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中國與世界芯片狀況綜述,中國目前僅能量產28納米,世界最先進水平為10納米!

(2018-04-23 13:26:36) 下一個
 
中外的芯片產業最新動態兩題
==========================

1. 一場輸不起的戰爭:中國芯片進口十年花費超過10萬億

2017-04-27和訊名家|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麵包財經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麵包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由於石油進口依賴度持續攀升,保障能源安全早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麵。但其實,在芯片領域,中國的進口依賴度更高。  根據官方的統計數據,中國芯片進口的花費已經連續兩年超過原油,過去十年,累計耗資高達1.8萬億美元。即便按照較低的匯率折算,也已經遠超10萬億元人民幣。
  芯片產業是中國輸不起的戰爭。中國的芯片需求占全球市場份額的比重超過四成,但近九成需要進口;這不僅讓跨國公司卡住了諸多產業的咽喉,也使中國的商業機密和國防信息存在被竊取的可能。
  過去幾十年,中國一直力圖在芯片領域謀求突破,但至今產業的主導權和大部分行業利潤仍然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美國芯片巨頭——高通近六成的收入來自中國。
  去年,曾經被給予厚望的集成電路(芯片)企業——大唐電信(600198,股吧)陷入巨額虧損,金額高達17億。中芯國際等中國芯片製造企業市場份額開始擴大,但仍遠不能與台積電等巨頭抗衡。
  大唐電信巨額虧損,政府五年補助超11億
  據大唐電信財報,2016年總營收為72.29億,同比下跌15.96%;虧損額高達17.75億。大唐電信業績在2015年就出現下滑,該年其淨利潤同比暴跌87.1%。截至2016年底,大唐電信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資產為22.91億,與上年末相比大跌43.71%。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財報繪製的大唐電信總營收與淨利潤:





  大唐電信的主要業務包括集成電路(芯片)設計、終端設計等。大唐電信稱,隨著部分具有互聯網屬性的公司進入手機市場,近年來國內手機價格急劇下降,其銷售方案或者主板(PCBA)並收取設計費的業務模式受到較大衝擊;2016年其移動終端芯片與解決方案銷售額同比下跌26%。
  不隻是在2016年,其實大唐電信近十多年來的業績一直較為低迷。按照財報數據測算,自1998年上市以來,其淨利潤總和為虧損21.53億。
  事實上,如果沒有巨額的政府補助,大唐電信日子可能會更加艱難。僅2011—2016年間,大唐電信收到的政府補助累計金額就高達11.47億。
  大唐電信的狀況隻是中國芯片產業現狀的一個縮影,中國企業在芯片產業鏈上,整體上都處於弱勢地位。
  10年耗費1.8萬億美元:芯片進口額是原油兩倍
  芯片產業鏈分為芯片設計—製造—封測三個主要環節,目前芯片設計巨頭為高通、聯發科、三星等;芯片製造企業主要為台積電、台聯電等;封測排名第一的則為日月光。
  然而,中國卻是芯片消費大國。據IHS報告,因擁有龐大的電子製造及大眾消費市場,中國早已成為全球第一大芯片消費地區,2016年付運至中國的半導體價值約為1590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價值約45.2%。
  據海關總署數據,2017年一季度,中國集成電路(芯片)進口額為505.16億美元,同比上漲7.62%。2016年,全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為2270.26億美元,同期中國原油進口金額僅為1164.69億美元,集成電路進口金額已是原油進口額的近兩倍。
  按照統計數據計算,過去10年,中國的芯片進口總額高達1.8萬億美元。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海關總署數據繪製的中國集成電路與原油進口金額對比:





  芯片不僅進口額高,且依賴進口的比例非常高。
  據華泰證券(601688,股吧)研報,在中國的國內市場,約有90%的芯片來自進口。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麵,使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限製。
  以手機芯片為例,目前,全球的主流手機廠商均與美國高通達成了合作協議,包括中國排名靠前的OPPO、華為、小米等都與其簽訂了3G/4G付費專利許可。
  手機終端商如果使用高通手機芯片,除了要支付芯片購買費用外,還需向高通繳納專利使用費。即使手機終端商不使用高通芯片,仍需要向高通定期報備手機出貨情況,並繳納專利費。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區收入占高通總收入的比重高達57%,該年其淨利潤高達57億美元。
  輸不起的戰爭:中國芯片產業之路還很漫長
  中國早已在整個芯片產業鏈上謀求突破,經過多年巨額投入已經有所斬獲。
  比如,芯片製造領域的中芯國際。作為國內產能最大、製程最先進、產線最齊全的芯片代工廠商,中芯國際2016年營收為29.14億美元,同比上漲30.3%;淨利潤為3.76億美元,同比大增48.6%。
  但無論從規模還是技術上,中芯國際仍然遠遠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2016年11月底,高通公布了新一代手機芯片處理器,並宣布采用三星10nm製程生產,而中芯國際目前最先進的量產為28nm製程的芯片。
  研究表明:在芯片代工領域,台積電占全球份額的比重超過50%,中芯國際則僅占有約4%的份額;2015年中芯國際總營收甚至不及台積電的一成。下圖為麵包財經根據財報繪製的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營收對比:





  芯片產業的落後不僅使得中國相關產業被卡脖子,且還存在著安全隱患。一種普遍的擔憂是:芯片出口國不僅可能因政治因素限製向中國出口芯片,還可能在芯片上留有後門,竊取中國的商業、國防信息。
  芯片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麵也引起了國家的重視,2014年,中國成立了集成電路領導小組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公開的信息顯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旨在促進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第一期的總投資額就達到了1200億元,預計總投資額將超萬億。2015年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更是提到,中國芯片自給率要在2020年達到40%,2025年達到70%。
  從intel主導PC,到高通稱雄智能手機芯片,中國的芯片突圍戰已經打了幾個時代。芯片產業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
  產業突圍一定要國企主導嗎?也許未必。以智能手機產業鏈為例,在港股上市的瑞聲科技,主打聲學相關產品,全球每3部手機就有一部使用其產品,毛利率和淨利率甚至超過蘋果。從2009年初至今,瑞聲科技的股價上漲了超過35倍,成為港股市場最具成長性的公司——同期超級牛股騰訊的漲幅也僅為23.7倍。
  在產業突圍戰中,誰是下一個瑞聲科技?麵包財經已經研究了一些備選公司,並計劃在未來推出付費閱讀欄目,與真正有需要的讀者分享。如果你有需要,可以留言給麵包財經,暗號是“我要麵包”,公測時會優先邀請你參加。

  本文作者:麵包財經免責本文僅供信息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投資建議。

==================================================

2.  物聯網+大數據推動芯片業步入繁榮時代

    【轉帖】2017年 04月27日 科技| TIMOTHY W. MARTIN / EUN-YOUNG JEONG


物聯網和大數據的迅速發展推動芯片業步入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代,其年產值自2003年以來幾乎增長一倍,至3,520億美元。

    ENLARGE

    英特爾2015年一次活動上的一個半導體板。 
圖片來源:KRISZTIAN BOCSI/BLOOMBERG
    

    芯片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大腦”,幫助服務器處理數據,決定著智能手機能以多快的速度一邊處理文本一邊播放流媒體視頻。如今,芯片又站在了矽穀鏖戰的最前沿。

    隨著物聯設備和大數據的迅速發展,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005930.SE)、英特爾公司(Intel Co., INTC)、高通公司(Qualcomm Inc., QCOM)和東芝公司(Toshiba Co., 6502.TO)等芯片製造商正在發揮全新的影響力,造成芯片業空前繁榮,大量需求推動芯片價格上漲,給能夠大量獲取這種必備元件的公司帶來優勢。

    據芯片銷量和價格跟蹤機構DRAMeXchange稱,兩種主要存儲芯片NAND和DRAM的價格從去年7月到今年3月分別上漲了27%和80%。NAND是存儲內容的芯片,DRAM使設備具有多任務處理能力。

    查看大圖

    在這兩個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的三星因此受益:2016年第四季度,芯片利潤在總體運營利潤中占比接近54%,而三年前同期這一占比為24%。三星股價在過去的六個月上漲約30%,最近幾周迭創紀錄。其他存儲芯片競爭對手近來也報告利潤飆升,比如海力士半導體(SK Hynix Inc.),此外,芯片製造設備供應商的股價也大幅飆升,比如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Inc., AMAT)和Lam Research Corp.。

    如今,幾乎每一種設備和家用電器都要用到芯片。據Gartner Inc.的數據,2014年,全球聯網的“物品”有38億個,從電視到嬰兒監控器再到恒溫器。Gartner預計,今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84億,到2020年前會上升到204億。分析人士估計,未來10年,芯片銷售收入會提高一倍甚至兩倍。

    DRAMeXchange研究主管Avril Wu說,這才剛剛開始。

    據IHS Markit,2003年以來,芯片業務的年收入差不多增長一倍至3,52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汽車製造業產出的兩倍多,也比美國人在快餐廳的花費更高。經過10年的整合,加上設計或製作新芯片的巨大成本,新公司已很難進入這個行業,這使得幾家老牌企業坐享其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