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華藝譚係列一。 開場白

(2007-02-21 01:58:05) 下一個



一切藝術都在編織美。音樂,用聲音來編織美;繪畫,用色彩來編織美;雕塑,用造型來編織美;書法,用線條來編織美;……而舞蹈,在用人體編織美的詩篇時,卻綜合了這一切,成為「美之大成」。舞蹈源於人類情感表達和溝通交流的根本需要。伴隨著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舞蹈從原始的藝術形態演變成現在這種色彩斑斕,千姿百態的表演藝術。舞蹈是是造型藝術、視覺藝術、空間藝術,其姿態招式反映了載體社會的曆史,道德,習俗和民情等。舞蹈造型,是人類普通姿勢基礎上經過千錘百鍊,按「理想」的標尺美化加工的。舞蹈家們正是充份認識到了人類姿態在反映人的情感方麵那特有的具體、細膩、形象而無言的特點,便對其加以選擇、提煉、集中、概括,使人體姿態除了有美的外表外,更具有巨大的內在表現力。同時,舞蹈的載體是至美的人體,因而毋須翻譯轉換既可被甚至是不同族群的觀眾所心領神會,它可以用於促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和諧共處。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複雜多態的文化共生環境,不平衡的曆史演進過程,使得中華民族舞蹈擁有深厚的文明積澱和民族,地域特色。中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裡有許多篇錄了二千多年前民間舞蹈和宮廷舞蹈的內容和表演方式。在其後的發展中,中華舞蹈與時俱進,反映為商代的威嚴莊重,周代的禮樂秩序,唐代的豐腴開放,宋代的典雅明麗,元代的粗壯豪邁,明代的敦厚,清代的纖巧,民國時期與洋風的交錯,以及現在的多元化發展。產生在中國境內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不同舞種具有各各不同的個性和色調。同時,由於幾千年以來不同族群,文化之間頻繁的碰撞融合,中華民族舞蹈也具有清晰可察的共性。在中國,歷來詩、舞、樂三位一體。「有樂無舞者,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見;有舞無樂者,如啞者會意而不能言。」《樂律全書》。當三者互為補充,同時出現,同時展開,便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一部作品,有人體、有節律、有空間,卻沒有感情,是不能成為舞蹈的。「詩,言其誌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樂記》。這裏關鍵是「三者本於心」這幾個字,把詩、舞、樂三者緊緊地連在一起,同時把舞蹈和雜技、武術、技巧等其他同樣是以人體動作為物質材料的形式劃清了界限。所以說感情是舞蹈的生命。欣賞中華民族舞蹈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性情,使人產生智慧的火花。以舞會友可以拆除人際樊籬,溝通人心,化天涯為比鄰。

本係列將以漫談的形式進行。每期一個主題。內容以介紹中華民族舞蹈為主,間以中國其他表演藝術。 麵對中華民族舞蹈藝術的浩瀚大海,筆者所能做的隻是纈取數朵浪花,以饗讀者。即使是管中窺豹,期望滴水也能折射陽光的斑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