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讀書〗瘋人讀史

(2007-02-15 20:43:32) 下一個
記不清哪一位名人說過,所謂典籍,就是那種被人們稱頌,卻很少被人們翻閱的書籍。大概《資治通鑒》便是這樣的一本典籍了。當年,北宋的司馬光及其助手,參考了十七種正史,三百多種雜史,以及皇家藏書閣裏無盡的書籍,曆經十九年,終於完成這部編年史。記載了上下一千三百多年間的成敗興衰,整整二百九十四卷,“先後有倫,精粗不雜”,可謂巨著。可是,書成之後,也隻有他的朋友王勝之看過一遍。其他的人隻翻一頁,就哈欠連天,昏昏欲睡。大概司馬光老先生見此情形,也是不爽的。到了現代,文言文淡出舞台,能夠讀懂、或者有心讀懂文言文的,更是日漸稀少。類似《資治通鑒》這樣的典籍,大概也隻能被束之高閣。且不談日益浮躁的金錢社會,又有多少人願意坐下來,平心靜氣地讀一本書;燈紅酒綠,忙不盡的,更該是杯觥交錯之間的紙醉金迷。

動心讀《通鑒》是在三年前。當時的事業與生活遭遇重挫,墜入空前的低穀,滿懷抑鬱。媒體中不時傳來某名人或無名氏以不同方式了卻生命的消息,就連母親也對我滿懷憂慮,怕我想不開,出個什麽三長兩短。她倒是有些多慮了。在人世間,我還有那麽多難以割舍的東西,至少還有愛我至深的父母。我又怎能輕易的離去,讓他們心痛。然而,心中的困惑卻是與日俱增。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的看待周圍的人事,怎樣麵對人生的起落,我們又應該怎樣地度過自己短暫、卻又不得不麵對的一生?前車之轍,可以為鑒。在曆史長河的暗濤洶湧之中,無數人輝煌過,失落過。他們又是怎樣麵對的呢?於是,便起了讀史的念頭。如果還有最終導致我翻開《通鑒》的原因,那便是我的“瘋病”。我的“瘋病”緣於大學。那時的我常常做些“瘋”事。大學裏,本科生拿到英語四級證書,便於學位證書無礙了。於是一旦四級證書到手,萬事大吉,英語便被拋於腦後。而我卻鬼使神差地連考兩次六級,繼續拿了一個無用的六級證書。這種瘋狂,很讓一幫同學詫異很久。自討苦吃,一定是腦袋有病。又譬如,無論冬寒夏暖,我總是要早起晨練的。夏晨清涼,冬晨被暖,正是懶睡的好時間。好覺不睡,卻去繞著校園裏的跑道跑圈圈,在單杠上吊死吊活。跟自己過不去,一定也是腦袋有病。林林總總,於是便有人叫我“瘋子”。想起來,確實是有些瘋的。就如有了讀《通鑒》的念頭,在生計之暇,最終讀完,也是有些瘋的。瘋就瘋吧,我已經無所謂了。據說毛澤東他老人家讀了十幾遍的《通鑒》,如要論瘋,我還差得遠。或許有一天,等我的“瘋病”到了極致,沒準兒也能做出一番大事業來。唉,瘋人瘋語,又扯遠了。

我讀的《通鑒》是文言文的。最初並非不想讀白話,找不著。隻好上網,下載,打印,啃古文。好在已有前人給斷了句,加了標點,還不至無所適從。初始的幾卷,艱難跋涉於文言之間,很不習慣。好幾次的停頓,想就此罷手,卻又最終不舍,堅持下來,大概也是骨子裏的瘋病做怪。再往下讀,習慣了文言,漸漸讀出生趣。直至卷終,很有些愛不釋手。典籍便是典籍,有時枯燥,讓人昏昏欲睡;有時也很有趣,讓人扼腕,讓人歎息,讓人開懷,讓人大笑。洋洋灑灑三百來卷,斷斷續續,至年初才讀完。受益良多。細細想來,史書的教益在於它的完整性與重複性。一件事或一個人,當從曆史的前因後果之中分離出來,便失去了許多原有的意義。往時,每每讀到項羽的四麵楚歌、霸王別姬,或韓信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總是生出英雄末路的悲哀與不平。待得在史書中讀及,卻是悲哀不再,隻是歎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世事如棋,一步錯,便可累及勝敗,更何況一錯再錯。“可憐之人,定有可恨之處”,說的也是一個道理吧。史書的長卷,猶如快進的膠片。一幕幕,在眼前快閃。成也好,敗也好,興也好,亡也好,總是重複著驚人的相似。重複得次數多了,便在腦海裏刻下深深烙印,再也揮之不去。千年的古籍,每每看到現世的影子。小人的奸邪,君子的坦蕩,愚夫的淺薄,獨夫的殘暴,千年雷同。一書讀罷,心中感慨,卻是一言兩語所難說得清、道得明。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可是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人各有取向不同,到底受益多少,隻有造化知道。毛澤東他老人家據說讀了十幾遍的《通鑒》,當深諳為君治國之道,了然文景、貞觀故事。可在晚年,卻做出許多難於理解的事情,似乎有違司馬老先生的本意。元代忽必烈,一統中國之後,親請儒士講解《通鑒》中的治國之道,並設立蒙古園子學,把蒙古語譯寫的《通鑒》作為教材,教育勳戚子弟。然而,元朝從一統中國至滅亡,不過百年,終不及唐、宋、明、清的長命。既便如此,如有時間,讓我選擇,我一定還會重讀《通鑒》。我也一定會選擇原汁原味的文言版。雖然有時不免晦澀,但很多的神韻與精煉卻是白話所不能及的。如唐詩、宋詞,硬要譯成白話來讀,便會失去神韻。有幸也讀及某些現代白話《通鑒》,或多或少夾雜了譯者自己的史觀與理解。仿佛飲茶,清茶一杯,濃淡甘苦,各自品嚐;如被經意或不經意間,加入了些許糖或鹽,那味兒便變了,那不是我想要的。讀畢《通鑒》,開始閱讀清代畢沅的《續資治通鑒》。剛讀完八、九卷,字裏行間,總是覺得少了一些司馬老先生《通鑒》裏的某些東西,有些失落。到底是什麽,卻是說不清楚。待慢慢讀下去,再作體會吧。

生命不止,奮鬥不息。在此辭舊迎新之際,謹以此文,紀念我失意彷徨的日子。也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曾經或正在失意彷徨的人們。

二零零六年,二月十三日 (農曆十二月二十七日)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