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小鹿

賁者,文飾也。以白為賁,也許是什麽也沒有,或者,什麽都有……
正文

古代米線的製作 (圖)

(2008-01-23 22:12:30) 下一個

我對天然的東西一直懷有一種莫名的好感,因為太愛吃米線了,所以經常在網絡上搜米線的新做法.因為愛米線,也學會了做四川泡菜,還有東北酸菜,做酸菜米線的時候用.還學會了雲南米線等做法.我這個人好象毛病不太多(當然也不太少(^&*)),但是有一樣毛病就是嗜吃,不能說如命,但是很讒很愛吃,所以我在找米線機器,以後一定要買一個,才1000多塊,也不貴.因為太愛吃了.外邊買的又不是我所願.可以不吹牛地說,雖沒什麽大的優點,可是我做飯絕對到了一定的水平了哦____吃,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好了,說說古代人的米線吧.:)

米線,是對一種雲南食品的特稱,其他地方產出的同樣食品有時稱作米粉,但做法不同。米線是用米製成的截麵為圓形的長條狀食品,色潔白。有韌性。於開水中稍煮後撈出,放入肉湯中。一般拌入蔥花、醬油、鹽、味精、油辣、肉醬,趁熱吃。粉絲與其類似,但口感不同。

著名的米線當推過橋米線。過橋米線起源於雲南蒙自,有100多年的曆史。其特殊的地方在於肉湯和佐料:肉湯含有一層厚厚的雞油用於保溫。肉湯溫度接近滾燙,但雞油阻止了蒸汽的揮發,所以外觀看不出其滾燙來。吃的時候現把切得極薄的豬瘦肉片和打開的生鵪鶉蛋放入肉湯,用筷子稍微攪拌使生食充分燙熟。然後把米線撥入肉湯,加入上述的其他佐料拌勻食用。

米線為一古老食物,古烹飪書《食次》之中,記米線為“粲”。《食次》一說即為《隋書》所記《食饌次第法》,南宋時散佚。“粲”本意為精米,引申義為“精製餐食”。齊民要術中謂“粲”之製作,先取糯米磨成粉,加以蜜、水,調至稀稠適中,灌入底部鑽孔之竹勺,粉漿流出為細線,再入鍋中,以膏油煮熟,即為米線。以精米磨成精粉,又以精粉製成精致食品,因尊稱米線為“粲”。又因其流出煮熟,亂如線麻,糾集纏繞,又稱“亂積”。

至宋代,米線又稱“米纜”,已可幹製,潔白光亮,細如絲線,可饋贈他人。陳造《江湖長翁詩鈔•旅館三適》曰:“粉之且縷之,一縷百尺韁。勻細繭吐緒,潔潤鵝截肪。吳儂方法殊,楚產可倚牆。嗟此玉食品,納我蔬簌腸。七筋動輒空,滑膩仍甘芳。”時又有徐南卿《招飯》詩句“米纜絲作窩”,可見其時米線幹品為鳥窩狀,與如今昆明所製幹米線如出一轍。

明清之時,米線又稱作“米糷”。宋詡《宋氏養生部》曰:“米糷,音爛,謝疊山雲:‘米線’。”其製法記有兩種。其一,“粳米甚潔,碓篩絕細粉,湯溲稍堅,置鍋中煮熟。雜生粉少許,擀使環節,折切細條,暴燥。入肥汁中煮,以胡椒、施椒、醬油、蔥調和。”其二,“粉中加米漿為糨,揉如索綠豆粉,入湯入釜中,取起。”

如今雲南米線製作,仍有兩法:其一,取大米發酵後磨製而成,俗稱“酸漿米線”,其工藝複雜,生產費時,然筋骨好,滑爽回甜,有大米清香,為傳統製法。其二,取大米磨粉後直接放在機器中擠壓,靠摩擦的熱度使其糊化成型,稱為“幹漿米線”,其曬幹後即為“幹米線”,方便攜帶貯藏。食用時再蒸煮漲發。幹漿米線筋骨硬、咬口、線長,但香不及酸漿米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玄米 回複 悄悄話 等我好好研究研究。
問好!
多倫多的秋天 回複 悄悄話 饞得流口水了,小鹿新春快樂!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