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孩子說謊怎麽辦ZT

(2010-03-15 07:43:39) 下一個

教學目的:

56歲的幼兒正處於想象和現實不分的時期,他們常常把想象的事情說成是真實發生的。但是因為家長不了解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常常把孩子不切實際的說法看成是撒謊,從而和孩子的道德掛鉤,這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是非常糟糕的,有的家長就因為誤解了孩子,結果造成孩子長大後習慣性的撒謊。為了幫助家長弄清楚孩子說謊的原因,設計本課。

通過本節教學,讓家長了解孩子說謊的原因及糾正的方法。

教學方法:采訪對話式、案例分析式、教師演講式

教學過程

故事導入(情景對話)

這天早上,像往常一樣,一位媽媽送4歲的依依去幼兒園。

依依:“媽媽,我又肚子疼,去不了幼兒園了。”

媽媽把依依抱在懷裏,用關切但不容置疑的口氣說:“肚子疼可不是小事,媽媽馬上帶你去醫院打一針,然後再送你去幼兒園。”

依依一愣,但馬上回應說:“媽媽,說不定你給我喝口熱水就好了,不用打針呢!”

於是,媽媽不動聲色地給依依倒了一杯熱水,讓她喝下。

依依:“媽媽,我的肚子不疼了,可以上幼兒園了。”

在去幼兒園的路上,媽媽有意識地給依依講了“狼來了”的故事,目的是告訴依依,撒謊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聽完故事後,依依有些緊張地問:“媽媽,你相信我今後會做個誠實的孩子嗎?”

媽媽朝著女兒微笑著肯定地點點頭:“孩子,媽媽當然相信你!” 

故事分析:發現孩子說謊,案例中的媽媽是怎麽做的?她的做法對嗎?

案例中媽媽的做法是很正確的,對於糾正孩子說謊的毛病很有幫助。發現孩子又在說謊後,她並沒有戳穿孩子的謊言,也沒有像以往那樣留下來陪孩子,而是用不容置疑的語氣告訴孩子,到醫院打完針後再送她去幼兒園。結果,聰明的孩子讀懂了媽媽的話,給自己找了個理由後又去上幼兒園了。媽媽又不失時機地用“狼來了”的故事,告訴孩子說謊可能會帶來的嚴重後果,最後又及時強化了孩子的良好行為,表達了對孩子的充分信任。

現場采訪:

孩子有撒謊的現象嗎?家長認為孩子為什麽會撒謊呢?

家長交流,教師總結:

孩子撒謊的原因

說謊是指孩子說假話,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說謊的原因多種多樣,不同年齡的孩子說謊的性質也不盡相同。而很多孩子說謊是家長教育方式出問題造成的,所以家長首先要改變以前的教育方式,才能解決孩子說謊的問題。

一、孩子為什麽會說謊

1.年齡特征

對於5歲左右的孩子來說,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均未發育完善,分不清事物的真偽,富於幻想,常將幻想與現實摻和在一起,常常為了滿足自己幻想中的某些欲望而說謊。另外他們的記憶還不成熟,尚不能區分什麽是真正發生過的事情,什麽是他們自己想象出來的,或者自己認為發生了的事情。皮亞傑說過:撒謊的傾向是一種自然傾向,它是那麽自然、那麽普遍,我們可以將其當做兒童自我中心思維的基本組成部分。比如,一群孩子在一起討論誰的爸爸高,一個孩子說:“我爸爸比我高很多!”馬上會有另一個孩子說:“我爸爸比老師還要高!”第三個孩子可能要說:“我爸爸比這棵樹還要高!”也許第四個孩子該說:“我爸爸比10層樓還要高!”……越說越離譜,其他孩子開始對後麵孩子的說法產生懷疑,但那個孩子會信誓旦旦地說:“我沒有騙你們,我爸爸真地有那麽高!”對於成人而言,那孩子顯然是在說謊,但對於他自己來說,他不過是想說明自己的爸爸最高,好贏得這次爭論,他隻是要滿足他這種欲望。再比如,一個孩子對她的小夥伴說她過生日時爸爸帶她去月亮上旅遊了,其實她隻是想像她過生日時去月球旅遊了。這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他們會根據他們的需要扭曲現實。

還有一點,年齡較小的孩子常常“不負責任”地“說謊”:今天說頭上的包是樂樂打的,明天再問他,他可能就說是童童撞的,或者是自己摔的。由於他們的記憶、語言發展都不成熟,很難記清楚、表述明白一件事情究竟是怎麽回事。

2.成人的不良暗示

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被暗示性很強,隻要成人略微使用暗示性語言,孩子就會順著成人的引導編下去。比如孩子班裏有個很愛打人的小朋友,媽媽聽說他一天能打好幾個孩子,媽媽很擔心,聽說鄰居家孩子就被打了,於是便問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被他打。家長懷著一份期待的提問有很強的暗示性,孩子完全能理解家長語言中包含的意思,十之八九的孩子會給出家長所期待的答案,但往往是孩子在說假話。

山東行之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孔屏教授講過一個發生在她中心的真實案例:一個小男孩的爸爸熱情地給他報了英語輔導班,孩子學得很痛苦,但是每次爸爸問他願不願意學的時候他都高高興興說願意。他寧肯自己痛苦也不想讓爸爸傷心。爸爸知道後,很民主的讓孩子自由選擇,孩子終於很為難地說出了心裏話:“我不想學英語!”如果家庭氣氛過於專製,很容易造成孩子對權威阿諛奉承,不敢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最終養成說謊話的不良習慣。

3.為了獲益而說謊

在說謊中獲益,會對孩子說謊行為起到強化作用。當一個孩子嚐到說謊的甜頭後,便對說謊這一錯誤行為大加讚許,會經常利用說謊來達到自己的一些目的。比如,案例中的媽媽跟孩子商定,隻要中午在幼兒園乖乖午睡,晚上回來就會給她一個小獎品。孩子很討厭午睡,但又非常渴望得到小獎品,終於有一天,他對媽媽撒了謊:“今天中午我睡得很好,老師還表揚了我!”媽媽立刻獎給他一塊奶糖,從而,孩子學會了撒謊換糖,長此以往,他會逐漸養成通過撒謊獲益的習慣。

4.為了逃避懲罰而說謊

有的孩子做錯了事情,根據他的經驗,料想當家長知道他做錯了事後會懲罰他,那懲罰對他來說是很不舒服的,為了避免遭受懲罰,孩子會“鋌而走險”對家長說謊。比如,爸爸發現他書桌上的文件被弄得亂七八糟,問孩子知道是怎麽回事嗎?孩子搖搖頭說不知道,又去問媽媽,媽媽也說不知道。爸爸知道是怎麽回事了:“寶貝兒,最後問你一次,你動過我書桌上的文件嗎?”孩子低頭想了好半天:“嗯,我隻是想幫你整理整理的,可是不小心弄到地上了……”如果這時,爸爸抱抱女兒溫和地說:“謝謝你寶貝兒,但是剛才問你時為什麽說不知道呢?” 孩子會真誠地回答“我怕你生氣訓我……”

5.為了逃避自己不願做的事而說謊

很多孩子對家長安排做的事都充滿了抱怨,但是出於對家長的畏懼,又不敢提出反抗意見,就隻好用說謊來蒙混過關了。比如,這樣的場景可能經常遇到——媽媽:“寶貝兒,該去學英語了!”孩子:“媽媽,我肚子疼……”

6.為了獲得別人的關注

幼小的孩子非常需要愛與關注,而很多家長忙於自己的工作無暇顧及孩子,這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很受傷。於是孩子開始想辦法去爭取更多的愛、爭取更多的關注。一次次經曆使孩子意識到每當他生病的時候家長會非常關心他、在乎他,會整天陪著他,於是孩子學會了裝病,經常謊稱自己身體不舒服。在同伴中,謊稱自己家有某種東西、爸爸媽媽有多厲害、自己去過哪裏哪裏……用一係列的謊言掩蓋自己的孤獨、自卑,獲得別人的關注。

7.成人的錯誤引導

很多孩子第一次說謊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一種不被允許的錯誤行為,但是父母卻如臨大敵,認為孩子怎麽能說謊呢?以後是不是會養成愛說慌的壞習慣?……大肆渲染,讓說謊這個概念在孩子腦海裏根深蒂固,並且大人誇張的緊張讓孩子有種撒謊是天大的錯誤,自己總是撒謊,自己不是好孩子的認識。這樣的思想會讓孩子很自卑,也很容易讓孩子給自己貼上“我愛說謊”的標簽,真的養成愛說謊的習慣。

另外,成人已經看出了孩子的某個問題或者孩子在說謊,往往不直截了當地跟孩子談,而是要拐彎抹角。比如明知道孩子打破了桌上的花瓶,還要問孩子有沒有看到是誰把花瓶打破了,而當孩子說出一個人名或者說不知道時又對孩子說休想說謊,自己已經調查清楚了。孩子特別討厭成人這些愚蠢的設圈套問題,這隻會激發孩子防禦性的說謊。

家長反思:

當您發現孩子撒謊的時候,您當時是怎麽做的?孩子的表現是什麽?

教師總結:

二、怎樣避免、糾正孩子說謊的行為

1家長做好表率

給孩子營造一個輕鬆、有安全感的環境,讓孩子感覺,即使他犯了錯誤,讓家長知道了,也不至於帶來嚴重的災難。當孩子判斷說實話對他沒有威脅時,他會很願意把真話講出來,樂於做個誠實的人。反之,如果憑經驗他斷定說實話後會招來一頓打罵或者其它他不願麵對的懲罰,他自然而然會選擇掩蓋事實真相以逃避懲罰。

另外,家長不能一邊教育孩子要誠實一邊自己卻在說謊,這樣孩子很容易模仿成人,並且成人在孩子心目中失去威信,以後再糾正孩子的說謊行為,孩子也不會聽。

2.家長首要做自我反思和檢討

如果孩子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說謊,不能一味批評孩子錯誤的行為,先搞清楚孩子想要什麽,為什麽……首先解決孩子的目的:合理的實現,不合理的否決。然後告訴他說謊是不對的,如果有什麽需要可以提出來,商量著解決。另外家長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對孩子太過於嚴厲,讓孩子沒有生存空間,不敢說出自己的願望,隻能用說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3.告訴孩子現實的情況

對於由於心智發展不完善而說謊的年幼的孩子,隻要指出他行為的不對,並使用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盡量使其弄明白什麽是他們想象出來的,什麽是現實即可,這樣有助於他們認知能力的發展。比如前麵提到的例子:孩子說生日時爸爸帶他去了月球,成人不要譏笑孩子的“信口開河”,而是給與正確的引導:“寶貝兒,是你希望在生日時爸爸帶你去月球,還能坐宇宙飛船……”

4.直截了當指出孩子的錯誤

當孩子因為逃避懲罰、推卸責任說謊時,首先弄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然後在尊重孩子、保護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直截了當指出孩子的錯誤行為,嚴肅地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不要當眾揭發、批評他,可以把他悄悄叫到一邊,單獨跟孩子談這個問題:首先指出他的錯誤行為,告訴他家長已經知道了,給他講解說謊的危害;然後告訴他給他一次機會,不會懲罰他,更不會告訴別人,但是下不為例,最後要給孩子信心,相信他以後一定能做好。

5.尊重孩子,給孩子表達自己感受的機會與權利

當發現孩子說謊時,不必非要弄個水落石出不可,也不要非讓孩子承認自己說了謊,更不要當著別人的麵指責孩子說謊、讓他承認自己說謊,或者事後把孩子說謊的事到處宣傳等。這樣隻會讓孩子朝與家長期望相反的方向發展:要麽孩子頑抗到底,打死也不承認,要麽承認錯誤,但覺得很丟人,嚴重打擊自尊心,自尊心多次受傷,他的性格將會扭曲,產生心理障礙。

6.對孩子的處罰要適當

當知道孩子說謊時,可以很嚴肅地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也可以用剝奪他某項權利的方式給予一點小懲罰,如每天的小零食被取消。但是不能有太嚴厲的懲罰,那樣隻會讓孩子產生敵對、怨恨的情緒,而不會反思自己的錯誤行為。

7.不給孩子製造撒謊的機會

我們知道答案時,不要提問,開誠布公地說出來更好。如果提問了,隻能逼孩子信口開河編造謊言。比如聽老師說孩子今天在幼兒園打架了,就不要再問孩子:“寶貝兒,今天有沒有跟小朋友打架啊?”孩子當然知道打架是不被允許的,家長這樣問孩子,隻能讓孩子說謊,騙你說沒有。

8.及時強化

當孩子主動承認錯誤的時候要表揚孩子,肯定孩子的勇於承認錯誤的正確行為,再批評孩子的錯誤行為,最後要表達對孩子的信任,相信他日後不再說謊了。

需要強調的是,家長要及時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但當孩子仍然出現說謊等不良行為時,家長不要對孩子失去信任。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是說改就能改的,有一個反複的過程,家長隻有充分信任孩子,孩子才有決心徹底改變自己。

六、教師總結:

在本節的最後給出了一些親子活動,實施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判斷真假的能力,讓他們了解說謊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從而使孩子養成不說謊的好習慣。

七、結束語:

感謝家長在百忙中參與家長學校的學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