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歌心得(2)- 氣息
(2007-11-12 13:12:25)
下一個
16 歲後就當工人去了,中學沒讀完。那時喜歡下象棋。廠裏有個師傅下不過,就拜他為師。借了他一本棋書看,棋力見漲。後來又陸續看了十幾本書。幾年後下到相當於業餘四段五段左右,參加了幾次省市級比賽。現在回頭看,‘野路子’自學是少年時代建立的。後幾年沒事做又學了點圍棋,看了幾本書。現在偶而上網下下,二段。多年後,有了來美的機會。就開始學英文,看書聽錄音帶兩年。來美時快27了,四個月後進了大學。大學1/4的課程是讀課本學的,然後期末考試掙學分,三年畢業省了不少錢。現在學歌也自然會走這條路。好,書歸正傳。
舒坦的氣息和充分的氣息支持應是學歌的首要原則。如不充分,後兩原則的打開口咽腔和聲帶著力等就常會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建立良好的氣息首先要力求做到身體上部放鬆,放下來。放鬆不是鬆懈,是保持正常精神狀。有些書有些老師說‘唱時要保持歎氣狀態’,就是找這種放下來的感覺。如能意識到上身是否在放鬆狀,帶著這種意識去唱,就會慢慢修正提高而成一種下意識。書上介紹用肩去感覺是否上身放鬆了。就是確認(至少在開唱時)肩頭是放鬆放下來的。除了唱歌時,平時也可有意識地歎歎氣和隨時去感覺放鬆下來的狀態,逐漸形成自然。這種放鬆放下來做到了做好了,建立了一點下意識,可能在氣息上就上了一個台階。可能唱一般難度不高的歌,氣息就舒坦了,氣息支持就基本充分了。
在唱難度高點的歌,這種放鬆放下來得到的‘最佳’氣息可能會不夠充分。這時就要有意識地去加強點呼吸肌肉的強度。大多數書裏或多或少講點呼吸肌肉作用,有的到很深奧的程度。簡單實用的一種表述是把與呼吸有關的肌肉分成吸肌和呼肌兩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包括一般交談和睡著後等,吸肌和呼肌下意識地輪換作用。吸氣時吸肌收緊呼肌放鬆,呼氣時呼肌收緊吸肌放鬆。唱歌時,就不是這樣。而是首先吸肌收緊吸氣,吸完後不放鬆。馬上呼肌跟隨收緊與吸肌形成對抗來發聲。這種肌肉對抗一直保持到換氣為止,對抗的力度在句中變化,隨音高而增強等。換氣時,兩部肌肉同時放鬆,跟隨吸肌就收緊吸氣,進入下一輪。有些書有些老師說‘唱時要保持吸氣狀態’,就是找這種對抗感覺。
日常生活中,一般用的是胸部的呼肌吸肌。唱難度低的歌,由它們下意識地對抗可能就夠了。但隨歌的難度增加,就會越感力不從心。就可能需要啟用延伸到腹部的呼肌吸肌。比如做一個深呼吸,我們就會感覺用到那些腹部肌肉。所謂氣沉丹田,就是那一帶的呼肌吸肌對抗帶來的較全麵和踏實的感覺。所謂中氣十足,就是發聲時得到那裏肌肉對抗的支持。唱時如能有意識地用到和感覺到腹部的呼肌吸肌對抗,隨時間那些肌肉強度和對抗敏捷度就會增強。唱時可用手摸腹部去確認那裏的肌肉是否對抗繃緊,時間長了就會越發自然協調,產生一些下意識。平時也可有意識地做做深呼吸,乃至說話時也可有意識地啟動一下腹部肌肉對抗。當能較自如地用腹部肌肉吸氣時,你會感覺一口氣吸得既輕快又踏實,好像是腹部把氣抽進去的。當能自如地用那裏的呼肌吸肌對抗著唱時,你會感覺你吸進的氣更耐用了,不常感到氣短倉促了。如在唱時能感覺到每個音符發出時都得到腹部肌肉相應的對抗支持(音走高肌肉對抗增強等),你就可能會逐漸感到音發得更實在了,音準更容易掌握了,嗓子負擔減輕了,口咽腔能多打開些了(以後談),音色更豐富了,以前唱不動的歌能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