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吃播》之三

(2020-08-10 17:22:22) 下一個

   出國五年左右,生活總算穩定下來。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公司。公司大小事務由妻子負責。生意做得不好不壞,日子也過得不緊不慢,也算是適合加拿大的慢生活的節奏了。

   加拿大的江湖裏野生鱸魚特別多。鱸魚味道鮮美,或清蒸或紅燒。

   我通常會用開國第一宴中紅燒鯉魚的方法紅燒鱸魚。鱸魚刮鱗去鰓劃花刀醃好後煎至兩麵金黃撈出備用。另起鍋先煸五花肉片再用薑蔥熗鍋,加入筍片香菇淋花雕酒翻炒再倒入醬油、醋,再加入雞湯後撒胡椒粉、鹽、糖、老抽,再把煎好的魚放到湯汁裏,大火燒開再小火燉一會即可起鍋。先撈魚入盤,再加糖和醋調好湯汁淋在魚身上。口味鹹甜酸鮮,美味爽口。

   記得有個朋友喜歡吃魚腦,說吃魚腦聰明。其實魚的記憶隻有幾秒,吃魚腦怎麽會聰明?有人喜歡吃魚背上的兩排肉。我的兒子隻吃魚腮幫上的兩塊肉,因為隻有那個部位一定沒有刺。

   而我則喜歡吃魚腩肉,那個部位最先入味。我還能從碎小的魚刺中咀嚼出江河湖海的味道。有時候把吃剩的魚和魚汁放在冰箱裏冰成魚凍,再從魚頭裏從魚骨間從魚刺裏用筷子剔出別有風味的細肉,更是吃得津津有味吃出兒時的味道,看得兒子驚訝不已。

   兒子是這裏長大的,不會吃帶刺的魚,教過很多次都沒有學會。有一次還是被卡住了嗓子好在並不嚴重。以後除了腮幫上的肉,他再也不敢亂吃鱸魚了。所以夏季我有很多喜歡釣魚的朋友送來鱸魚,兒子是沒有這個口福了。他隻能吃無刺的三文魚或者魚罐頭。

   有次,我們吃鱸魚,看著他一個人在吃魚罐頭,我便講起我們孩子時候每天吃魚經曆,再多的魚刺都不會卡住嗓子。這時我突然想起當時有一種做法使得多刺的野生鯽魚的魚刺酥脆可是食用不用擔心卡住,可以試試。

   後來按照記憶中家鄉的燜燒小鯽魚的方法,先把鱸魚刷糖醋再晾幹後再入油鍋炸透,再入鍋中小火長時間燜。嚐試了幾次以後,果然做出一道魚刺酥化,不再擔心卡到嗓子美味爽口的燜燒鱸魚了。

   妻子讚歎:神奇!難怪中華料理獨步全球呢?

   其實,各民族各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烹飪技巧。

   一次去西餐廳參加朋友的孩子婚宴,吃過了以魚為主菜的大餐。端上來主菜魚扒的時候,不僅覺得擺盤漂亮,像一幅藝術作品,口味也非常獨特,特別好吃。

 

   生活總是伴隨著吃吃喝喝在磕磕絆絆中進行的。心情大好的時候我也會精心地炒兩個好菜,看見妻子每次進門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揭鍋蓋說哇噻香噴噴的時候,心裏暖洋洋的。那段時間吃得她腦滿腸肥。

   心裏有梗的時候,做的飯菜也就不香了。比如說讓我做晚飯,我就做一鍋白菜粉絲魚丸蝦仁大雜燴,裝盤的時候我把蝦子挑出來裝一碟,魚圓肉圓子裝一碟撒點胡椒麵,麵筋包裝一碟撒點辣椒,豬肉片挑出來裝一碟淋點美極鮮,白菜粉絲裝一盤點入香油。這樣就成了有葷有素的幾個菜了。開飯了,家裏桌子上像吃火鍋一樣擺滿大大小小的盤兒碟兒

   妻子馬上覺察出來抱怨我在應付。

   你的要求太高了。我說:每頓飯都要有葷菜還要有素菜,還要有湯。又不吃剩菜,每天浪費大量食材。說好了勤儉持家的呢?

   勤儉持家?妻子很生氣:嫁漢嫁漢,穿衣吃飯。不然,嫁你幹什麽?看我穿什麽名牌嗎?難道我還不夠勤儉啊?

   看來,吃得好,生活就和諧,吃得不好就爭吵。

   後來,因為發現了一家日本食品超市,妻子居然還無師自通學會了用淘米水加豆腐或者素菜或者三紋魚做出純正日式口味的味噌湯。色香味俱全,喝了一小口頓時神清氣爽靈魂出竅,令我刮目相看!不僅如此,那段日子我們喝了很多湯,老火湯、羅宋湯、味噌湯輪番上陣、湯湯驚豔妙不可言,一家人走起路來肚子裏都是“咕咚、咕咚的”。

   你才是食神!我第一次由衷地讚揚了妻子的烹飪手藝:味噌湯可是日本料理的靈魂啊!因為味噌湯做好和做壞,差別很大。

   味增湯的簡易做法:1.把所有食材焯水後放入砂鍋中加入水燉開。2.取味噌湯料一匙羹放入另取的小碗中用溫水溶解均勻成湯水。3.砂鍋開後關火,把小碗中味噌湯料水倒入砂鍋中攪拌均勻即可。注意:味噌湯料不能久煮。砂鍋中水跟味噌調料的比例大概一比十左右,按各人口味不同調節。是不是像下方便麵一樣簡單?

   越表揚越能幹。有一次為了吃烤生蠔。為了精益求精的火候還專門去新買了一個小烤箱。看著妻子在艱難地撬著幾隻剛買回的大生蠔,第一次感覺到做一名合格的吃貨還真不容易。又是粉絲又是蒜蓉,還調了蘸料,折騰了一個下午。

   我抱怨道:吃個海蠣子這麽麻煩。原本隨便蒸或者煮一下,淋一點醬油即可,現在為了口舌一時之快,花那麽多時間準備,最後也就每人兩口搞定,值不值?

   剛巧朋友來訪,進門就嗅了嗅,說:好香啊,人間沒有的美食味道。

   妻子頓時扭頭笑著問我:值不值?

   那年夏季,人們相約在盎桂扭公園聚會。我提前準備,買了一大袋野生小鯽魚。再次用燜燒小鯽魚的方法烹飪了滿滿的一盒鯽魚。。

   來聚會的朋友中有一位多倫多來的五星級大酒店裏的大廚,他吃了以後,連連點頭,然後他竟然精準地說出我做魚的流程用和料理的時間。我驚訝地點頭。

他說這是正宗的糟魚做法。他的師父會做這個,曾經在香港紅極一時。就是先炸後糟,無骨無刺,有著傳統的地域秘方。這個加拿大目前還沒有。你是從哪裏學來的?

   我笑了:祖傳的。

   於是,我便講起家鄉關於騶虞、關於蘆葦蕩、關於魚的故事。

   大廚感歎道:那麽美的地方,為什麽還要背井離鄉呢?

   我隨口就說,命運吧。

   那次聚會之後,我便經常想起國內很多時候跟同事、同學、等朋友去餐館吃飯喝酒的場景。而生活在這裏認識的人少,大多朋友忙於生計,很少能聚在一起開懷暢飲。所以經常是一家人去吃,無論中餐和西餐。但是總體來說吃西餐總覺沒有中餐吃得自在。中餐館雖然人多還須排隊等候,但是中餐熱鬧。當然有時不免要急急忙忙地吃,怕坐久了惹店裏的工作人員不高興。諸多原因還是覺得在國內下館子樂趣多,每每吃得酣暢淋漓隨心所欲,也聊得口若懸河或喝得觥籌交錯,即使是爛醉如泥,也覺得醉在國內很巴適啊。

   也許故土、鄉情就是嘴裏的菜,永遠定格在兒時的記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