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美中的東亞爭奪戰

(2007-02-03 20:48:31) 下一個
2006.11.22  中國時報
美中的東亞爭奪戰
林若雩

剛閉幕的二○○六年APEC會議,與會領袖簽署的「河內宣言」強調未來將強化亞太區域的經濟整合,朝向「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發展,事實上美國已針對下個月於菲律賓宿霧召開的第二屆東亞峰會,與中國有互別苗頭的味道。

今年的亞太經合會,台灣派出的領袖代表張忠鄭?鈧O企業發展與國際會議規則,與各國領袖互動良好;今年我國APEC會議的成果,在推動APEC的FTAAP、美國軍售台灣、兩岸互動等議題也許正如張忠炙?浴笇?犢偨y交辦的都完成了」。


但是對於今年二十一個經濟體成員的領導人共同簽署的「河內宣言」,如重啟世貿組織杜哈回合之談判,實施「河內行動綱領」,或者對北韓製裁。臺灣的著力點並不多。然而,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美國和中國,在東亞地區的競逐與東亞高峰會之關連性。

首先,美國布希總統領導的共和黨於期中選舉嚐敗績,顯示美國人民對伊拉克戰爭的不滿,使布希總統必須將國人焦點移轉至亞洲。

其次,中國日益於亞洲擴大其影響力,美國倍受壓力,擔心於亞洲失去美國利益。中國與東協於二○○二年十一月,正式簽署「中國與東協全麵經濟合作的架構協定」,預定二○一○年成立中國與東協自由貿易區,東協可以與中國加深貿易往來與經濟合作,減少對美國經濟的依賴性,可降低東南亞國家長期以來過度依賴美日經濟的缺失。

此外,二○○五年首屆東亞高峰會(EAS)美國被排除於外,東亞峰會幾乎由中國與東協共同主導,美國無置喙餘地。而中國領導人胡鍧??洞舜魏觾葧?h,展現其高度企圖心,與各國領袖多有接觸。

事實上,麵臨八○年代以來,「中國威脅論」於東亞區域的被強力宣導,由一九九○年代起,中國展開全麵的「多邊合作」與「多邊協商機製」,包括與東協於一九九二年簽署「南海行動綱領」,一九九七年簽署《建立麵向二十一世紀睦鄰互信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二○○二年簽署《中國與東協全麵經濟合作架構協定》與《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二○○三年中國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協定》並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協國家領導人聯合宣言》,宣布建立「麵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

美國過去一再指責東南亞國家於相關「傳統安全」領域,例如緬甸的人權,以及傳統的軍事競賽等,目前不再是美國國家安全機構的關注焦點;相較而言,美國將更關注於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恐怖主義、海事安全、走私(包括武器、槍枝、人口、毒品等)、更多的健康相關的(如流行疾病)以及環境等議題。而美國與東南亞國家間的軍事交流與演習,目前更已轉變為維和行動、自然災害的訓練,並且為了人道救援行動之努力,美國也正考慮於東南亞地區降低其駐軍,代之以美國與盟友間的加強軍事合作。例如美國與泰國間的「金色眼鏡蛇」聯合軍事行動。

以美國角度而言,擔憂中國於亞洲崛起之際,美國可能於東協逐漸喪失影響力。當然,美國的確已由一九九七/九八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學到教訓,當時美國與國際貨幣基金會處理手法過於強悍嚴厲,遭致東協國家的強烈不滿,使得東協國家朝向致力「睦鄰、親鄰、友鄰」三鄰政策的中國。美國在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努力上,必須不再掉以輕心。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有其全球性的戰略考量。簡單而言,全球戰略層次上,美國將中東如伊朗等回教國家列為第一優先;區域層次上,美國一方麵考慮與東協簽訂友好合作條約,而後加入東亞高峰會的可能性;另一方麵,美國也考慮更加支持東協區域論壇與APEC。畢竟,東協區域論壇已形成東亞唯一多邊安全機製,加強未來的APEC與ARF發展,可以形成美國與東協國家更有力的雙邊連結。

其實,針對當前東亞局勢,相較於中、日、印度等亞洲大國,美國仍有其優勢。例如,美國科技產業發展,在東協EAS與APEC間的平衡上,於世界銀行與亞洲開發銀行間,有其槓桿作用。另外,協助東南亞各國政府解決農民之貧窮問題,或者協助東南亞與美國自由貿易,和相關部門的合作等方麵,美國仍有其強大的優勢。

(作者為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