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台當局稱要刪除台北故宮文物“來自北平”字樣

(2007-02-03 20:48:59) 下一個
2007-01-26 10:42:15 人民網
  
  記者陳曉星報道:憑借著凝聚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精華的館藏寶物,源自北京故宮的台北故宮博物院一直是世界矚目之地。近日,台灣行政機構竟通過一項“決議”,稱要修改台北故宮博物院“組織條例”,將故宮藏品說明中原有的“寶物來自‘北平故宮’與‘中央博物院’”等文字完全刪除。兩岸專家指出,台灣當局這一“去中國化”動作,不僅是對博物館研究及文物研究的扭曲與踐踏,在政治上也是極其危險的。

  對文物研究的粗暴踐踏

  1948年底,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台灣。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台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運台文物主要為書畫、銅器、瓷器、玉器、圖書文獻及其他工藝品,初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並入後,增至242592件。連同整理後的檔案30餘萬件及受贈、收購1萬餘件,目前共有60餘萬件,保存於後成立的台北故宮。

  北京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梁金生先生說,博物館研究、文物研究的本質就是溯本追源,無論是收藏、研究還是拍賣市場,文物的年代、出處都是文物的基本信息,是其價值的決定因素。他舉例說:“同樣是一枝筆,皇宮用品和民間所用有不同的價值,台北故宮文物最大價值就是‘來自北平故宮’,是皇宮之物,去掉‘北平’或‘北京’的印跡,是對這些文物的極大傷害。”

  梁金生反問:“台北故宮寶物來自北京故宮,這抹煞得了嗎?‘組織條例’有人提筆要刪要改,但曆史是無法改變的。抹煞和扭曲故宮文物的曆史,是對學術的粗暴踐踏,會留下千古笑柄。抗日戰爭時期前輩們護送國寶南遷,在世界文物史上創下了奇跡,台北故宮如果要‘去中國化’,是對保護文物前輩的大不敬,讓我們這些兒孫輩情何以堪?”

  梁金生的祖父梁廷煒1949年護送國寶赴台,留下曆史記載:第二批文物1949年1月6日運出,9日到基隆,共計1680箱……

  記者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80周年院刊上看到,這段曆史被冠以充滿感情的標題,故宮館藏國寶“從此分兩地”。梁金生的家族也因為護送國寶赴台“從此分兩地”。然而談到兩赴台灣的經曆和與台北故宮同行的來往,他說:“沒有陌生感。甚至兩院入庫人員的工作服都是藍色的,管理文物辦法、文物包裝模式也不約而同,台北故宮的文物編號依然保留北京故宮‘天地玄黃’的原序列。兩岸專業人士源出一家,都繼承了建院初期一致的工作方式與風格。”

  梁金生認為,兩岸“故宮人”在學術研究、文物管理等方麵給彼此提供方便,交往得很愉快。“如果沒有政治的幹擾,少些荒謬的動作,兩岸故宮能充分共享資源,對學界將是福音”。

  台北故宮屢遭“獨”手

  此次台有關當局修改台北故宮“組織條例”,不僅刪除“寶物來自北平故宮”等內容,還將“加強對中國古代文物藝術品之征集、研究、闡揚”改為“加強對國內外文物及藝術品的征集、研究、闡揚”,“去中國化”的意味非常明顯。

  台北故宮遭遇“獨”手幹擾不隻這一次。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謝鬱女士指出,台灣當局幾年前曾試探將“故宮”改名為“福爾摩沙展覽館”、“萬國博物館”,還要將“故宮”一分為二成“台灣館”和“中國館”,把館藏文物也一分為二成“台灣文物”和“中國文物”……這些動作的目的隻有一個,就是企圖抹掉中國印記,割裂台灣與祖國大陸的聯係。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徐博東教授說,台灣當局拿台北故宮做文章由來已久。因為台北故宮是兩岸文化一脈相承的重要標誌。“如果說,‘中華民國’的法律文件是法律層麵的標誌,那麽台北故宮就是文化層麵的標誌。李登輝時期幾次‘修憲’都不敢觸動,但如今民進黨當局妄圖通過‘憲改’從法律層麵上搞‘台獨’,要在故宮文物上配套搞‘文化台獨’,這是非常觸動我們民族情感的”。

  徐博東說:“我至少去過3次台北故宮。每次都看到很多台灣青少年在參觀。台北故宮文物給台灣青少年以‘我是中國人’的巨大影響,激發他們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而這些都是‘台獨’分子不願意看到的,他們要從根上讓台灣青少年忘掉自己是中國人的事實。”

  徐博東認為,要提醒人們警惕,“下一步,台灣當局很有可能給台北故宮‘改名’”,通過更名把中國大陸變為“外國”,“用心極其險惡和狹隘”。

  借“故宮”推行分裂主張

  謝鬱分析指出,民進黨2000年上台以來,“去中國化”的動作一直沒有停止。此次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是他們非常想做、也一直在做的。徐博東則認為,此次對台北故宮的“去中國化”動作,“顯然是扁當局‘台獨’時間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邵宗海先生表示,此次修改台北故宮“組織條例”不單純是一個“去中國化”的動作,是台灣當前主政者不斷推動的“台獨”係列動作中的一環,這個動作不容忽視。“雖然‘去中國化’不是靠行政措施就能夠達成的,而且對我們這一代不會產生影響,但台灣的主政者在教育上貫徹‘去中國化’的做法,使之影響下一代青年和兒童,會使他們在觀念、感情上與中國分隔、陌生,對於民族沒有清楚的概念。這對兩岸關係是一個隱患。”

  邵宗海說:“通過教育、文化形成分隔的概念,會造成惡劣的後果。而且這種手段遊走於《反分裂國家法》的邊緣,國際上很多政治分離勢力都是采用了侵蝕的手法,通過文化、曆史、宗教的側麵去切割人的意識。如果長此以往,有分隔概念的新一代成長起來成為台灣社會的主體,將影響兩岸關係的未來。”

  謝鬱表示,島內分裂勢力為了強化意識形態宣傳,推行“台獨”理念,無所不用其極,已經到了荒謬的地步。他們硬是將“台獨”理念淩駕於學術之上,淩駕於公理之上,罔顧客觀事實,抹殺曆史,信口雌黃,是極其野蠻、粗暴和不得人心的。但是從根本上講,這種做法注定是徒勞的,無論他們采取什麽手段,也不可能割斷兩岸之間的聯係——這種聯係是由法理、地緣、血緣、曆史和文化鑄就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