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巴西媒體:“中國經濟帝國正在形成”

(2007-02-03 20:47:19) 下一個
2006-09-13 15:55:14

 中美合作基礎已現 中國能源緊張局麵將出現拐點

   近年來,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美國經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中國經濟的發展變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美國市場上大量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能夠拉低美國的物價。美國人越來越不敢輕視中國了。當今,中國經濟不但可以影響美國,甚至可以影響全世界。巴西《閱讀》周刊日前發表題為“中美兩國編織的星球”的文章,對中美經濟關係作了深入的分析。文章摘要如下。

   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每天需要借債20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依賴於中國經濟的並不隻是美國。整個世界都正在因為從北京發出的衝擊波而感到震撼。

   1995年,巨頭沃爾瑪在美國售出的產品中,僅有5%來自中國,而今天,每兩件售出產品中就有一件來自中國。美國零售巨頭的貨架上擺滿了中國產品,其重大意義在於,它有助於美國將通脹率控製在零風險。正如哈佛大學經濟學家肯·羅戈夫所說,美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一半要歸功於進入美國的廉價中國產品,並且,即使在低價的情況下,中國產品仍可以讓銷售商享有極高的利潤率。而從其他國家(包括美國本身)采購這些商品,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他認為,美國人消費中國產品這一過程中產生的大部分利潤被美國拿走了。

   像美國這樣的帝國,其形成和鞏固需要一個世紀。如今,任何到中國的人,都在見證一個帝國的形成,不過其形成的速度更快。以深圳為例,25年前其人口為30萬,隻出產香蕉和貧困。如今,它已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工業中心,800萬人在這裏工作。世界上許多國家經曆了現代化,包括韓國和新加坡,但沒有哪個國家做到了中國正在做的事情。隻用了四分之一個世紀,中國就成為了這個星球的中心。

   中美兩國相互依賴

   要讓世界經濟前進的步伐放緩,隻消中國火車頭發出減速信號,這一點隻有美國能做到。要讓世界經濟出現混亂,隻消對中國的貨幣動動手腳,同樣,這一點隻有美國能做到。如果人們預測中國經濟會比預想的增長得更快,石油、鐵礦石和其他原材料的價格就會飛漲。一言以蔽之,今天的中國與美國一樣,是世界經濟的巨大發動機。

   中美兩國的相互依賴是全方位的。美國人需要中國人製造便宜產品來滿足需求,中國需要美國保持活力,這樣它就能把數以十億計的資金投向中國,並且近乎瘋狂地進口中國生產的廉價商品。在最近10年中,美國家庭由於購買中國的廉價產品而節約了6000億美元。顯然這是雙贏。此外,在如今存在於市場上的4.2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中,有一大部分是中國持有的。如果這個模式被打破,不僅是兩國,世界其他地方都會經曆相當長時期的麻煩,而最令人不安的莫過於經濟衰退了。

   中國的重要性對於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和德國(中國是第四大經濟體)來說也是不可低估的。中國現在是德國這架神奇的出口機器的最大買家。至於日本,我們隻要說出下麵一點就夠了:停滯了十幾年的日本經濟,其複蘇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中國。

   此外,西方國家,無論是發達、欠發達還是新興市場國家,其通脹能夠得到控製,中國生產的廉價產品是因素之一。中國的外匯儲備在今年年初躍居世界首位,在這近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60%是美元資產或美國國債。美國國債在中國錢櫃中超乎尋常的累積(約2600億美元)使得美國可以降低利率。而低利率反過來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正如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最近所說:“美國變成了這樣一個國家:人們靠賣房為生,而人們買房的錢又來自中國。”

   中國標準影響巨大

   無論從哪一方麵來說,中國影響力都將形成。擁有3億消費者的國內市場規模巨大,其生產廉價商品的能力令人驚歎,這些都將很快使其成為全球消費品標準的製定者,從而扭轉它的曆史角色。電子消費品將是首先感受到中國影響力的行業。這一行業直到今天都是一些壟斷性企業在製定規則,如DVD標準。而我們可以設想,中國為某一個新的消費產品製定標準,大規模投向其13億消費者的市場,然後占領全球市場。當更低的價格具有決定性時,情況就更是如此。

   美國學者奧戴德·申卡爾在其《中國世紀》一書中說,中國幅員遼闊,人力資源極為豐富,因而在向技術型經濟升級的過程中不會喪失成本優勢。由於其領土廣袤,人口眾多,以及改變國際地緣政治的能力,中國奇跡與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帝國的崛起擁有很多相似點。從中國進口低價產品會產生依賴性。沃爾瑪在最近10年中之所以能夠坐上世界最大零售企業的寶座,與中國奇跡密不可分。全世界向沃爾瑪供貨的6000家企業中,80%在中國,這令其他國家失去就業機會。這樣一來,美國和其他富國隻能寄望於培訓專才,生產創意性產品。這是托馬斯·弗裏德曼在其新書中的觀點。


   他認為,“製造業提供的優質就業機會是有限的,而基於創意性產品的優質就業機會卻是無限的”。他說得不錯。但是假以時日,中國也能培訓出擁有好創意的專才。從另一方麵說,中國國內市場的增長也惠及美國出口廠家。這意味著,在美國,為中國進行遊說的主要是諸如波音公司之類的巨頭,而針對中國的保護主義壓力主要來自於中小企業。美國500家最大的企業中,450家已進入中國,這很能說明問題。如今,跨國公司有關投資的所有決定都會涉及中國。

   中國經濟高歌猛進的結果是,在地緣政治競賽中,它擁有更強的火力。在亞洲,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韓國和新加坡的最大出口市場,它也是向日本出口最多的國家,冷戰以來的美國至上地位被拋進了太平洋。中國與非洲的貿易也在飛速發展,鑒於歐美消費品生產企業對購買力低下的非洲大陸不感興趣,中國企業正好利用了這一空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