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琉球群島新戰略地位

(2007-05-07 14:35:29) 下一個
琉球群島新戰略地位

琉球,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中國古史。《隋書》中即有《琉求傳》。隋朝時(581~617),琉球被稱為琉虯。眾所周知,虯是龍的一種,而中國又以龍為象征,到明代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攜帶詔書出使琉球,詔書中稱其為琉球。可見,連琉球國的國名也是中國取的。當時的琉球實是中國的屬國。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曆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正式確定君臣關係。1606年,尚寧王受冊封時,便請賜明人歸化。並在15世紀初,由尚氏家族建立了統一的琉球王國,奉行中國正朔。17世紀初,薩摩藩出兵琉球,琉球北部被攻陷,尚氏不得不同時臣服於中國和日本,1872年,日本設琉球為日本“內藩”。1879年正式吞並琉球,並設衝繩縣,清政府也據理與日本力爭過,但終究未能派兵援助琉球,因此,琉球自清就真的丟失了,二戰後,本來中國還有機會奪回琉球,但可歎的是,作為‘戰勝國’的中國,蔣介石政府並沒有爭取琉球主權,反而采取了放棄態度,如此“以德報怨”著實不可取。更可恨的是,現在的日本否認侵略曆史、修改和平憲法、軍國主義再一次抬頭,日本民族主義的狂熱情緒又一次被點燃,小日本也就自然陷入了與中國的尖銳對立之中,而在這個對立中,琉球又扮演了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琉球戰略地位的日益顯現,我們不得不重新關注琉球。

琉球 日本製造東海爭端的地理依據

“漁鹽之利舟楫之便”是人類早期對海洋開發利用的寫照,到近代,隨著經濟的發展,陸地資源日益匱乏,對海洋資源的渴求自然使海洋資源開發進入一個新時代,眾所周知,麵積為77萬平方公裏,平均深度370米的東海是個邊緣海,海洋資源豐富,油氣前景廣闊,並且東海海岸又是我國最富有和發達的地方,沿岸江/浙/滬經濟發展迅速,能源需求迫切,東海油氣開發,也正是這個新代的一個反映。

中國進行東海油氣開發,本來是一國主權內的事,可小日本卻一再製造事端,不斷使東海問題複雜化,並企圖激化東海局勢。這著實讓中國憤慨。當然這從政治層麵上來看,完全是小日本無理取鬧和挑釁造成的,中方為了不使事態惡化,總是滿懷誠意的來處理,多次提出共同開發的主張,但日方似呼並不買中方的真誠,反而態勢咄咄逼人,政策也更趨強硬。那麽日要又是憑什麽插手東海問題的呢?這還得從地理位置上來看,而說到地理位置,則自然要說到琉球群島,因為小日本製造東海事端正是借助琉球群島的海洋權益延伸牌。所謂的中日東海“中間線”也因此而來,雖然中國從未承認過‘中間線’的合法性,但我們又不得不重視琉球在東海爭端上的重要作用。眾所周知,島嶼對海域的劃分關係極大,特別是在海岸相鄰或相向的國家間,島嶼或者島鏈所處的位置將對海上劃界產生直接的影響,而琉球正是與中國大陸處在向相的位置上,因此,該島鏈是東海引起爭議的最直接原因,也是中國在東海問題上陷於被動的重要原因之一。

假若,琉球不是日本管轄,或者說琉球是中國鄰土,自然就不存在所謂的東海“中間線”。雖然中間線並沒有法律依據,中國完全可以以大陸架概念來維護東海權益,但必竟大陸架隻是個相對大陸架地質地理概念而言的法律概念,在自然科學裏,大陸架概念係指大陸在海洋裏的自然延伸,是沿海陸地版塊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其法律概念上,不僅增加了社會屬性,而且還明確了大陸架的寬度,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如果從測算鄰海基線量起,到大陸邊外緣的距離不到200海裏的,則擴展到200海裏,但最大寬度不得超過350海裏,或不得超過2500米等深線100海裏。這樣的話,中國東海大陸架應該延伸到衝繩海溝,東海絕大部分可包括在內,但日本卻不吃這一套,強調專屬經濟區概念,我們都知道,專屬經濟區是一國鄰海寬度的基線起,向海延伸不超過200海裏的區域,但東海實際寬度最窄的地方遠達不到400海裏,專屬經濟區存在重疊區域。故小日本就拋出了所謂“中線”概念,而在此中線的劃定上,日本是完全憑借對琉球島鏈的延伸。琉球已然是日本製造中日東海事端的地理依據,值得我們深思,如果琉球不丟失,雖然不能說東海是中國內海,但我們可以借助琉球群島基線,把整個東海劃入鄰海範疇,即使不能作為鄰海,但至少日本將找不到任何理由參與爭取東海海洋權益。

另外,在此還需要糾正一下的是,有很多人認為,釣魚島也會影響東海中間線的劃分,其實不然,釣魚島是中國鄰土自不必說,但它對東海中線的劃分卻影響不大,為何這麽說呢/?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島嶼雖可同等於陸地鄰土,劃定自己的鄰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但由於釣魚島沒有人類居住和生活,按規定,隻能劃定鄰海和毗連區,那樣其海域是十分有限的,根據有關資料,釣魚島海域麵積約為17萬平方公裏,我不知道這是依據什麽劃分的,但至少它不可能對中日東海中間線產生實質影響,對中間線的影響隻能是琉球。當然,若我們換一種思維,在釣魚島上設置人類居住環境,則釣魚島海域的海洋權益將會有大的變化,若此說成立,以專屬經濟區劃分法,那將勢必影響到東海海域的部分海洋權益,在法理上把東海部分權益劃入釣魚島海域權益之內,並將根本影響到日方單方麵提出的“中間線”主張,不過此問題還有待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討論。

2005 年12月1日,小日本又製訂了《有關海洋建築物的安全水域法》(草案),該法案稱,日本將在大陸架或專屬經濟區內的設施周圍建一個半經為500米的所謂 “安全區”,明眼人一看即知,其目的就是為了應對東海資源開發而作。為日海上保安廳提供‘執法依據’。看來日本是鐵了心要牽製中國東海海洋權益了,該法可謂為日本向東海增兵做好了準備,當然中國也應該做好相應的準備,麵對東海問題,其它的先且不去說,就是單從能源角度來考慮,也不能讓步,因為石油不僅是一國經濟發展的血液,而且在當今時代,石油問題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石油鄰域的竟爭,已遠遠超出了純商業範圍,成了世界大國經濟、軍事、政治鬥爭的武器。

琉球 日美圍堵中國的第一道“門栓”

眾所周知,我國是個海洋大國,海岸線長達1.8萬公裏,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等海區,總麵積有470萬平方公裏,可是我國雖然擁有如此漫長的海岸線,但各大海區均在第一島鏈包圍之內,渤海為中國的內海自不必說,黃海、東海、南海都是太平洋上的邊緣海,且黃海東有朝鮮半島,東海被琉球島鏈和台灣島與太平洋隔開,南海周邊幾乎被大陸/半島/群島完全包圍。而且在第一島鏈上,由日/韓一直到印度洋上的迪哥加西亞島,均有美軍基地,並且在太平洋上共有三道島鏈鎖定中國,在這一海域的航線、海峽等,嚴然被美日盯緊了,而美駐衝繩基地下處在琉球島鏈上,且琉球島鏈又是中國走向太平洋的最近最便攜通道,因此可以這麽說,琉球既是日美圍堵中國的關鍵島鏈,又是阻止中走向太平洋的天然屏障,起到了“門栓”的作用。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這得益於它是一條長長的島鏈,易於封鎖,隨著日本戰略重心轉向西南,它可以輕易以某種借口製約中國船隻穿行,一旦發生戰爭,美日可以有效鎖定該島鏈,形成圍堵態勢,這無異於扼住了中國海軍向遠洋發展的咽喉,壓縮了中國的戰略空間。

中國不當頭,不稱霸,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就不應該再拓展自己的戰略空間了,隨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國家利益必將進一步融入世界,這自然就要求中國需要更大的戰略空間,而太平洋又是地球上最大的洋,其中的海洋資源自不必多說,更重要的是,從戰略層麵上來看,太平洋擁有廣闊的空間資源。遼闊深遠,自古以來的“舟輯之便”就說明了海洋空間資源的重要性,同時,海洋的軍事用途也已日益重要,我們都知道,如美國掌控了關島和塞斑島之後,幾乎掌握了整個太平洋。而目前的中國,已然成為世界大國,經濟迅速發展,國力不斷強大,因此太平洋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這裏有重要的海上交通線/蓄量豐富的海洋資源/繁華的環太平洋經貿市場等等。都要求中國必須走向太平洋,尋找屬於自己的海上坐標,這是新時代的“長征”,也是中國獲取新的海外利益的戰略步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涉及到中國在海外的政治權益,經濟權益以及安全利益。

可是,因為琉球群島的存在,中國要走向太平洋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來從地緣政治上來說,一國的政治/經濟/安全格局,受地理位置製約,這不足為怪。但麵對小日本就另當別論了,雖然說海上通道是自由的,任何國家可以在別國鄰海、海峽或群島間進行無害通過,但這必竟有一定的風險。更何況日本軍國主義不斷抬頭,日美軍事同盟關係不斷加強,並且日本的相關防衛政策以及美日《安保條約》都神經質的把中國視作威脅,並自然的把琉球當作了防禦重點。日防衛廳有關“西南諸島有事法案”,已經很明確的說明了這一點。從戰略層麵上來看,日本為了遏製中國的發展,海上采取了不斷向西南方擴張,並大幅度增強西南方海空軍力量,同時還進一步加強了自衛隊在西南部的合成訓練,以增強與美軍的協同作戰能力。並公開把所謂的“島嶼防衛”正式立為自衛隊的任務目標,以加強對中國的軍中遏製和海洋權益爭奪,其直接目的就是要不斷壓縮我國的戰略空間,圍堵中國走向太平洋。

中國 該如何突破美日的封鎖

對中國而言,要走向太平洋,首先得突破第一島鏈,那麽中國又應該如何突破第一島鏈呢?我個人認為,我國的決策層必須更新戰略思維,在機製方麵,目前要充分利用國際機製中有利於中國的部分,以國際通行規則拓展我國在太平洋的利益空間,極積參與國際海上通道建設和管理。拓展戰略通道和戰略空間。同時要不斷增強中國的“軟實力”,在國際上進一步樹立好的形象,眾所周知,我國周邊形勢並不穩定,因此對亞洲國家,中國要繼續堅定的奉行“以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繼續致力於發展與本地區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以實際行動駁斥“中國威脅論”。以消除各國的疑慮,這樣有利於建立一個穩定和諧的東亞關係。

另外,中國要盡可能的和美國搞好關係,這不是討好,而是策略。如我們可以與霸權主義的美國尋求海上安全共識,說這話也許有人會說,你這是癡人說夢!美國本來就想圍堵中國的啊?說的是,但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發展,中美海上利益的共同點也在擴大,其實,中美在海上安全方麵,有許多問題可以相互合作,如:共同參與地區和海上維和行動,共同參與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海上反武器擴散,反海盜,促進海上貿易自由等等。隻要中國巧妙應對,認真處理與美國的關係,中國拓展海外利益就會順暢的多。同時,中國還要試圖突破美日軍事同盟關係,與美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其實美日同盟關係是建立在“冷戰”思維基礎上的,是一種過時了的安全觀,隨著小日本軍國主義的抬頭,美國的霸權主義和日本的軍國主義在同盟關係中結合,表麵上看此種關係很堅固,但透過現象看本質,卻也不盡然,單邊主義和軍國主義本來就會產生矛盾,這種矛盾沒有激化,隻不過是日本還沒有這個能力罷了,現在隻能當美國的走狗。說白了,美日同盟隻不過是各取所需。這一點美國很清楚,因此中國要好好利用這一點。在新的以合作為特證的安全觀指導下,不斷加強與美國的戰略合作對話,消弱美國對中國發展的疑慮,則有可能會相對弱化美日同盟關係。

當然,中國要想突破困局,最重要的還是要在不斷強化戰鬥精神的基礎上,增強軍事實力。強化高科技條件下的信息戰能力,強化海空軍和二炮作戰能力,並要盡快具備遠程作戰能力,特別是要在如何突破美日的導彈防禦係統上下功夫,這是實戰的需要,也是戰前威懾的需要,這樣有可能憑借中國大陸的戰略縱深,使美駐衝繩基地乃至整個日本暴露於中國的導彈打擊之下,首先讓美軍產生現實的擔憂,迫使美軍根據現實狀況重新調整對外駐軍計劃,使美軍不得不把駐日美軍撤離至關島或夏威夷基地,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隻要我國進一步崛起,軍事力量進一步強大,這種可能不是不存在。當然美國可不是吃素的,這隻是我個人的一種設想罷了,要是能成更好,不成也沒什麽可怕的,憑目前的中國軍力,咱中國人隻要能樹立起正確的戰鬥精神,則就是美國也要三思而後行,中國的自我防衛能力自不必說,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國有很好的戰略反擊能力,並且國防體係也日趨完備,戰略思維正在極積轉變,應對局部戰爭根本不成問題,因此我們沒必要為東海問題而感到擔憂,日本極右勢力的增強,軍國主義的抬頭,企圖稱霸東亞的野心不斷暴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未必是一件壞事,它至少可以喚醒中國人的曆史仇恨/增強憂患意識/ 有利於凝聚民族精神,增強國家凝聚力。這一點我們應該好好利用之,其實這也是為了適應現代國家安全態勢變化的需要,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國家發展利益,我們的安全戰略必須從陸地走向海洋。時不我待啊!我們不希望戰爭,鉭麵對美日的威脅,我們又需要一場戰爭來拓展自己的戰略空間,這是一種矛盾,但又是一種現實。雖說“一時之強弱在力、千古之勝負在理”,但麵對毫不講理的小日本,中國更需要的是用‘力’,而不是講‘理’。中國維護東海海洋權益/釣魚島主權和衝出第一島鏈等,既要舉“道義”的大旗,又要學會一定的“霸道”。當然這種霸道絕不是滅絕異已,而是要以力製力,如果中日東海之戰真麵目爆發,對中國來說則不失為一種機會,且自然可以借機解決釣魚島問題,這也許是個衝破美日封鎖的突破口,人人皆知,釣魚島地處第一島鏈,西臨台灣,東北與琉球相聯,北臨東海,它與琉球群島、台灣、南沙群島等,都是中國進入太平洋或印度洋洋大觀前沿出口。但目前台灣還未統一,南沙問題還沒解決,琉球還在美日掌控之中的情況下,釣魚島的戰略地位自然顯的格外重要。成了第一島鏈上通向太平洋的咽喉,另外,日本實際控製釣魚台,目的遠不止隻為了能源,它是想在東海這個棋盤上爭奪有利的戰略位置。若真的失去了釣魚島,中國也就喪失了進入太平洋的最低控製力。雖然這種控製力在台灣還沒統一前是十分脆弱的,但至少從理論上來說,控製了釣魚島是有利於我國拓展戰略空間的。要是知道了這點,那些所謂鴻儒們,關於東海能源的中日合作開發建議,應該統統丟進廢紙堆。這也是中國決不能放棄釣魚島主權的戰略所在。

同時,在解決了釣魚島的基礎上,如果戰爭沒有擴大,則中國應該把美國實際控製的琉球群島懸起來,中國可以尋求曆史坐標,充分利用“曆史牌”。強調中國對琉球主權的所有,至少中國應該強調‘琉球主權未定論’,同時故意承認該群島被美國實際控製,這樣就巧妙的否定了小日本對琉球的主權所有,也自然動搖了日方關於東海“中間線”主張。變被動為主動,為中國在東海問題上進一步采取強硬措施創造條件,也為打破第一島鏈,奪回琉球主權打好理論基礎。隻有真正奪回琉球群島主權,才能徹底解決東海能源之爭,而且更重要的是,才能真正意味著中國走向了太平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