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奢華無罪,富貴有理

(2007-02-03 20:48:38) 下一個
2006.12.01  中國時報
奢華無罪,富貴有理
胡晴舫


因著陳總統一家子的貪瀆嫌疑風暴,引發一連串對「奢華生活」的討論,無意間反而暴露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原來,台灣真的還不夠有錢。

撇開那些政治言語與司法議題,「奢華」儼然成為台灣社會的一組新髒字,然而,從傳媒追打出來的奢華細節,與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做個評比,如果那就算我們社會眼中的頂級生活,不禁讓人皺緊眉頭,為台灣經濟捏把冷汗。


奢華不是罪惡,而是取得財富的手段必須被檢驗。事實上,奢華乃是社會經濟繁榮的重要指標。唯有一個富裕的社會,才能生產、供應及消費奢侈品。歷史上,提到帝國朝代,中外史家莫不振書急筆,描繪那些市內噴泉如何噴灑香醇酒水,婦女個個梳頭抹粉,綢服層層刺繡,路上跑著的車子既寬又大,拉車的馬匹莫不肥壯,入了夜,酒館餐廳滿席美食,人人不醉不歸。

奢侈非常不環保,但是文明卻往往因之雕琢成形。法國人雖然痛恨瑪麗皇後的奢靡行徑,卻不能不承認當今巴黎人引以為豪的幾項精品行業,像是服裝、香水、鞋履、傢具等,當年全靠這位被他們砍了頭的外國公主與她的貴族朋友一手扶植。她們拚了命買,商人才有機會拚了命作,不斷研發商品,臻至完熟。

透過傳媒對奢華生活的熱烈報導,反照出我們跟物質文明之間的距離仍然生疏。舉例台灣亟欲看齊的日本社會,認識、挑選並享受物質文化,乃是人生要事。而歐洲人正因喜愛物質,衍生出愛惜物資的心態,往往一隻手錶就傳上好幾代。台灣長久以來自我誇讚的經濟奇蹟,看似富裕,對考究物質細節卻一點自信都沒有。一般百姓以為精緻物質永遠事不關己,權貴者則將之當作炫耀財富地位的唯一途徑。我們跟物質之間的關係,隻有生存需求與階級差異;其中,沒有對美學的欣賞,也沒有對工藝的追求。因此,關於生活精緻化,隻能是賢者唾之、富者藏之、窮者妒之。

談起名牌,自然也就無法平常心以待,要不全心仰慕,要不全然鄙夷。一部熱門片《穿著Prada的惡魔》裡,女主角自認政治正確地輕蔑名牌,卻遭到老闆犀利地指出時尚並不光隻是關於女孩的腐敗靈魂而已,卻是能夠養活一缸子人的全球經濟活動。一種藍顏色,代表了幾億美金的商機。

奢華,不過是現代消費行為的一環。藉由消費,尋找自我認知的定位,雖然方法膚湥?荒芙鉀Q深層哲學問題,卻直接做個湴椎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