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很小的時候,最初每次玩完了玩具就揚長而去。有的玩具不知散落到哪裏去了,下次再想玩時卻又找不到了自己心愛的玩具。於是急急跑來問媽媽:“我的某某玩具找不到了”。瞧著兒子稚嫩的臉上一幅難過的模樣,我語氣溫和地對他講:“自己的東西,自己要收好哦。”然後,態度又比較堅決地說:媽媽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沒有時間給你找玩具。是想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能總依賴爸爸媽媽。事後我沒有馬上和他去找玩具,想讓他體驗一下丟失玩具後的心情,孩子才好願意收拾玩具。
道理講明白了,開始的時候需要你幫助孩子一起收拾玩具,孩子需要你的引導式的幫助,而不是一個強製的命令。也是幫助孩子建立這個好習慣,這是很重要的開端。
兒子很小的時候,我們都把玩具放進塑料盆或是塑料桶裏,很方便孩子玩耍和收拾。開始我們像他一樣地坐在地板上同他一起收拾玩具,好像我們和他一起做遊戲一樣是很快樂的心情。一邊說著話,一邊哼著歌就把玩具收拾好了。同時有意識的以孩子為主。完後,我們會稱讚他比爸爸媽媽拿的玩具多,是很能幹的寶寶。慢慢地孩子習慣了自己玩耍的玩具自己要收拾好。雖然有時還需要爸爸媽媽的提醒,但我們也不會忘記及時地誇獎他,這對孩子是一種激勵。
兒子剛上小學的頭兩天,我擔心他會拉掉學習用品就幫他整理書包。結果兒子放學回家後,向我抱怨說他找書本翻騰了半天都不清楚我放在什麽位置了。從那以後他堅決不讓我整理書包。他會把學習用品歸整的有條不紊,語文課本放哪裏?數學課本放哪裏?上課時需要拿出哪個書本他都很快的拿出來。平時也很少見他丟三落四地耗費功夫找東西。
平時不管工作多忙,我會盡量地把房間收拾整潔。如起床後,被子一定要折疊好,地板要擦擦幹淨,如果實在來不急做了,回家後也要首先把房間略作整理。很簡單的家務事不會占用太多的時間和精力,確能夠讓孩子看到一個幹淨、整齊美好的家,這是我的一個心願。在他長大以後,他也會使家變得這樣的潔淨、明亮和美好。
從小學到中學,他在家裏每次做完作業後隨手就把書桌收拾整齊。有時都令我們感到驚訝,剛剛還堆著一桌子的書本,一轉眼桌麵竟魔術般地變得幹幹淨淨了。大概是他從小收拾東西那麽多年已經駕輕就熟了。無論在家或高中住宿學校,幹淨、整齊一直是他生活中一種很自然的習慣。這些都源於他從小開始的自己的玩具要自己收拾。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中指出:“小孩子東西玩好以後應當立刻整理好放在原處。這種習慣在小時候不養成,那到了年齡大時,還是不肯整理東西的。”一位女孩的媽媽說自己的女兒都上高中了還不懂得整理自己的房間,搞的亂糟糟的很不雅觀。我問女孩的媽媽是不是孩子小時候大人就沒有習慣整理房間?床上被子堆著,玩具散落滿地?女孩的媽媽不置可否的笑了。家裏搞得亂七八糟,會弄得全家人都沒有好心情。
討論:收拾玩具這種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卻能讓孩子從中學會做事井井有條,避免了日後總為找東西耗費時間。也是孩子自理能力鍛煉的開始,先幹什麽後幹什麽都要自己安排做出決定。這為孩子日後有計劃的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乃至工作做了鋪墊。
讓孩子養成收拾玩具、收拾物品的習慣,做父母的需要經常的不厭煩的提醒是必要的。但不要今天由孩子自己收拾,明天由家長代替,這樣習慣就不容易養成了。有時孩子玩耍累了,也需要幫助孩子一起收拾。
如果從給孩子玩玩具時起,把收拾玩具融進玩耍裏,孩子越容易養成這個好習慣,他會認為收拾玩具是玩的過程而不覺得是令人厭煩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