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台灣對決:灣灣們是自己走,還是我動手?

(2007-03-15 13:55:30) 下一個
中美台灣對決:是自己走,還是我動手?





中美台灣對決:是你自己走,還是我動手?
自國民黨殘餘勢力敗逃台灣以來,台灣問題已經存在了半個多世紀。如果從1949年算起,到2009年,將滿一甲子。台灣問題遲遲不能解決,對我國的根本利益造成了嚴重危害,影響到了更大的國家戰略目標的確立和實現。美國是台灣問題的始作俑者和台海現狀的維護者,是解決台灣問題最大的外部阻力。解鈴還須係鈴人,要解決台灣問題最現實、最便捷的方法是從美國入手。筆者收複領土聯盟從中美大局的高度,對未來台灣問題的解決作一個粗淺的探討,不足不妥之處,請各位網友斧正。

一、解決台灣問題的緊迫性日益凸顯

台灣之於中國,是生死存亡的戰略要地,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區,是中國東南沿海不可多得的戰略支點!台灣是中國複興的基石,她的得失從小處說關係到中國民族能否複興、國家能否崛起,關係到國家民族的成敗得失、興衰榮辱,往大處說直接關係到生死存亡!台灣的重要性怎麽說都不過分。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解決台灣問題顯得更為急迫,台灣對於中國的重要性是越來越大,對戰略全局的影響是越來越強了。主要表現在:

(一)經濟發展與國家統一的矛盾越來越凸顯。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未實現統一的大國。經過近30年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社會全麵進步,中國人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與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已不可同日而語。但另一方麵,台灣作為本質上的一個地方割據政權,與大陸隔離已經太久,大陸市場與台灣市場無法有效整合,決定了中國的國內市場實際上無法統一。因政治上的不統一,導致了中華民族未能實現完全統一,台灣同胞與大陸同胞因長期分離必然存在著隔閡。經濟的發展、國家的現代化所需要的統一的國家、民族、完整開放的市場等諸要素不盡齊備。原本應該先實現國家、民族的統一後發展經濟,因種種原因致使台灣問題不得不一再延宕,兩者在順序上作了某種程度上的顛倒。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對統一的國內市場的強烈需求與國家尚未統一這一對巨大的矛盾就會凸顯,這個矛盾實際上已經阻礙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並且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而越來越嚴重。福建在幾年前就建海峽西岸經濟區,但是海峽東岸經濟區呢?別說經濟融合了,連事實上的兩岸直接三通都未能實現,更遑論其他!

(二)安全形勢與國家統一的矛盾越來越凸顯。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現代遠程武器的發展,台灣離大陸事實上是越來越近了。台灣當局作為一種割據勢力一旦與外部敵對勢力合流,或者台灣被敵對勢力占據,其對大陸的危害比起甲午海戰後的日據時期不知嚴重了多少倍!台灣直麵中國大陸經濟最為發達的東南沿海,近年台灣政要一再叫囂要轟炸中國大陸巨型水電樞紐三峽,打擊中國經濟的中心區域上海,已經顯示出台灣在地緣戰略和軍事上對大陸的直接威脅!中國大陸政府也絕難容忍台灣這把尖刀直指自己的軟腹部!解除這種潛在的威脅,維護中國長遠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已經成為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迫切要求。近年來,台獨勢力甚囂塵上,去中國化運動日益猖獗,出現了一股不利於國家統一的逆流,對國家安全和統一構成了嚴重威脅,也成為迫切解決台灣問題的原因。

(三)台灣與中國的海權和其他利益密切相關。台灣問題的解決與中國的海洋權益密切相關,台灣實際上是中國海權的基石。沒有台灣就沒有中國太平洋的出海口,就無法實現海路南北貫通,就無法維護中國既有的海洋權益。如果順利解決台灣問題,就會為解決東海問題、釣魚島問題、南沙問題創造極為有利的條件,有利於從根本上維護中國的海權和其他利益。台灣沒有回歸,中國麵對美日同盟咄咄逼人的攻勢,苦於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戰略支點,致使中國的海權受損嚴重,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周邊小國對我國的領土野心。現階段這對我國是十分不利的。

  二、台灣成為美國的“雞肋”,挑戰中國的核心利益不明智

台灣對美國來說,早已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台灣根本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實際上隨著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發表和中美建交,美國在戰略上已經作了棄台的準備,之所以遲遲不罷手,是將台灣作為維係其霸權體係的一部分,是在榨取台灣的“最後價值”,最大限度地阻撓中國統一,最大限度地增加中國崛起的成本。

中國經過近30年的大發展,實際上已經成功地融入了現行國際政治、經濟體係,並成為事實上現有秩序的既得利益者。中國從建國初的向世界輸出革命,力圖反對和打破當時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到自動調整、融入現行秩序,並進而提出和平崛起的方略。中國事實上已不再將中美關係定位於敵我關係,中國已經沒有必要通過挑戰美國來達到自身的崛起,她已經向以美國為首的世界伸出了橄欖枝。隨著建國後中美關係的改善,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中美雙方各種關係的深入發展,中美間的共同利益在擴大,戰略分歧在縮小,中美間建立一種良性的雙邊關係具有堅實的基礎。但是美國的統治階級特別是一些反華勢力頑固堅持冷戰思維,對中國實施遏製加接觸政策,頑固地將中國作為未來的競爭對手,看作其推行霸權主義的最大阻力,插手台灣問題,或明或暗地支持台獨勢力,阻撓中國統一,並作了以損害中國利益為目標的前沿軍事部署,其霸權主義的嘴臉暴露無疑。台灣方向是中美間最容易引發戰略衝突的地方。中美間因台獨分子引爆台灣問題而爆發戰爭的風險在增大。

台灣對美國是必須的嗎?答案是否定的,沒有台灣,美國照樣維持其霸權。即使中國順利收回台灣,對美國也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動搖不了美國的霸權體係,甚至對美國亞洲的軍事前沿也構不成威脅,因為美國還有日本、有琉球,有韓國等一係列軍事基地。台灣離大陸太近了,近得就在眼皮底下,大陸一舉手一投足似乎就觸到了台灣。中國已經逐漸成長為有實力的強國,需要自己的尊嚴和成長空間,這正如一個小男孩兒已經長成了一個棒小夥子,你美國還公然地涎著臉要去摸他的JJ,那不是找不自在嗎?!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但話粗理不粗。美國象曆史上所有的帝國一樣,國內已經培養出一個特殊的既得利益階層,這一小撮人(例如美國的軍火商)將集團的私利淩駕於國家利益之上,實際上走向了壟斷和反動,為了自己的私利置整個美國的利益於不顧。從美國對台政策這一角度,可以清晰的看出,美國不可避免地也象曆史上其他帝國一樣,在一定程度上顯出了“老大帝國”的老態,顯出了帝國的僵化和遲鈍!帝國初創時期那種生機勃勃、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的精神呢?那種深遠的戰略眼光和戰略決斷魄力呢?當然這離美國的衰落還很遙遠。收複領土聯盟認為,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所作所為毫無戰略眼光,隻剩下三流商人的唯利是圖,而這種唯利是圖卻是在棄大利而取小利,撿芝麻而丟西瓜!大陸對於美國,不知比台灣要重要多少倍,而美國卻為了小小的台灣去觸犯中國的核心利益,實屬不智,美國急需改弦更張。美國的不智主要基於以下判斷:

(一)地方當局守不住台灣,美國幫忙也守不住。台灣作為一個縱深狹小的島嶼,與大陸對抗先天不足,且後天難補。單靠台灣當局與大陸開戰結果毫無懸念。若是美國協防台灣能改變得了台獨的命運嗎?當然也是徒勞。美國連一個小小的伊拉克都搞不定,何況對付中國這樣的大國?以中國之大,人口之多,人心之齊,準備時間之久,近年來發展之快,一旦凝聚起全部的力量,以台灣為突破口,勢必會挾雷霆萬鈞之勢,不達目的不罷休。台灣怎麽可能守得住?

(二)台海戰爭美國打不贏。台灣大陸是要定了。解決的方法不外乎兩種,對美國來說也就兩種選擇:要麽是主動罷手,自己乖乖地走,要麽是狼狽地逃!沒有第三種選擇。實際上美國威懾台灣主要靠著日本和關島這兩大戰略支點,而這兩處都離中國很近,且離美國本土太遠,中國在自家門口打仗,自然占據天時、地利。一旦美國公然介入台海,介入台灣就是侵略。你能侵略我的台灣,我怎麽不可以打擊你的關島和日本?一旦開戰,除非中國戰勝,否則難保戰爭規模不擴大,難保不動用核武器。此戰中國是背水一戰,隻能勝不能敗,沒有絲毫的退路。對台灣而言,中國打的是生死戰,自然會不遺餘力;美國打的是利益戰,自然不能不算計成本。屆時,美國就會麵臨著兩難選擇,要麽停戰退出,要麽賠命玩下去。美國人,是你自己走,還是等著我動手?

(三)中美間發生戰爭對雙方均不利。以中美這兩個世界級大國全麵對抗或是迎頭相撞,對雙方而言,風險都是巨大的。中國戰而勝之是慘勝,美國如介入過深戰而失敗定會元氣大傷且毫無所得,極可能使其在全世界的霸權崩潰。中美兩國作鷸蚌相爭,自然會使他國漁翁得利,這道理非常淺顯,美國人不會想不到。中美兩國因台灣問題而戰,對雙方而言都是下下策,都是得不償失的雙輸。

三、美國當局頑固幹涉台灣的症結分析

美國遲遲不放棄台灣,可能基於以下的考量:

(一)美國當局存有統一世界的霸權野心,實際上這是癡心妄想。美國現在追求的是世界霸權,骨子裏自然應該有統一世界的野心,並且應該有相應的戰略。但這隻能是癡心妄想。美國雖然是現今力量最強大的唯一超級大國,但還遠遠未到為所欲為的程度,美國的力量也還未達到任意支配他國的程度。在人類曆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國家能統一全球,因為人類社會民族、種族、宗教、政治、經濟、文化、地域等等方麵差別之大,短期內難以消除,何況還存在著200多個活生生的國家!想想秦統一六國之難,怎麽可能單靠武力的強大由一個國家去統一統治全球?按照共產主義的理論,人類社會早晚會實現一統,實現大同,天下為一。但那是在極其遙遠的未來,以美國的曆史、文化之淺薄,在未來也沒可能由美國來統一全球。在人類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程度都達不到的情況下,妄圖由一國來統治全世界,絕非人類之福。現在美國自負到自封世??台灣了。

(二)將遏製中國作為最高目標和最大利益,實際上隻是徒勞。美國之所以不放棄台灣,最令人信服的可能是美國把台灣看作是維持其霸權體係的重要一部分,並且以遏製、瓦解中國為最高目標和最大利益,將台灣抬高到了作為遏製中國的強有力利器和王牌的高度,從而舍得以部分犧牲中美關係為代價去維持台灣現狀。實際上,在中國現政權最為弱小的紅軍時期和抗戰後期,美國下了大本錢幫助蔣介石都不能消滅中共,到了共和國剛剛建立,中國大地滿目戰爭創傷、國力極為虛弱的時期,美國還是不能在朝鮮戰場上戰勝中國,以後的越南戰爭期間也是如此,怎麽可能在中國崛起後戰勝中國呢?既然美國奉行打不過的敵人就是朋友,那它現在推行的台灣政策是恰當的嗎?是符合美國廣大人民利益的嗎?

(三)畏懼中國強大後擴張損害美國的霸權,實際上中國既無擴張的傳統,也無稱霸的條件。既然美國沒有徹底壓倒和打敗中國的實力和可能,那它推行現行的台灣政策又是為了什麽呢?另一種可能是怕中國強大後對外擴張,損害美國的利益。實際上中國是最沒有侵略擴張傳統的大國,曆來強大的中國中央王朝都推行王道仁政,而鮮有對外大規模擴張的行為,這和後世的任何一個崛起的大國都不同。這一點,隻要看看現如今的小國在中國周邊廣布就一清二楚了。因為一個弱小的小國在一個侵略成性的大國周邊根本沒有辦法生存。與此相反,隻要看看蘇聯未解體前的周邊有無小國、有多少小國存在也就會明了。那些認為中國強大後會稱霸的人還可以中國曆史為鏡,因為中國在曆史上大部分時間都很強大,並不是沒有強大過,根本沒有日本小國乍富時的野蠻和血腥。收複領土聯盟認為,中國即使想稱霸,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起碼一百年內不具備相應的條件。中國周邊大國林立,俄羅斯、印度、日本,還有美國等國國力都不弱,中國必須將相當的國力和軍力投入周邊,沒有美國東西兩洋、南北弱國的周邊地緣環境。並且從安全形勢上來說,中國還存在著三大戰略困局(見收複領土聯盟以前的論述),分別是馬六甲困局(也可稱為印度洋困局)、島鏈困局和東北困局,還有南沙、釣魚島、藏南等大量的被占領土需要解決。這還是從外部來說的,從國內來看,城鄉、地域、中西部等差距的消除更需要時間。中國的發展隻是剛剛開始。中國人自1840年以來,隻有短短的不到30年的大發展時期,這就是從1978年到如今。小平同誌說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要一百年,我看中國的徹底崛起同樣也需要一百年,甚至更長,甚至一百年以後中國的上述困局和問題也不一定全部解決,中國又哪來的精力和時間去對外擴張?

(四)美國對中國能否最終崛起持觀望態度。美國遲遲不放棄台灣,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認為中國不一定實現崛起,因為以前就同時存在過“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崩潰論”,可以作為這種論調的證據。中國崛起確實存在不少的變數和挑戰,但中國早已經成功地解決了生存問題,目前在陸地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通過入侵滅亡中國了,換言之,中國有能力在陸地上擊敗任何入侵國家,雖然在海洋上目前力量還弱一些,但這種局麵正在改觀。發展問題成為了中國的首要任務。實際上,隻要沒有能力威脅人家的生存問題,本身就決定了人家有時間、有能力實現發展,不同的隻是速度和代價了。從這一點來說,中國的崛起是沒有任何勢力阻擋得住了。美國以此為依據侵犯台灣這一中國的核心利益確實不明智。

四、中美間存在著通過戰略談判達成台灣和平統一的可能

中美能不能通過戰略談判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呢?收複領土聯盟大膽預測是有這種可能,但需要條件。這種條件就是,要麽是中美經過巨大的利益交換,讓美國勢力退出台灣;要麽是通過以打促談,在美國確認無法阻止台灣統一時,不得不無奈地放棄台灣。實際上,隻有美國勢力退出台灣,大陸才有實現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否則根本沒有和平統一的條件。下麵再詳細地分析一下這種可能:

(一)中美合作的空間廣大。實際上,除了台灣問題,中美在世界範圍內的合作空間還是相當廣大的,象是核不擴散,象是反恐,象是打擊跨國犯罪,象是經濟合作、科技合作等等方麵,而這種合作對雙方都有巨大的戰略利益,甚至在共同防範日本上也有共同利益。如此巨大的合作空間,一旦雙方深入交流、交往,消除共同的疑慮後,不排除雙方戰略和解的可能。實際上,中美已經實現了兩次戰略和解,一次是朝鮮戰爭後,另一次是中美建交後中國對越反擊戰前。兩次和解,前者是無奈之舉,後者是自願支持,並沒有計較越戰時中國援越抗美的仇恨。收複領土聯盟認為,第三次的戰略和解很可能就是在未來的台灣問題上。美國人本質上就是商人,隻要覺得劃算,它就會幹。

(二)中美結盟遠勝於美日同盟。實際上,現如今的美日同盟已經沒辦法阻止中國的崛起了,不然美國也不會費盡心機地去強化美日同盟,費盡心機地去建設關島。這本身就是感到吃力不適應了嘛。實際上,隨著中國的進一步崛起,日本的戰略地位正在一步步地降低,直到徹底失去對中國的遏製作用。那時,美國就該一腳把日本踢開了,隻有到那時,美日同盟才會徹底失效。誰最有可能替代日本成為美國的盟友呢?收複領土聯盟認為,最可能的恰恰是當今美國竭力遏製的中國!中國在亞洲的地緣優勢太重要了(參見拙作《破局:中國地緣戰略的思考》)。隻要中美實現聯手,美國未能實現的目標就很可能要實現。在國際上,有了中國的協助,美國顯然會如魚得水。但前提是美國必須尊重中國的切身利益,必須同樣幫助中國實現應得的戰略利益。隻有共同的利益才會存在同盟關係。利益顯然是相對的,如果對任何人都是利益,那本身也就不成為了利益。現在肯定很多人看到這裏要反駁我一廂情願了,實際上確實存在兩國結盟的可能。二戰後,美國本來就打算扶持中國對抗日本和蘇聯的,羅斯福還兩次要把琉球交還中國,可惜當時錯過了。後來美國變成扶持日本對抗中蘇(俄)了,看起來象是變戲法一樣,實際上全是國家利益使然。又有人反駁說,確實不假,但那時的中美合作是美強中弱,這很有可能。但世界上確實未見過兩強共存還能開展戰略合作和互相扶持的。這也有一定的道理。但顯然又把中美看成勢均力敵的兩強了。實際上,中美關係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必然還是美強中弱,在這段時間內確實存在著雙方戰略和解和戰略合作的可能。何況僅就台灣作出戰略讓步改變不了中美力量對比的格局。

(三)巨大的風險和同樣巨大的利益最終會讓美國做出抉擇

中美雙方因台灣問題發生戰爭,對雙方而言都存在巨大的風險。雙方因台灣問題達成戰略和解,對雙方顯然會有巨大的利益。如能達成,中國避免刀兵之苦和巨大的戰爭傷亡、戰爭費用,順利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現代化建設會迎來一個全新的局麵,大大加速中國的崛起和民族的複興。美國則可從中國獲取巨大的經濟或是其他戰略利益,雙方各有收獲,實現和解,從此迎來兩國關係的真正正常化,為中美關係開辟嶄新的未來。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這僅僅隻是一種可能,我們千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中美會實現和解上,不能把台灣問題的解決寄托在美國不幹涉上。恰恰相反,隻有立足於中美互鬥,中美對抗,才會最終迫使美國放棄台灣。還是那句話,隻有美國在確信它協防台灣不會占任何便宜,任何協防都不能避免台灣被統一時才會無奈地退出台灣。在此之前,期望美國主動放棄台灣的可能性不大。台灣問題的解決,最根本的還依賴於我們力量的極大增長。但無論如何,我們收回台灣都是必然的。美國隻有兩種選擇,要麽自己走,要麽等待中國動手趕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