個建築藝術寶庫。就算地震威脅使東京不可能有高聳入雲的高樓大廈,戰火又吞噬了江戶時代遺留下來的精雕細作。東京也一定是建築也一定充滿的創意和美感我估計對了,東京的確沒有能稱得上高樓大廈的高樓大廈。東京的淺草寺代表不了古代建築的精華。但是我想錯了!除了表參道,銀座,和台場的幾個名牌店,幾家高檔商場和幾個大飯店幾個讓人眼前為之一亮之外,剩下的建築幾乎可以用俗氣來形容。要高也不太高,缺少仰視的敬畏感;

要細致也不太細致,缺少近觀的精致感;

(東京新宿)要簡潔也不太簡潔,上麵太多花花綠綠的廣告牌;

(東京新宿)要設計更是談不上,基本上都是功能主義的產物。

(銀座附近的帝國劇場)四四方方的也不一定就是不好,方塊碼整齊了,也倒還有氣勢。於是,為了挽救我對東京建築的印象,我把希望寄托在了日本人一向擅長的集體合作上麵。希望東京的建築也能和日本人一樣。單打獨鬥的時候不怎麽初眾,聯合起來卻是勢大力沉。於是我們一行來到了東京最高的建築物。


(為了寫這一篇特意對著那會來的資料拍得。微距拍攝真不容易,不知道拍了多少遍才讓這些小字看得清楚。拍了這幾張幾乎花了我半天的時間。)333米的東京塔。說是333米,其實人能上到的最高處也不過250米,而且那還叫特別瞭望廳還要在門票的基礎上再多加600日元(3磅,45人民幣)。帶我們一行人上了150米的大瞭望廳一看。就再也不願意多花錢上去了。城市規劃基本上可以用“雜亂無章”四個字來形容。倒是有一點特別值得稱道。俯身看去,雖然東京土地如此寶貴。可是就在這市中心的黃金地段,也有很多運動場地。

(以東京塔為立足點的東麵。同樣來自於對中文資料的拍攝)

(北麵)

(南麵)

(西麵)怪不得東京隻有夜景出名呢。夜色隱藏了一切細潔,夜色覆蓋了所有混亂。能看見的隻有樓影和燈光。這是,已經不是在比誰的城市間的更漂亮。而是在比誰的燈開的多,誰的燈開的亮,誰的燈開得五顏六色。白天東京建築物上那些花蛇貼足的廣告牌誰也夜幕的降臨卻又突然變成了畫龍點睛。東京頓時美麗了起來。

(來源於網絡,作者不詳)怪不得東京的夜景比上海的夜景出名。東京人下班比上海人下的晚,半夜十點多鍾的時候各個辦公大樓仍然是燈火通明。而這個時候,陸家嘴的白領們應該已經轉移到衡山路,新天地去享受生活了吧。這樣,如果你要看建築還是另尋去處的比較好。

論高樓大廈,可能還是有“建築博物館”之稱芝加哥比較有看頭,不但樓高,而且高的不拘一格。

論精雕細作,估計很少有地方能夠比得過有“高迪之城”美譽的巴塞羅那。他的勝家庭大教堂雕了一百五十三年還未完工。現在去雖然不能感受到她那完整的莊嚴氣勢,但現做現賣精雕細刻又到那裏去看呢?看達芬奇畫蒙娜麗莎應該會比去盧浮宮品評真跡來的有趣。

論風格現代,不用別的光是英國的古都倫敦就夠東京受的。雖然倫敦的現代建築不多,但是隻要是現代的,還就真現代。

(來源於互聯網,作者不詳)論光醉燈謎,東京還是差著紐約一大截。東京是下班晚,紐約是根本不關燈。比開燈都比不贏,再加上紐約的建築本身要強東京太多。那還有什麽較量?其實不用遠渡太平洋再橫跨一個美洲大陸去尋紐約。在我看來就連神戶都要強上不少。

神戶的Meriken Park怎麽看怎麽比台場雅致。你如果隻想看建築,那麽也不要來東京。我喜歡美食這個自然不能把東京拿去跟巴黎,跟成都,跟羅馬去比。到了日本,咱們就談日本菜。吃這個東西很難說。全日本的人才皆匯東京,這人才自然也包括了大廚子。東京花花世界自然少不了名廚。雖然沒聽說東京有什麽原創美食。但是全國各地的美食都匯集於此。管你是大阪的章魚燒,廣島的廣島燒還是京都的懷石料理。在東京你都能找到。但是,再北京你也什麽都能找到。正不正宗到沒有考證,貴上數倍還是個很正常的事。日本的物價差距雖然沒有東京那麽懸殊。但是論物價,東京說第二在日本還真沒人敢說第一。何必去花更多地錢去冒這不正宗的風險呢?要吃?上大阪吧!吃死大阪的名字不是白叫的。

(大阪的地標之一)我愛好時尚東京絕對是世界各大名牌的頭號必爭之地,而且很多牌子都有專供日本市場的產品。像Burberry還專門為日本市場推出了副牌Burberry Black Label。在東京你絕對能找到款式最全的頂尖品牌。而且不單單隻是國際的頂尖大牌。很多日本本土品牌也作的相當有特色。

東京表參道的Dior店,無論是規模,款式還是設計,都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第一。但是,有一點。在日本的東西比較貴。一般會比歐洲貴個1至2成 。所以隻要能在歐洲買的到的還是盡量在歐洲買。聽說香港更便宜。不過沒去過,沒實地調查不敢亂說話。當然了,時尚絕不僅僅限於購物。日本自己的時裝業倒是很有意思。有設計的品牌不會搞市場,會搞市場的品牌不會搞設計。於是如Evisu,Bape這樣缺少設計牌子的雖然能賣出世界一線大牌的價,但是始終得不到時尚界的承認。本土倒是有一大堆很有設計的品牌卻衝不出日本這4個島。(日本主要由本島,四國,九州和北海道四個大島所組成)唯一的一個受到承認的世界時尚界承認的日本本土品牌就是Yohji Yamamoto。

不過他怪異的設計思路在市場上好像並不討巧。整個時尚界還是英法意三國的天下。東京的確是個奇貨有居的地方。幾乎沒有你找不到的東西。所以如果是抱著這個目的來的話,東京還是可以來。但是如果你要便宜,那還是換個地方吧。總的來說東京的時尚普及程度絕對是世界第一,很多元素都值得借鑒。但是要是學,還是英法意吧。我獨好懷古德川幕府(街上文,德川家康在擊敗豐城秀吉的遺兵之後把家安在了江戶(現東京))和明智天皇時代的遺產在大地震和大轟炸之後也沒剩下什麽。倒是有一靖國神社讓我看得胸中悶氣。

靖國神社遊就管對南京大屠殺的描述。這種地方的古,還是不懷為妙。要想了解日本曆史,還是全日本最古老的奈良和千年的古都京都更為和適。

奈良東大寺!我貪戀奢華

雖然沒有能力享受,但也並不妨礙我他們的向往。無奈時間緊湊,我也隻能靠遠望來感受Park Hyatt Tokyo的紙醉金迷。

(來源於網絡,作者不詳)但是和迪拜比,東京的奢華還是比較平民化。三 城市說了這麽多,您千萬別誤會我。我不是說東京在這些方麵不好,我也不是說東京的這些方麵不值得看。但如果你追求的是這些。你有更好的選擇。但是我在東京卻有一種激動。這種激動是我在紐約,在波士頓,在費城,在華盛頓,在洛杉磯,在聖地亞哥,在拉斯維加斯,在漢城,在北京,在上海,廣州,在深圳,在倫敦,在曼切斯特,在伯明翰,在慕尼黑,在阿姆斯特丹,在大阪,在京都,在神戶都不曾有過。但我身在東京時卻也來不及細想這激動從何而來。離開東京之後也沒顧得上細細去想。一直到我要開始為東京這個城市定一個主題的時候。我才開始思考這個早就該思考的問題。開始看著照片回憶在東京經曆的每一幕,我終於恍然大悟。城市!城市就是東京這個城市的主題!提到城市這個詞你會想到什麽?大概每個人腦中的概念都差不多,擁擠,現代,時尚,繁榮,浮躁,富有,快節奏,夜生活,新事物,新文化。。。。。。這個一切的城市元素,都是東京的特長。無論是

澀穀的擁擠,

(來源於網絡,作者不詳)銀座的繁華,





轉自:
http://powerapple.com/modules.php?name=for...411&start=0
by:LordA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