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斟酌品茗的藝術

(2007-03-22 21:55:42) 下一個


茶壺








































紫砂鑒賞
飲茶習慣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曆史,古代文人雅士平時經常聚集一起,且鼎且缶,以啜以飲,視為可獲得無窮的情趣。據漢代《華陽國誌》,司馬相如《凡將篇》和楊雄的《方言》等書中記錄了,武王伐紂時就出現將茶作為貢品,和反映西漢時代買茶、烹茶、飲茶的事,宋代大詩人王安石曾有“人固不可一日無茶飲”之語。可見飲茶在古代人們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以前,茶器與食器不分。隨著飲茶風氣更為普及,茶器並日趨工巧,唐代末年出現了飲茶最理想的茶壺──紫砂壺,以紫砂泥為原料,經藝人精心製作,其壺顏色紫紅、質地細柔,造型古樸,澤地典雅,貴如鼎彝。宋代的紫砂壺已在文人中廣為使用,大詩人歐陽修曾詩雲:“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餘情。”詩中的“紫甌”即紫砂壺。宋代後期到明代的宜興紫砂生產的崛起,很快成為全國的紫砂器生產中心,在以後的數百年中,宜興始終是一領中國紫砂壺製作風騷,直至今日。
  宜興位於蘇、浙、皖三省交界處,地處太湖之濱。古代稱陽羨,唐代已是著名的產茶基地,許多名茶年年進貢,供皇府上下享用。唐代“茶仙”盧寺雲:“天子須賞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因此,在宜興很早就出現用丁山和蜀山的泥土,製作飲茶的紫砂壺。明人周高起的《陽羨茗壺錄》一書中記載,明代嘉靖製紫砂器藝人龔春的出現,把中國紫砂器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龔春本名“供春”,少時為吳頤山的伴僮,當吳頤山的金沙寺讀書時,他就偷閑出來,私訪金沙和尚,精淘細土,勤於折捏製,終成大家。龔春成宜興紫砂製作的一代宗師後,他的作品被稱為“供春壺”,當時有“供春之壺,勝於金玉”之美稱。從此,宜興紫砂器生產發展迅速,百品竟新,名家輩出。
  清代中期,“西泠八家”之一的陳鴻壽加入紫砂壺設計製作過程,使集書法、繪畫、工藝為一體的紫砂壺剛問世,就贏得社會肯定,稱讚“曼生壺”是中國紫砂壺製作曆史中的又一個裏程碑。此後,許多書畫家參與紫砂壺的繪畫和書法,諸如海上畫派盟主任伯年和吳昌碩,為熱戀紫砂壺,曾幾乎荒廢本業。這一習俗至今沿襲。







































B、方器
  方器造型主要由長短不同的直線組成。如四方、六方、八方及各種比例的長方形等。方器造型方中藏圓,線麵挺括平正,輪廓線條分明,給予人們幹淨利落,明快挺秀之感。曆來有很多出色的方器造型。如四方壺、八方壺、傳爐壺、觚棱壺、僧帽壺等造型。方器造型規則要求為“線條流暢,輪廓分明,平穩莊重”,以直線、橫線為主,曲線、細線為輔,器型的中軸線、平衡線要正確、勻挺、富於變化。方器除口、蓋、的、把、嘴應與壺體相對稱外,還要求做到“方中寓圓,方中求變,口蓋劃一,剛柔相稱”。使壺體不論四方、六方、長方、扁方為壺型,其壺蓋方向均可任意變換,並與壺口嚴密吻合。方器既為幾何形體,也屬筋紋形體。     
  以方鍾為型,底寬而穩,向肩線收縮,弧度洗練優雅,壺身造形端莊特別,挺秀大方,蓋鈕與壺身造型相同,上下相應,一虛一實憑添韻味,三彎嘴與把背弧度前後呼應,大方自然,亦使方鍾壺更為生動。

C、自然形體
  塑器造型一般稱為“花貨”,是對雕塑性器皿及帶有浮雕、半圓雕裝飾器皿造型的統稱。將生活中所見的各種自然形象和各種物象的形態透過藝術手法,設計成器皿造型,如將鬆竹梅等形象製成各種樹樁形造型。或者是在圓器及方器選型上運用雕、鏤、捏塑等手法,將自然形體變化為造型的部份,如壺的嘴、把、蓋、鈕,或者是在造型的顯見部位施以簡潔的堆雕裝飾。壺體上這些堆雕,總是要求寧簡勿繁,做到主次分明,以達到視覺上的和諧與平衡。這種壺藝造型規則是“源於自然,而高於自然,造型不僅應具有適度性的藝術誇張,又應著意於風格瀟灑”。例如此類壺藝以鬆竹梅為裝飾題材時,勁鬆要刻劃出枝幹勁拔,針葉挺秀,氣勢鏗鏘;秀竹則要求嫻靜有致,俊逸瀟灑;冬梅又須主幹蒼勁,寒中獨俏,素枝閑花,以簡為主,達到疏中見密,少裏寓多,富有活力氣息的藝術效果。所以,紫砂塑器不僅應形象生動,構圖簡潔,而且應巧妙地利用紫砂泥料的天然色澤來增強其藝術效果。   
D、筋紋形體
  筋紋器造型的特點是將形體的俯視麵作若幹等份,把生動流暢的筋紋,組織於精確嚴密的結構之中。這是從生活中所見的瓜棱、花瓣、雲水紋等創作出來的造型樣式。因此筋紋器選型不僅在造型側視麵上尋求變化,其俯視麵上的形象更吸引人。筋紋器造型紋理清晰流暢,口蓋準縫嚴密是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統合。筋紋器形體是從砂器早期的六方形壺的基礎發展而來的。筋紋器壺藝造型規則是“上下對應,身蓋齊同,體形和諧,比例精確,紋理清晰,深淺自如,明暗分明,配置合理”。大多數這類壺藝均要求口、蓋、嘴、的、把都必須作成筋紋形,使與壺身的紋理相配合。這也使得壺藝和壺體與壺蓋結合上要求有如精密之機械。每一等份、每一壺口半圓線、弧線等都要計算得十分精確。其工藝手法的嚴謹程度,達到了無比嚴密的程度。近代常見的筋紋器造型有合菱壺、半菊壺等。
  紫砂壺這三類造型的形製,幾乎包羅了自然界與世間各類可創性的形體。這也是紫砂器形製特別豐富的重要原因。目前,有的砂壺兼有兩種甚至三種形體造型,這種造型方法就是在圓形、方形壺上再裝飾著別的形體,如掇球壺是自然形體與幾何形體的結合;四方竹段壺既是筋紋形體又是幾何形體與自然形體的造型;六方掇球壺乃是自然形體與幾何形體和筋紋形體的統合。
  紫砂器的各種形體是在方器、圓器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所以紫砂器造型是“方非一式,圓不一相”,這就是數百年來無數藝人創作經驗的累積。現在紫砂工藝又繼續在早期砂器基礎上不斷地承襲與發展,將紫砂藝術推向更臻完美的境界,實乃當今紫砂藝術收藏家所樂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