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再賀!馬英九露出馬腳

(2007-11-27 10:19:34) 下一個
●2007年2月27日,我在228公園碰到馬英九,原以為才剛因特別訴被起的馬英九會憤懣、抱怨,不斷解說,沒想到,馬英九卻背起一段書來,他引用「孟子」說:「我知道我隻有一個選擇,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挫折,讓那個原本無災無難到公卿的馬英九,開啟了一條迥異以往的蛻變之路‧‧‧

《本文原發表於2006/07/07中時電子報『網路主筆室』》

每當有人問我對馬英九的總評時,我總是會想到清代文豪金聖歎筆下的所謂「好人」、「老實人」。金聖歎眉批:好人和老實人,「乃『無用』代詞也」。

這是金聖歎在批註《三國演義》時,喜愛批註魯肅言行時用的字眼,在《三國演義》中,魯肅被描寫成一個仁慈的長者,忠厚有餘,才智不足,在諸葛亮與周瑜鬥智中,常被諸葛亮利用,周瑜幾次氣到沒話可說,跌足大歎:「子敬(魯肅之字),好人也」、「子敬,汝乃老實人也」。

罷扁案的虎頭蛇尾、台北市建成圓環的輓歌高唱、還被所謂的「本土派」倡議的「連(戰)馬配」大吃豆腐,馬英九不斷自證他和《三國演義》所描寫的魯肅似乎差不多,忠厚清廉,卻是個「好人」與「老實人」。

用魯肅來形容馬英九,對魯肅並真不公平,歷史上真實的魯肅絕對不是個庸弱與無用之人,《三國誌》作者評魯肅是「建獨斷之明,中眾人之表,實奇才也」。真正的魯肅年少時擊劍任俠,氣度恢宏,周瑜當居巢長時,一次率兵平亂,糧草不足,聽說魯肅慷慨,特向魯肅求援,魯肅二話不說,家有糧倉兩座,手一指,任由周瑜自行搬取。

周瑜對魯肅印象深刻,推薦給孫權,當時孫策剛死,弱冠接位的孫權和魯肅首次見麵在柴桑的江船,一見麵,魯肅觀天下大勢如觀掌紋,告訴孫權:「漢室不可復興,操賊不可卒除」,漢朝已名存實亡,不可能再復興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根基穩固,也不可能馬上將曹操除掉。他建議孫權,鼎足江東六郡,相機佔領荊州,以長江流域為基地,以觀天下之變。

在一千八百年以來的史書中,魯肅的「柴桑對策」和諸葛亮的「隆中對」都被共譽為絕世見解,兩個三國時代的奇人,不約而同的在布衣時,就對後來數十年的歷史大局,有共同的見解,後來魯肅和諸葛亮因赤壁之戰而相見,兩人惺惺相惜,攜手開創鼎足三國之局。

馬英九有魯肅之慷慨豪俠嗎?沒有;馬英九曾提出如魯肅之「柴桑對」,擘畫出台灣未來數十年世局大勢之能耐嗎?也不如。若真要以《三國演義》人物相比,馬英九更像是那一位曾被視為是「天下盟主」,最後不斷慘敗虧輸的袁紹了。

袁紹和馬英九相似,家世都不錯,袁紹家族四世三公(接連四代,家族都有高居三公之位的祖先),禮賢下士,溫良恭儉讓、樂善好施,天下歸心。當董卓亂漢,十八路諸侯理所當然的共推袁紹當天下盟主以平亂。
袁紹卻是如史家所稱的「好謀寡斷,誌大才疏」,喜愛不斷研究各種方略,鮮少決斷力行;誌節高雅宏大,才能稀疏平常。他和十八路諸侯會師之後,天天座無虛席,談東論西,坐失戰機,反被呂布好整以遐,殺得丟盔棄甲。氣得曹操和孫權之父孫堅痛罵袁紹:「真乃木偶爾」,祇是一個木頭人,擺著好看而已。曹操的兩大策士郭嘉和荀彧都曾經投奔過袁紹,劉備的愛將趙子龍(趙雲)也曾投身過袁紹,但沒幾天,都看透了袁紹其實沒有什麼真本領,紛紛另投明主。

官渡之戰前,曹操麵對兵力比他更強十倍以上的袁紹時,一度膽怯,郭嘉特別和曹操分析了袁紹的十大短處,其中,「外寬內忌、好謀而無斷、能聚才而不能用才、聞善而不能納、諸子相鬥,量小無大器」,表麵上寬和謙恭,內心實際上計較記恨;聲名遠播,所以能招攬人才,但卻不會善用人才,喜愛請益智慧,但耳根子軟,東聽西聽,搖搖擺擺,就算有好的計謀也不會用,而且控管無方,袁家子弟和策士們各自結黨內鬥,魚肉鄉裏。總結而言,袁紹器量挾小非大器之才。郭嘉分析後,曹操信心大增,奮勇出兵,擊滅袁紹,統一中原。

對袁紹的描述,眼熟嗎?馬英九身上是否也雷同?對了,在《三國演義》中,袁紹家族中,還有一個自認為自己才是正統的堂兄弟袁術,要和袁紹爭正統,甩不開皇帝夢,就算一敗再敗,退居到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壽春,還擺譜,繼續以皇帝自居,和一直和馬英九暗爭的親民黨與宋楚瑜,還頗有雷同。

歷史當然不會重演,但往往雷同。罷扁案時,馬英九展現出來的,正是搖擺與虎頭蛇尾;馬家軍和國民黨中央的「諸子相鬥」,國民黨地方民代的結派、在地方上的狐假虎威、還有喜愛聽各方策士建言,總是草草了事的往例;對於黨中央和市府的控管能力,祇有一匹馬,馬車螺絲掉滿地之譏,這八年以來,人人耳熟能詳,實在不必一一贅述了。

曾經有人當麵對馬英九分析過他的缺點,說馬英九是「時勢所造之英雄,卻不會是創造時勢之英雄」;連戰陣營的大老也曾如此分析馬英九:「在康莊大道上,馬英九可以跑得優雅、漂亮,但沒路可走時,馬英九恐怕無能拿起斧頭,劈荊斬棘開創新路」,在最近幾個月,馬英九正用他的所言所行,證明這些人果真有先見之明。

更可怕的是,分明有六、七成的人對陳水扁不信任,這麼龐大的社會基礎上,馬英九都可以把罷扁與反扁聲浪,操作成國民黨和親民黨的「家家酒」,和社會脈動既無對話,也不會嘗試結盟,罷扁案的聲望重挫,其中對馬英九最嚴重的警訊其實是:恐怕就算是時勢在,馬英九也未必是英雄。

別忘了,一千八百年前,十八路諸侯軍威何其壯盛,坐擁北中原四州,袁紹睥睨全中原,最後,這樣完好的時勢,卻成了對袁紹最大的嘲諷,袁紹祇落得吐血含恨以終。

值得慶幸的是,馬英九露出馬腳,對國民黨與台灣的民主發展卻未必是壞事,在政治偶像的光環下,馬英九太被縱容與溺愛了,至少是泛藍群眾心目中的「救世主」,如今這位救世主,不斷的證明自己往往連自己都救不了,對於泛藍的「救世主情結」,正好是個當頭棒喝。

失去江山後,泛藍一直沒有走出「救世主」情結,不思振作,天天祇想「連、宋再合」就以為可以班師回朝,二○○四年以後,又沉溺在「兩顆子彈」的悲情之中,天天寄望和阿扁風格強烈對立的馬英九,可以滿足「復國在望」的夢想,還是天天坐等江山。

六年多以來,國民黨長進了嗎?雖然是國會最大黨,扮演的卻是不及格的在野者;擁有七成的縣市長,九成以上的鄉鎮市與裏長,在地方基層中,國民黨和基層人民卻是遙遠到彼此不在同一個地球上。

這就是國民黨搞了半天,竟然祇有和黨員數差不多的連署人數的根本原因,也是當陳水扁祭出「本土政權」後,國親連軍馬上兵敗如山倒的根源,因為,大家都在等馬英九這位「救世主」,全忘了自己也該做些什麼才對。

現在,馬英九這位「救世主」露出了馬腳,他自證僅僅是一個「好人」、「老實人」而已,連自己都救不了,更別說「救世」了,國民黨內,再也找不到一個可以繼續取代馬英九的「下一任救世主」了,麵對著愈來愈強悍的陳水扁和民進黨、麵對著愈來愈霸道的執政者,國民黨人為了自己的命脈,已經到了不自救,就可能無以為繼的處境。

在此危機中,拖延了好幾年的真心革新,國民黨眾人終於有了不得不為的壓力,從這角度看,馬英九被看破手腳,未嘗不是國民黨擺脫「救世主情結」,自謀出路因此得以重生之福呢?

至於馬英九,就把他供著吧,有一個漂亮的「木偶」擺著當門麵,還算是賞心悅目的消遣!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karl6406/archive/2007/11/27/220770.html
2007-11-27 19:23 |作者:黃創夏|分類:中時主筆室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