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玫瑰園天堂

多倫多的生活是簡單而又有一種返樸歸真的味道.象一杯白開水,雖沒有什麽味道,切也解渴.把平淡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埰拮下來,慢慢品味
個人資料
正文

家鄉的美食(三)

(2007-03-11 20:07:01) 下一個

主角: 薄殼,石螺與各種海河鮮

 

潮汕人叫薄殼,廣府人叫海瓜子,顧名思義是一種狀如瓜子的海貝,盛產在夏季,價廉物美,是一種深受百姓喜愛的大眾美食。特別是潮汕人嗜好這一口。夏天到了,薄殼石螺上市,家家在爆炒薄殼,石螺(江南人稱螺獅)。家家在啜啜有聲地食石螺或薄殼。人人的麵前都堆了小山似的殼。這兩者都是用薑蔥蒜,還一定要摘上幾片“金不換”的葉子爆炒,口味重的加上些辣椒幹,炒出來的味道香透,鮮美。一般的人家陽台上總要養上一盆“金不換”,正是為了炒薄殼或石螺用的。後來到了加拿大,我才發現家鄉的“金不換”正是這邊老外,特別是意大利菜離不開的“BASAL”。是一種食用HERB。這是後話了。

 

我家也不例外,經常享用薄殼或石螺。因為它們便宜又美味,經常吃也吃得起,那時的內海,河流,水田溝渠的汙染也少。不用擔心吃壞肚子。可惜現在汙染嚴重,特別是石螺,不敢吃太多。薄殼還好,還是經常出現在餐桌上。現在生活水平提高,可選擇的美食多。也不是那麽稀罕了。

 

小時候的薄殼和石螺不似現在市場上賣的那樣已經加工好,如石螺,賣的人已經一個個把它的尾巴剪掉了,養在清水裏。薄殼呢,生長在海底泥地裏,本來是一顆顆連串在一大團泥巴裏,要一顆顆地摘幹淨泥巴,摘的時候弄的兩手都是泥巴,很髒。賣的人也已摘,洗幹淨了,方便人們買完,回家過一下清水便可以炒了。節省了很多時間。小時候可沒有這種服務,買回來的薄殼和給與它養分的粘泥親密緊連,難舍難分,要一粒一粒地摘出來。石螺更麻煩了,要一顆顆用剪鉗剪掉尾巴,吃的時候才可以把螺肉吸啜出來。還不可剪得太深或太淺,深了,會把螺肉也剪掉,淺了,又吸不出來。這是技術活,我和姐姐在經常性的操練下,也把活兒練得爐火純青,又快又好,不過姐姐的技術還是比我好,也比我快。剪得多了,手還會磨出繭,或破皮,不過一吃上炒好的成果,便忘記傷疤了。剪好的石螺養在清水裏,讓它吐出泥巴或髒物,最好養一晚上或最少幾個鍾頭,間中換幾次水。現在回想起來,經過辛苦勞動和等待,或許會更享用好不容易得來的成果,覺得更美味。還鍛煉了靈活的手指,促進智力的發展。當然那時可不懂這些,現在北美當上教師助理(TEACHER ASSISTANT),經常訓練學生鍛煉MOTER SKILL,正是用各種方法讓學生鍛煉手指的靈活,好象剪紙,做手工等。

 

薄殼,石螺的美味,連怕腥不喜海河鮮的爸爸也很喜歡。不過爸爸媽媽吃的都沒有我和姐姐快。隻見我和姐姐好象在比賽,一顆一顆啜的歡快,通常一下就把嫩香的螺肉啜出來,飯也顧不上扒,不一會,在我倆的麵前便堆出兩大山。薄殼更容易了,一炒,薄薄的殼即張開,用筷子夾起一個,用舌頭靈活地一卷,殼肉便進嘴了。每當飯桌上有薄殼或石螺,其它的菜定會受冷落。爸爸封我和姐姐為“薄殼王”,“石螺王”,自歎不如。

 

離開家鄉後,便很少吃它們了。每次我回家又總是趕不上夏天,就是去年好不容易回去一趟也是秋天,根本就沒有薄殼的蹤影。石螺是有,但不敢吃,一是怕不幹淨,二是自從退休後的媽媽信了佛,主張不殺生包括石螺,非但不吃它們,在媽媽的感召下,我還和媽媽買上幾十斤活的石螺,泥鰍,鰻魚,和小蝦,專們到市郊離潮安很近的梅溪放生呢。

 

除了薄殼石螺,家鄉是海濱城市,附近有韓江,梅江,因此盛產海河鮮,加上媽媽又嗜好海河鮮特別是魚,可以說我是吃海河鮮長大的。記憶中家裏無魚不成炊,雖買不上高檔魚,但新鮮的小魚小蝦小蟹還是不斷的。家鄉的海河產從不冰凍,都是新鮮從魚船捕撈上來即上市,就是從較遠的深海運回的,最多也用冰鮮凍,保持其鮮活。家鄉做海河鮮講究一個原汁原味,做法很簡單-清蒸,有二種,通常蒸淡水魚時會加配料如薑絲,蒜,蔥段,冬菜或普寧豆醬,澆上一小匙油,水開猛火蒸10分鍾,大魚蒸多2分鍾,蒸太長時間魚肉會變老。蒸熟後起鍋,淋上醬油若幹,放上生蔥絲,便可享用了。另一種蒸海魚,海魚本身已有味道,所以什麽也不加,蒸前用鹽醃12小時,待水開,把鹽洗淨(否則便成鹹魚),下鍋,同樣蒸1015分鍾,起鍋,涼幹,往往放到第二天更好吃。稱“魚飯”。小尾的海魚一蒸好多,碼在竹籃,高高吊起在房梁上風幹,可吃上好幾天。風幹的魚肉有點幹,很有咬頭,又有濃鬱魚香,很好吃。小時,嘴讒了,偷上一,二尾當零食吃,媽媽也睜隻眼閉隻眼由我們吃。配飯時,如嫌淡,蘸魚露或豆醬,很下飯。帶魚往往要用鹽醃幾天,蒸熟成鹹帶魚,切成一塊一塊煎油成金黃,配飯最香,一塊鹹帶魚可配一大碗飯。各種各樣的海河鮮,大大小小,種類繁多,吃上一個月也不會重複。市場也有很多熟“魚飯”,買回家即可下菜。最常見的是“巴閬”魚飯。至於貝殼,蝦,蟹類,更有多種。經常吃的有薄殼,石螺,淡菜(即青口),蠔(即牡蠣),內螺(花螺),毛蚶,花蜆或紅白蜆肉(通常賣的已剝殼蒸熟好的熟食)。蝦有大大小小的河蝦,海蝦,沙蝦,小龍蝦,蝦姑(瀨尿蝦)。蟹有海蟹,紅蟹,石蟹,毛蟹,最低檔的算是花蟹。做法有清蒸,薑蔥蒜爆炒,醃等。或是做蟹粥,冬瓜蟹湯。最有名的有潮汕蠔烙和凍蟹。做蠔烙一定要用小蠔,上好的薯粉,加水,蛋,蔥花,按比例勾兌好,攪勻,煎油至金黃。凍蟹是用鮮蟹,加料酒,生薑,蒜,蔥段,醬油,幹辣椒,花椒八角等大料醃一個星期,變可食,蟹肉甜,鹹,鮮,辣,別有一番風味,下酒下飯最好。也可醃蝦姑和小蟹。是舅舅的最愛。聽舅講解放前還有生魚片,類似日本的刺身,不過要加上好多配料如薑蔥絲,蒜泥,魚露,料酒等拌在一起吃。最好用草魚,切成薄片,幾近透明。我就見過舅舅自己做過。清清甜甜,挺好吃的。還有海參,海鰻魚,和五花肉,加調料慢火燉至爛爛的,入口即化,那個香,能把舌頭都吞下去。

 

難怪潮汕菜也算是有名的廣東菜係之一,以海味,鹵味見長,下一篇便要寫鹵味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