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之*音 ~~ 香港上海較量:誰當中國老大

(2007-05-05 11:41:32) 下一個
美國*之*音記者許波/香港與上海之間從來沒有停息的競爭近來更趨激烈。香港作為亞洲第二大港口的地位預料不久會讓位於上海。

就像人們喜歡把印度跟中國相比一樣,有關香港和上海這兩個城市的經濟數據也常常成為媒體注意的焦點。日前,香港港口發展局推出的統計資料顯示,香港去年集裝箱吞吐量隻比前一年增長了2.8%,遠低於前3年每年平均增長7.2%的水平。

*上海港吞吐量將超香港*

與此同時,上海港的吞吐量去年的增長幅度超過20%。這兩個港口之間的差距本來就不大。香港的集裝箱吞吐量為2323萬個集裝箱,上海為2172萬個。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上海將會在今年輕鬆超過香港成為全球第二大集裝箱港口。

隨著大陸經濟連年高速增長,中國的商業中心城市上海的地位日益突出,香港卻愈來愈擔心自己的地位被邊緣化。在大陸和香港,“上海什麽時候超過香港”成為人們廣泛談論的一個話題。紐約時報透露,中國金融管理高層將在1月底製定一項國家金融監管戰略,屆時香港和上海爭當中國金融中心的競爭將會公開化。

紐約時報報導,為了爭取到中國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特區政府和工商界知名人士日前召開一係列會議,呼籲北京繼續讓大型國有企業在香港發行初始股,讓中國的貨幣在香港更廣泛地流通,並拆除大陸和香港之間仍然存在的許多金融壁壘。

*上海屢被腐敗醜聞困擾*

目前正被政府高層和商界精英的腐敗醜聞所困擾的上海並沒有做出任何高調的公開努力,但是上海長期作為中國製造業、科技開發以及商業的中心城市,它的地位和潛力不容輕視。

美國馬裏蘭-中國商會主席克萊恩.希克森認為,如果競爭國際商業中心,上海和香港相比可能還有很大差距,但是在中國國內金融中心的競爭中,上海具備很大的優勢。

希克森說:“上海和香港仍然實行兩種完全不同的製度。雖然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但是她並沒有像中國大陸的其他城市那樣完全被融入中國現行的經濟製度和體製之中。但是上海不同,上海是中國經濟體製孕育出來的商業中心。基於這種地位,上海在和香港競爭中國金融中心方麵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國際國內金融各有千秋*

除了製造業、科技和商業中心的優勢之外,上海近年來也逐漸成為中國的證券交易中心和越來越多的國際金融機構的所在地。有學者認為,上海競爭中國金融中心的最大優勢在於它是人民幣交易中心,外國人稍加手續也可以參與交易,而香港的港幣與美元掛鉤,在國際上可以自由流通,但是在大陸兌換人民幣則需要一定的程序。紐約時報援引中國學者的話說,獨立的貨幣體係製約了香港打算成為中國金融中心的雄心壯誌。

但是香港政府官員不這樣看。他們認為,以中國目前的國際地位,它的金融中心同時也必須是國際金融都市或至少是亞太地區的金融中心。

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署長麥克.布洛斯說,國際金融中心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第一,必須有自由兌換的貨幣,資本自由流動不能受到限製;第二,必須有獨立的銀行體製,政府的管理職能隻限於保證銀行體係的總體健康發展,而不能同時既是管理者,又是經營者;第三,必須有完全自由的、不受任何限製的信息流動,請不要告訴我應該對經濟信息和政治信息加以區別,這兩者經常是密不可分的,限製了任何一種就等於限製了另外一種;第四,必須有建立在國際準則基礎上的司法製度和法治原則,以保護知識產權和財產所有權。”

*香港sb:隻有香港有資格*

布洛斯認為,目前中國符合這四個條件的城市隻有香港,而且香港有曆史積累和形成的金融基礎設施和優秀的金融文化,隻有香港才有資格成為中國的、亞洲的、乃至國際的金融中心。

談到未來發展趨勢,布洛斯不否認隨著中國與國際接軌的步伐不斷加快,上海有可能逐漸具備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但是他強調,基於同樣的理由,香港也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中國金融中心。

布落斯說:“隨著中國的逐步演變,可能會使另外一個中國城市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但是就在中國采取措施讓上海成為另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同時,香港會逐漸融入中國經濟體係,成為中國國內的金融中心。以香港所具備的亞洲最好的銀行體係來看,我相信,香港成為中國金融中心會比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來得更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