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漠與中央帝國: 中國VS蒙古軍事力量

(2007-02-26 20:03:38) 下一個
中國VS蒙古軍事力量


中國現在的軍事力量
  海軍:
  到2002年4月30號止,中國海軍已擁有尚未公開的超級驅逐艦8艘。此新形驅逐艦命名為島鏈級,並非外界所傳的旅洋級。擁有超級相控陣雷達, 搜索距離達到恐怖的500公裏半徑。幾乎可代替預警機作對地平麵搜索。此級艦滿載排水量與現代級相若,為9800噸。裝備有兩個導彈垂直發射模塊。對空對 海各一。對艦導彈性能已超過寶石導彈,是射程350公裏,音速3倍的雲母反艦導彈。此彈由中俄兩國共同秘密開發已達10年。其中最為驚人的頂端裝置是它的 近衛係統——-四組偵獲到發射隻需2妙的激光炮係統。此係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定向能研究所的最新結晶。在其後談到的戰略防空方麵將會再次強調這套係統的 超強功能。
  島鏈級將以每年8艘的速度建造,計劃造64艘。此級艦至少領先美軍極級驅逐艦8年,如美國在這8年內嚐試阻擋中共功台是絕對枉然的。經電腦模擬分析,5艘島鏈級已可以拖跨美國的一個航母混合編隊。
  中國另外已有10艘最新型的宋級II型常規潛艇和3艘093級在服役。到2004年底,將會有超過20艘宋II和8艘093的不容忽視的常規攻擊潛艇艦隊。在亞洲無人能敵。兩艘宋II和3艘島鏈就能給印度的航母混合艦隊以毀滅性的打擊。
  陸軍:
  中國陸軍的強大是一種煙霧,中國陸軍無敵才是真正的形容。隨著98,99,2000級主戰坦克的開發成功和服役,這種煙霧正把人們對中國陸軍的 能見度降到前所未有的最低點。事實是,到2001年10月止,中國已裝備了兩個激光坦克團在華北地區。每個團由三個突擊中隊組成。每個突擊中隊有一量配置 小型相控陣雷達的偵控坦克和10台攻擊坦克組成。偵控坦克在攻擊群的中心負責提供偵察和炮描參數。攻擊坦克的型號定為TLP1型——- TankLaserPlatform01型。此坦克的激光能量相對於島鏈艦的激光能低很多。它隻能射中敵坦克,把它的光電係統完全癱瘓,再用常規穿甲彈將 其摧毀。雖然如此,一個突擊中隊就可以完全抗衡一個M1A2團。華北京津地區計劃在2003年結束前布置9個團。(27個突擊中隊)此外,福建已布置了三 個武直10團,共150加先進突擊直升機。這幾乎是中國陸航力量的全部。另外兩個武直10團將在2002年夏季前布置完畢。此外,中國的數字炮兵單位已接 近布置階段,預計在2002年結束時試驗性布置2個連在福建。該數字炮兵單位以排為基本單位,每個排有一輛能量輸出車和6門射程達48公裏的自行電磁炮。 每三個排配備一輛標準化偵控坦克(與TLP1突擊群使用的偵控坦克相同)。這種炮兵單位的機動性非常突出,從行軍狀態到攻擊完成重進行軍狀態隻需1分鍾。 一個這樣的炮兵連能在500平方公裏的範圍內遲滯敵方一個輕裝步兵師或一個裝甲團。另外,中國陸軍的甲級師將極大地提高防空水平。每個團配置10台標準偵 控坦克和一個單兵防空營,再加一個自行全自動高炮營和一個自行對空導彈連。
  空軍:
  雖然與以色列的預警機交易被國會的同僚們巧妙的瓦解掉,但這絲毫沒有拖後中國獲得高級預警能力的進度。一直以來,中國預警技術的頸瓶是控製信息 的管理和融合,這有賴於極端專業的軟件接口技術。如果各位還惦記著一年前海南島上的美軍偵察機被中共控製了幾十個日夜的不幸事件,就能理解為什麽中共在 “一夜之間”擁有了比計劃中的以色列預警機功能強兩倍的最新飛機——-FRR2型——-中共自己研製並已經布置了兩架的超級預警機。雖然在戰鬥機和攻擊機 上的技術突破沒有其它方麵來得嚇人,但J10,J11,和SU30的布置卻比公開媒體的報道快了N個數量級。到2002年4月30號止,中國先進戰鬥機的 布置如下:華北地區,50XJ10,120XJ11,25XSU30。華南地區,80XJ10,120XJ11,50XSU30。中國的先進戰鬥機數已達 到驚人的445台。更令人不安的是,中國計劃到2004年止把先進戰機的數量提高到1000台,預警機10台。在區域上對抗,美軍根本沒有機會戰勝中國空 軍。中國正在加快對JXX超級空中優勢戰機的研製,最快可能在2009年中布置2個中隊24架在華北地區。此型機擁有和F22完全抗衡的能力和技術,是唯 一能把美軍空中優勢化解的機型。它將配備和TLP1型坦克相應的激光炮,能把敵機的電磁係統完全摧毀,然後可優悠地用無限的機載機炮炮彈把敵機擊碎。
  第二炮兵/戰略防空:
  如果以為中國最強的戰略導彈是射程為8000公裏的巨浪II型,隻能說這是鴕鳥的態度。隨著3艘094型核戰略潛艇在2001年底的服役,新性 的射程達14000公裏的巨浪III型已隨094同時值勤。每枚巨浪III型有8個50萬噸級的末終端製導分彈頭。三艘094共攜帶384個這樣的分導彈 頭。要完成布置能完全截擊這384個彈頭的NMD係統需要15年的時間(不包括未知的研究時段)。而中國已計劃把094攻擊艦隊在2005年結束前擴大到 8艘。可以說,到2005年止,美國在戰略係統上已經喪失掉任何優勢。因為擁有6000個彈頭並不必擁有1000個彈頭強哪怕是一丁點兒。最令人擔心的是 中國人遙遙領先的激光平台技術。中國已擁有大,中,小三種激光攻擊係統。大的叫太空攻擊係統,能在1小時內摧毀美國1/3的軌道衛星。中的叫混合防衛係 統,用在島鏈級的近放陣列上。小的叫戰術攻擊係統,用在JLP1型坦克和JXX戰鬥機上。而武直10的加裝也正在快速進行中。中國在2003年將追加60 %的軍費用以全麵布置最新的各種偵控和激光攻擊融合平台。



電子/信息戰:
  相對令人感到安慰的是中國人的電子戰能力沒有超人之處。但中國人正在研究互盲戰術。所謂互盲即共享電子阻塞,用傳統的光學偵測打真正的戰術戰 爭,而不是我們極力推崇的不對稱戰爭。換句話來說,在將來的衝突中,要就是大家都有電子暢通共享,要就是大家打“盲”戰。因此,我們將在是否實行電子瓶蔽 的選擇中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對習慣不對稱戰爭的我國,可能在戰術上無法和打了幾千年戰爭的中國人抗衡。中國的最新型的電子阻塞產生器可把40萬立方公裏 的空間幹擾的滴水不漏。10台這樣的產生器就可以控製整個華北戰區。

  蒙古現在的軍事力量
  國防體製:憲法規定,總統為武裝力量總司令,總統通過國防部長會議對軍隊實施指揮。國防部長會議由國防部長、總參謀長、邊防局長、民防局長、國 防部政策與規劃局長、行政管理與協調局長、外事與信息研究局長等人組成,國防部長任主席。國防部長會議負責製定和實施國防政策,完善軍隊的編製,管理國防 經費,配備領導幹部以及負責軍隊對外關係。國防部是最高軍事行政機關,統管武裝力量,下轄戰略指揮規劃局、行政管理局、政策執行協調局、信息監督分析評估 局等。武裝力量由現役部隊、預備役部隊和準軍事部隊組成。現役部隊包括陸軍(即—般任務部隊)、國土防空軍、民防部隊、建築部隊等。總參謀部是最高軍事指 揮機構,下轄武裝力量後勤部、國土防空軍司令部,建築兵管理局等。
  武裝力量現役部隊1.1萬人(含建築部隊和民防部隊)。
  預備役部隊陸軍l3.7萬人。
  準軍事部隊邊防部隊5000人,內衛部隊900人,建築部隊1500人,民防部隊500人。
  兵役製度實行義務兵與職業準尉相結合,現役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製度。征兵年齡18—28歲,士兵服役年限1年。軍官最高服役年齡:尉官45歲,校官50歲,將官55歲。
  軍銜軍官軍銜分3等9級,即將官3級(上將、中將、少將),校官3級(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級(大尉、上尉、中尉)。準尉軍銜設一級準尉、二級準尉、三級準尉。士兵軍銜分軍士和兵兩等,軍士設上士、中士、下士;兵設上等兵、列兵。
  蒙古陸軍
  蒙古陸軍兵力8500人。編有7個摩步旅,1個炮兵旅,1個輕步兵營,1個獨立營。
  坦克:T-54/-55/-62型650輛。
  裝甲偵察車:БΡДM-2型l20輛。
  步兵戰車:БMΠ-1型400輛。
  裝甲輸送車:300輛。
  牽引炮:300門。
  火箭炮:130門。
  迫擊炮:140門。
  反坦克炮:200門。
  蒙古國土防空軍
  蒙古國土防空軍兵力500人。編有1個殲擊機中隊。作戰飛機9架,武裝直升機12架。
  殲擊機:米格-21型8架,米格-21U型1架。
  武裝直升機:米-24型12架。
  運輸機:42架。
  高炮:150門。
  地空導彈:SA-7型300部。



位於亞洲北部高原上的草原之國蒙古,擁有近 250萬人口、156萬多平方公裏的土地,在蘇聯解體前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也是全球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之一。以綜合國力和人口數量而言,今天的蒙古 隻能算是一個小國,但若以國土麵積來衡量,卻不能說它小。今天,隨著冷戰後世界格局的變化,蒙古再次因其獨特的地緣戰略位置引起世人的關注。
  蒙古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地緣戰略地位
  蒙古地處中俄兩大國之間巨大的結合部,東西南三麵與中國接壤,邊境線長4676公裏;北麵與俄羅斯接壤,邊境線長3485公裏。按照地緣政治學 的觀點,地理空間是任何政治實體存在和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和組成部分,地理位置揭示的是國家之間在空間上的相互關係和影響程度,從而決定著地緣政治格 局的發展。正是由此出發,從地緣戰略的角度看,蒙古對於中俄兩國在軍事戰略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歐亞大陸腹地具有重要地緣戰略價值的要害國家。
  從曆史上看,蒙古高原邊緣地區一直是遊牧與農耕文明的交互滲透爭奪的地區,來自蒙古高原的軍事威脅一直是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心腹之患。如今,曆 史的煙雲雖已遠去,但是以軍事地理的標準衡量,蒙古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中蒙邊境距離中國700公裏的弓形範圍內涵蓋了中國的三北地區,他距離從東北、華 北到西北的一係列重要戰略要地、交通要道都很近,中國重要的核試驗基地,酒泉、西安、太原等航天基地,東北地區的航空、鋼鐵、能源等重工業基地,華北地區 的鋼鐵、煤炭等工業和能源設施以及政治、商業中心等均包括其中。由蒙古西出可以切斷新疆與內地的聯係,東進可以使關外的東北與關內地區隔離;如果南下,紮 門烏德距離北京直線距離600多公裏,且除了燕山山脈幾乎無天險可守,正適合“斬首掏心”。中蘇交惡時,前蘇聯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借演習之機出兵蒙古, 使其成為遏製中國的前哨站。
  蒙古位於俄羅斯烏拉爾重工業基地和交通命脈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南麵,冷戰結束後,其擺脫了前蘇聯仆從國的地位,對俄羅斯的戰略意義也凸顯出來,由 過去俄羅斯遠東戰略後方的南方屏障變成了前進基地。赤塔、伊爾庫茨克、新西伯利亞等俄羅斯重要的軍事工業重鎮;俄羅斯能源輸出戰略中的重要一環,擬建的通 往中國大慶和遠東港口海參崴的油氣管線等均直接暴露在外。
  今天,大兵團摩托化機動作戰的戰爭理念雖已在現在局部戰爭的實踐中顯得陳舊落伍,但是蒙古在信號情報偵察和戰略威懾方麵的重要意義不但沒有降 低,反而顯得更加重要了。一旦象美國這樣的外部軍事力量滲透入蒙古,平時便於打探中俄兩國的動靜,一旦有事,則可以占盡地利,上擊熊腹、下壓龍背,取得戰 略上的先機。特別是美國可以借助蒙古地處亞洲腹地的獨特地理位置,建立起一個經由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日本、韓國直至歐洲的地麵信號偵察陣地體係,大大 提高對中、俄偵察的效率和精度。如果在蒙古設置軍事基地,隻需部署部分機動部隊和中程導彈,即可起到由北亞、東亞、直至中亞地區的戰略威懾作用。
  正是由於蒙古這種獨特的戰略地位,使其自上世紀初以來就一直成為大國角力和兵家爭奪之地。
  曆史:由群雄逐鹿到“一邊倒”
  蒙古在曆史上曾長期屬於中國版圖,但自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至1921年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10年間,蒙古一直處於周邊多個大國群雄逐鹿的局麵。
  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後,沙皇俄國趁機策動“外蒙古”政教領袖、八世哲布尊丹巴於當年12月16日宣布“獨立”。此舉當時即遭到中國政府的反 對,1913年11月,沙俄以承認袁世凱政府和借款為誘餌,迫使袁世凱政府承認“外蒙古自治”,以及沙俄在“外蒙古”享有的各種特權。俄國十月革命後,在 蒙古地區各民族如火如荼的抗俄鬥爭的推動下,“外蒙古”統治者迫於形勢於1919年11月17日宣布撤消“自治”,中國政府接受了其請求,期間還派出軍隊 進入“外蒙古”。然而,此時的蒙古形勢卻並沒有平靜下來。在日本帝國主義的扶植下,沙俄白匪溫甘倫男爵的部隊侵入“外蒙古”,1921年2月3日,白匪軍 攻陷庫倫(即今烏蘭巴托,下同),2月15日,“外蒙古”再次宣布“獨立”,成立傀儡政府。
  1921年3月1日,蒙古人民革命黨成立,隨後在蘇聯紅軍的支持下,於3月13日成立臨時政府,並與蘇方簽訂了軍事協定,從此,蒙古在對外軍事關係上走上了長達70年的“一邊倒”道路。
  當時,在蒙古地區駐有兩支武裝力量,一是人數約1.1萬人的中國北洋政府軍隊,駐紮在北部邊城阿拉坦布拉格,與今天俄羅斯境內的邊境重鎮恰克圖 隔界相望;一是白匪溫甘倫男爵的亞洲第1師約1.2萬人,占據了庫倫及其周邊地區。為實現國家獨立,蒙古人民革命黨在蘇俄境內組建了400餘人的遊擊隊, 製定了開展武裝鬥爭,依靠蘇聯紅軍消滅白匪軍,實現獨立的戰略目標。
  1921年6月,蘇聯紅軍第一次進入蒙古,並且很快擊敗白匪軍,解放庫倫,推翻傀儡政府。7月11日蒙古成立君主立憲政府,宣布獨立,後於 1924年11月26日廢除君主立憲製,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蒙古獨立之初,為鞏固新生政權,在蘇聯紅軍的大規模援助下,借鑒蘇聯建軍原則,建立本國軍 隊。當時,一大批蘇軍專家應邀擔任蒙古軍事委員會(蒙最高軍事決策機關)主席、總參謀長、軍官學校校長、騎兵旅長、邊防和內衛軍局局長等重要職務,蒙軍各 部隊也都配備了蘇軍的軍事、政治和後勤教官,同時蘇聯政府還向蒙軍提供了大量軍事裝備。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和偽滿軍隊在中蒙邊境東段不斷挑釁,準備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蒙古與蘇聯遂於1936年簽訂友好互助條約,蘇軍第二次 進入蒙古,蒙軍在蘇聯的援助下迅速擴軍。當時蒙軍完全接受蘇聯外貝加爾軍區和駐蒙蘇軍的指揮,實際上成為蘇軍的一部分。期間,蘇蒙軍隊與日軍爆發了諾門坎 事件(蘇蒙方稱哈拉欣河戰役),雙方共動用15萬軍隊,最終蘇蒙軍隊粉碎了日軍的挑釁。時任駐蒙蘇軍第1集團軍級集群司令的朱可夫由於在此役中指揮有方, 脫穎而出走上了曆史舞台,並最終成為一代名將。


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以後,蒙古在蘇聯軍事戰略 中的地位迅速提升,根據1966年簽訂的具有軍事同盟性質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蘇軍第三次進駐蒙古。當年,蘇駐蒙第39近衛集團軍所轄3個摩步師和2 個坦克師約6.5萬人,中型坦克1400餘輛;駐蒙蘇空軍2個師又2個團約1萬人,各型飛機260餘架。蒙軍則將指揮權完全交蘇軍掌握,蒙軍充當了蘇軍在 後貝加爾戰略方向的一個戰役兵團,其軍事裝備也全部由蘇軍無償提供,蘇蒙兩軍每年均舉行以中國為假想敵的聯合演習,兩軍完全實行了一體化。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隨著中蘇關係正常化,特別是蘇聯解體、冷戰結束,駐蒙蘇(俄)軍全部撤出蒙古,蒙古開始針對變化了的國際國內形勢調整軍事戰略,其對外軍事交往也發生了徹底變化。
  現實:以“第三鄰國”為依托的多支點平衡軍事外交
  根據蒙古新的軍事戰略方針,蒙古在軍事外交上一直堅持不結盟、多支點、與中俄兩大鄰國均衡發展關係的指導思想。強調與世界其它國家,特別是美、 日、印、以及歐洲國家等建立軍事合作關係,將區外軍事強國視為“第三鄰國”,通過與“第三鄰國”發展軍事關係達到製約中俄兩大鄰國、提升自身地位的目的。 同時通過積極參與國際維和行動、多邊聯合演習、地區安全論壇等活動,構建和鞏固區域安全和多邊軍事互信機製。
  蒙古領導人和軍方均認為,同中俄兩大鄰國保持和發展等距離友好關係對蒙古而言十分重要。冷戰結束以來,蒙古一方麵迅速改善與中國的軍事關係,開 展廣泛的軍事交流與合作;另一方麵逐漸恢複和加強與俄羅斯的傳統軍事友好關係,穩步、平衡地推進與中俄兩大鄰國的軍事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自1990年以來,蒙古為改善蒙中兩國軍事關係采取了一係列措施。蒙方率先提出互派武官問題,並主動邀請中國內蒙古軍區司令員率領中國軍事代表 團於1991年3月訪問蒙古。此後不久,蒙古與中國互派了武官,並實現了兩國國防部長的互訪,正式建立了兩軍最高層級之間的相互交流渠道。近年來,中蒙兩 國之間軍方高層和較低層次之間的軍事交流逐年增多。僅1994年至2000年的6年間,中國向蒙古國防領域提供的無償援助就達2002萬元,目前這一數字 還在不斷上升。
  1992年駐蒙蘇(俄)軍全部撤出蒙古後,由於俄羅斯停止向蒙古提供包括武器裝備、人員培訓和裝備維修在內的無償軍事援助,同時宣布接管原蘇聯 駐外部隊後並未授權原駐蒙蘇軍將造價1.174億盧布的最後一批營房無償移交蒙方,使雙方軍事關係陷入低穀。由於蒙軍過去一直依賴蘇聯援助,蒙軍武器是清 一色的蘇式裝備,如果長期得不到維修和更新,將使其國防能力受到極大影響。此後,蒙古政府總理和國防部長等領導人多次訪俄,希望妥善解決雙方在國防和軍事 領域存在的問題,但均未取得實質進展,導致俄蒙軍事關係日漸疏遠。此後,蒙古提出“全方位邊防”理念,開始逐步在蒙俄邊境一線部署邊防部隊,改變了過去兩 國“有邊無防”的局麵;1993年,蒙軍還首次舉行了以俄羅斯為假想敵的首長司?約東擴帶來的巨大的壓力和美國單邊主義政策日見明顯,俄羅斯逐漸意識到蒙 古在冷戰後對其仍擁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旦這個昔日盟友被敵性國家所控製,俄羅斯不僅可能麵臨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麵,其戰略後方也將完全暴露。因此,俄 羅斯開始迎合蒙古發展兩軍關係的願望,改善和發展兩國軍事關係。1999年,蒙俄兩軍借哈拉欣河戰役60周年之機恢複高層交往;2000年,俄軍總參謀長克瓦什寧率俄羅斯軍事代表團訪蒙,成為自駐蒙蘇(俄)軍全部撤離蒙古以來訪問蒙古的最高級別軍事代表團;同年,俄總統普京訪蒙,並與蒙方確定了加強軍事技術領域合作的有關問題,標誌中蒙俄軍事關係的全麵恢複。近幾年,兩國在軍事技術、邊防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兩國軍事關係得到日益加強。
  蒙美軍事關係是冷戰後蒙古對外軍事關係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一環,特別是美國出於構築亞太軍事安全體係,遏製中俄,增強幹預亞太地區軍事行動能力的 需要,大力加強對蒙古的軍事滲透,積極發展與蒙古的軍事關係。1991年,蒙美互設武官處,正式建立軍事關係。此後蒙美軍事關係開始迅速提升,兩軍高層往 來頻繁,美方開始向蒙古提供各種形式的軍事援助。1994年4月,美軍方決定將蒙古納入太平洋總部“聯盟戰略體係”;1995年8月,美國總統克林頓簽署 第95-38號命令,將蒙古列入美國向其提供軍事援助的國家;1996年,蒙美先後簽署了《蒙美軍事領域交流與互訪協定》和《蒙美安全保障合作協定》,規 定雙方可以派遣部隊進入對方國家,加強維和交流,必要時美軍可以臨時進入和使用蒙古的軍事設施,蒙軍派軍人赴美國接受訓練,美國向蒙古提供軍事援助,美國 在蒙古出現自然災害時提供救援等。至此,蒙美軍事關係全麵進入了一個實質性的新階段。自1996年起,蒙美兩國每年均舉行代號“平衡魔術”的聯合民防演 習。布什上台後,進一步加大了美蒙兩國軍事交流的深度和軍事援助的力度。美國積極促成了蒙軍派人參加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多國部隊,並主動承擔了駐阿和駐伊 蒙軍的所有費用。2001年以來,蒙軍開始應邀派觀察員或分隊參加名為“金色眼鏡蛇”的聯合演習,這是美國在東南亞地區舉行的規模最大的聯合演習。從 2003年開始,蒙美開始舉行代號為“可汗探索”的年度例行聯合軍事演習,這是美海軍陸戰隊首次參加此類演習,也是蒙美間舉行的規模最大的聯合軍事演習, 突破了以往蒙美聯合演習的民防與救援性質,且演習規模不斷擴大。近期,美國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等軍方高官接踵訪問蒙古,布什也決定對蒙古進行蒙 建國以來美國總統的首次訪問,無疑將推動美蒙軍事關係出現進一步的質的變化。
  在積極與中、俄、美等大國發展軍事關係的同時,蒙古還十分與其它國家發展雙邊軍事合作。蘇聯解體之際,蒙古即與印度建立了軍事合作關係,互派武 官,此後雙方還簽署了有關開展國防領域合作的協議,建立了定期就地區安全問題交換意見的機製。1994年4月,蒙古與德國互設武官,使德國成為繼中、俄、 美、印之後第5個與蒙古互設武官的國家。自1994年以來,德國國防部已經向蒙軍提供了總值數千萬馬克的無償援助。蒙古與日本、韓國之間的軍事交往發展也 很快,分別與日、韓兩國就國防和地區安全問題舉行對話,向上述兩國軍校派出軍官留學,尋求上述兩國的軍事援助等。蒙古還與土耳其簽署了國防領域合作協議, 派出軍官赴土耳其軍事院校學習,接受土援助的用於維和的物資等。此外,蒙古還積極參加各種國際維和行動。除在伊拉克、阿富汗派駐了維和分隊以來,蒙古還向 西撒哈拉、剛果、海地派出了維和人員和軍事觀察員。自2000年以來,蒙軍開始派分隊參加“中亞維和營”演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