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扁施關係/革命老大哥出手...施明德想對扁下指導棋? 

(2007-02-03 20:47:17) 下一個
http://gb.ettoday.com.tw:6060/2006/08/21/11338-1979616.htm
2006/08/21 09:45
記者王宗銘/分析報道


陳水扁總統(左)2005年10月6日在台灣大學出席「施明德講座」開幕式,會中與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中)握手寒暄。(圖/本報數據照片。記者許昭一拍攝)

一個人要當「革命先知」,證明個人標榜的理念可以一直「正確」下去,成為曆史風流人物,並不困難,但這並不保證其理念可以真正在政治實踐中得以落實,而是必須借助一個執政團隊,以及通過自己本身就是政治領導人或是另一個政治領導人的「務實」運作,才有可能實現其一生的理想,然而政治的現實仍然並不保證理想可以立即被實現,或許這個過程要數十年之久,要靠下一個世代來完成。


即使是貴為台灣政治史上的謀略高手李登輝前總統,應該也是深知這個道理,就算是想要對後任的陳水扁總統下「指導棋」,也都是小心翼翼、很有技巧地在進行,因為幹預過多終究會有反效果,當國王對外表示,不願再聽皇後的話的時候,也就是皇後正式宣告失勢的時候,這個情形在去年5月時就出現過,阿扁不想再被阿輝伯「當兒子」使喚,等於宣告兩人的決裂。

施明德之於阿扁,既是革命前輩,也是不同世代卻在同一時代既合作又競爭的同誌,阿扁開始當立委時,施明德當立院黨團總召;施明德當黨主席時,阿扁競選台北市長當選成功。

然而公認的,阿扁較施明德來得「務實」,由於長年經營選舉,對於政治實務的「棉角」與施明德在當民進黨領導人之後隻談原則及理念的處事風格之間,見解畢竟還是會有出入,畢竟阿扁心理會想,究竟是誰真正在第一線選舉啊?這也難怪施明德當年在大飲「大和解咖啡」時,北市市長選情深受影響的阿扁為了消毒,立即跑到金門去辦選舉場活動,可是卻也不願對施明德有所批評。

或許是時代潮流變化太快,民進黨世代輪替的速度太快,阿扁在2000年當選總統後,高喊年輕人當家,使得多數自認是壯年的美麗島受難者世代,以及創黨時期的黨員元老都不得不淡出政壇,甚至自認不受尊重的大有人在。

阿扁與施明德之間的緊張關係已存在多年,部分原因的背景不外是這些民進黨內部快速的世代變遷,不過,兩人一開始隻是基於「理念」的不同,或更進一步地說,是兩人其實理念差異不大,但是在不同時空環境下,阿扁較重視「權變」,因此可能常常認為「做得到」才是重要的關鍵。

隻是這次阿扁的個人操守受到外界強烈的質疑,反對一個人較反對這個人的理念路線容易多了,也許在施明德的眼中,眼前的總統仍是「扁仔」,小孩子不受教,革命老大哥當然要管一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