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抵製日貨禍國殃民!!!

(2007-02-03 20:48:29) 下一個
送交者: 藍牙吸血鬼 [進士☆] 於 November 17, 2006 09:52:46

我文完全站在中國自身立場,以所謂的“抵製日貨”運動對中國自身的利害為考量。無論那些個高舉者“愛國”招牌的反日人士被揭穿之後如何惱羞成怒,乃至喪心病狂地威脅恐嚇,本人恕不考慮其初衷,隻論結果。索性就再昭示一下為何說喧囂一時的“抵製日貨”運動其實正是在禍國殃民——

  一、日資企業不等於日本企業

  中國市麵上的“日貨”其實很少是日本進口產品,而多為中國本土生產的日本品牌產品,在這種情況下煽動所謂的“抵製日貨”運動純粹是破壞我國經濟發展的自殘行為。

  改革開放以來,包括日資在內的大量國際投資對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今日繁榮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極大推進作用。目前,世界各國都已轉變以往對於海外直接投資(FDI)的擔憂和限製,而把爭相吸引FDI作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有效方式。在這種情況下,部分盲目反日分子煽動驅逐日資的“抵製日貨”運動,其實正是在給我國的經濟發展步伐使絆添亂。

  首先要強調的是,外商投資企業並不等於外國企業。在許多國人看來,似乎外資企業就是替外國賺中國人錢的,這種觀念是落後錯誤的。外商投資企業的“老板”雖為外國國籍,但企業的注冊國和所在地都是中國,這些企業其實都是中國的。

  一個朋友本來想買一台產自中國的日本品牌筆記本,但在“抵製日貨”的叫囂聲中放棄了,我問他原因,他說:“不能給日本增加GDP!”於是我告訴他,日資企業生產的GDP是算在中國自己頭上的,他這才明白過來。要知道,在外商投資企業所創造和增殖的財富中,絕大部分終歸都為中國所有——稅收是中國的,大部分的工作機會是中國的,贏利中的大部分是要擴大再投資的,而企業終究不可能會被搬出中國的。外方投資者的實際所得不過是分紅(注意:分紅不等於贏利),企業所創造和增殖的財富絕大部分都將沉澱於我國,並不會被輸往外國。

  創辦企業的根本目的是贏利,外國投資者也不例外,但今日的國際投資和殖民時代的掠奪式貿易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外資企業獲得贏利並不等於就是把中國的錢搬到外國去,而是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適當的利益。一家正常經營的外資企業非但不會損害中國的根本利益,而正是實現我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不可或缺的推進者之一。

  如果日資企業倒閉,雖然會對日本造成一定損害,但日本所受的損害和中國自身所受的損害是不成比例的。稍微有點經營常識的人都知道,國際化的大企業在世界各國都有投資,分公司的倒閉並不會對總公司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而中國自己卻要承受稅收減少、大量失業及各種連鎖損害,這些責任都是那些盲目叫囂的“愛國者”們一意回避的。

  當然,日資企業並不等於所有外資,於是有人提出了什麽“抵製日貨”後其他外國資本會迅速填箍瞻住R??潰?蹲什⒉煌?諉騁祝?閔俾嫋宋揖禿貿沒?嗦艫悖?M庵苯油蹲適潛匭胍?悸淺て謐時景踩?摹!暗種迫棧酢痹碩?塹湫偷慕??撾侍餼?沒?姆獨??繒嫻囊源碩勻兆勢笠翟斐芍卮笏鷙Φ幕埃?亟?暈夜?耐蹲駛肪澈凸?市蝸笤斐杉?潿窳擁撓跋歟?現仄蘋鄧?泄?釋蹲收叩男判摹???膊荒鼙Vて涔?也換岷橢泄?⑸??緯逋弧??饈欠⒄怪械奈夜?霾揮θ菪淼摹?

  這裏還要特別說明的是,煽動“抵製日貨”的人士居然大肆叫囂什麽“今天你購買日貨的錢會變成明日射向你兒子的子彈”,這純屬妖言惑眾。前麵已經說明,日資企業所創造的財富絕大部分都歸中國所有,而且中國的軍費比例高於日本。消費者在購買一家合法經營的日資企業產品的同時其實也正在為我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貢獻。 另據商務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馬宇估算,外企所繳稅額占全國的比重約為1/4,大大高於外資工業企業資產占全國所有工業企業總資產的比例(13.65%)。消費者到底是購買依法納稅的外企產品還是購買大規模逃稅的“民族企業”的產品對我國國防事業的貢獻更大不言而喻。

  二、貿易戰損日更禍國

  再看兩國貿易。根據日方的統計,2004年中日雙邊貿易額達到1684億美元,其中日本向中國出口739.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28.7%;日本從中國進口944.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24.9%,日方貿易逆差204.4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12.9%。(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g/200504/20050400039901.html)這既是中國經濟發力加大國際采購的需要,也同時促進了日本經濟的增長,中日兩國間的貿易早已是相互依存、發展共進的關係。

  如果製造全麵貿易戰的話,中國將大幅增加國際采購的成本,並大量損失對日出口,嚴重阻礙中國崛起的步伐。再來分析一下兩國貿易主要商品構成(日本對中國出口主要商品構成: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g/200504/20050400048131.html 中國對日本出口主要商品構成: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bg/200504/20050400048148.html )可見:中日貿易具有典型的互補特性,貿易戰的結果隻能是兩敗俱傷,以兩國的經濟實力對比,誰的承受力更強不言而喻。

  而且,排除生產資料和機械設備等之外,中國從日本進口的消費品多為電器、音像設備和汽車等,而對日本出口的消費品則多為服裝、玩具、家具、食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由於日本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日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均高於中國,一旦發生貿易戰,由此導致的中國失業人口自然也將遠遠大於日本。一味狂熱叫囂打擊日本,卻不顧更多中國同胞的死活,是為禍國殃民。

  三、中國不能學韓國

  還是再揭一下反日人士大吹大擂的所謂“韓國神話”罷。首先要知道,據韓方統計,2003年韓日貿易額535.9億美元,其中韓方逆差190.4億美元( 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yzs/gjlb/1236/1236x0/default.htm)。據從韓國回來的朋友親眼所見,韓國市麵上充斥“日貨”,根本就不象反日人士所造謠言那樣“有骨氣”。

  而且韓國和中國根本就不具有可比性。韓國經濟規模中外國直接投資隻占很小一部分,日本企業很少有在韓國投資,韓國市場上的“日貨”主要為日本進口商品而不是韓國本土的日本品牌。同時,韓國對日貿易是嚴重逆差,韓國對日本的出口額隻有進口額的一半,韓國人均從日本進口額約為中國的16倍,這樣才有“抵製日貨”的資本。

  隻看到小小的韓國,卻不顧中國自己的實際情況,這些個嚴重不負責的“愛國者”隻能禍國殃民。

  綜上所述,今日一些極端反日人士所煽動的“抵製日貨”運動絕不可與“五四”時期的愛國運動相提並論,而純粹是置國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於不顧的發泄和作秀,他們的初衷是否“愛國”不論,結果卻隻能是禍國殃民。

  對於煽動“抵製日貨”運動,乃至詆毀誹謗合法的經營者和消費者,以“愛國”之名行禍國之實的人物決不遷就。還是以鄧公小平的話以為結:“對一小撮不甘心中日友好的人,惟一的辦法就是用不斷加強友好、發展合作來回答他們。”

抵製日貨禍國殃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