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T or F: 滿江紅》詩欺騙中國幾百年?

(2007-05-13 17:05:37) 下一個
[[ 詞中“|踏破賀蘭山缺”也是一個破綻。賀蘭山入於史書,始於北宋。唐宋人以賀蘭山入詩,都是實指,賀蘭山在今內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時屬西夏,並非金國土地,而金國黃龍府,在今吉林省境內。嶽飛不可能以在西夏境內的“賀蘭山”來比喻攻打金國黃龍府的誌願,這是牛頭不對馬嘴。實際上是,明代北方韃靼族常取道賀蘭山入侵甘、涼一帶,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將王越曾在賀蘭山抗擊韃靼,打了一個勝仗,因此,有學者推測“踏破賀蘭山缺”是王越或者王越手下文人所作歌頌勝利的詩詞。]]


嶽飛的《滿江紅》 一首詩欺騙全中國幾百年

作者: 肥腦

肥腦很喜歡嶽飛的《滿江紅》,這首詞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然而,最近肥腦讀資料,驚訝地發現這首詩詞並非嶽飛所寫,實際是明代人偽作,寫作年代不早於明代中葉,此事史學界李敖等人有定論。該詞的偽造要從嶽飛被神話的兩個階段談起。
  
嶽飛被神話的兩個階段,一是宋朝嶽飛子孫,二是明朝。嶽飛子孫神話其先輩,手法是對嶽飛敗仗不提而隱藏起來,而誇大甚至編造嶽飛的勝仗,這些美化的曆史竟然收入《宋史》。

  嶽飛絕非百戰百勝

  《宋史》為元脫脫等撰寫的紀傳體史書,由於寫作倉促,檢校難周,又出於眾人之手,以至於錯誤百出。

  肥腦發現:嶽飛絕非百戰百勝,《金史.王伯龍傳》中就記載“軍渡采石,擊敗嶽飛、劉立、路尚等兵,獲芻糧數百萬計。”。

  《金史.完顏昂傳》記載“宋將嶽飛以兵十萬,號稱百萬,來攻東平。東平有兵五千,倉卒出禦之。時桑柘方茂,昂使多張旗幟於林間,以為疑兵,自以精兵陣於前。飛不敢動,相持數日而退。”“昂舉兵以為聲援,飛乃退”。

  《金史.仆散渾坦傳》記載“天眷二年,與宋嶽飛相拒。渾坦領六十騎,深入覘伺,至鄢陵,敗宋護糧餉軍七百餘人,多所俘獲”。

  《金史.完顏宗秀傳》記載“宗弼複取河南,宗秀與海陵俱赴軍前任使。宋將嶽飛軍於亳、宿之間,宗秀率步騎三千扼其衝要,遂與諸軍逆擊敗之”。

  可見,嶽飛戰功赫赫的背麵,也是敗績多多。

  嶽飛所殺並非金兵

  肥腦讀到《宋史》動不動就說嶽家軍殺敵“數千數萬”,甚至有“以五百騎兵破金兵十萬”的胡編,除了上麵澄清了的偽造之外,還有偷換概念,實際上,嶽家軍在大部分戰鬥中所殲滅的敵人,並不是真正的女真“金兵”,而隻是“偽齊”政權的“偽軍”,以及被金兵抓壯丁來的“簽軍”。

  這種“簽軍”,隻是作為一次性使用的炮灰性質的部隊,用來在交戰時擋在前麵消耗對方的箭石,是從老百姓中抓來的壯丁,後來也經常使用這種手段。甚至很多都不算是軍隊,連“簽軍”的名義都沒有,所謂嶽家軍的赫赫戰功很多就是靠殺這些沒有什麽戰鬥力的本民族的“簽軍”和“偽軍” 建立起來的。

  肥腦記得,當時“金兵”中有人稱嶽飛為“嶽爺爺”,這些人就是“金軍”中的漢人“偽軍”“簽軍”部隊,這是當時漢人的口語。從情理上來說,女真金人也根本不可能去稱呼異族敵人而且是自己手下敗將為“爺爺”。

  《滿江紅》為明人偽作

  肥腦發現:嶽飛子孫如此美化其祖先,但是,《滿江紅》竟然沒有收錄入其家集裏,連相關記載也沒有,一直到了明代才突然出現在徐階所編的《嶽武穆遺文》中。此書是根據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嶽墳詞碑收入的,且趙寬碑記中提及的嶽飛另一首詩《送紫岩張先生北伐》經明人考證也是偽作。

  此外,詞中“|踏破賀蘭山缺”也是一個破綻。賀蘭山入於史書,始於北宋。唐宋人以賀蘭山入詩,都是實指,賀蘭山在今內蒙古河套之西,南宋時屬西夏,並非金國土地,而金國黃龍府,在今吉林省境內。嶽飛不可能以在西夏境內的“賀蘭山”來比喻攻打金國黃龍府的誌願,這是牛頭不對馬嘴。實際上是,明代北方韃靼族常取道賀蘭山入侵甘、涼一帶,明代弘治十一年(1498年),明將王越曾在賀蘭山抗擊韃靼,打了一個勝仗,因此,有學者推測“踏破賀蘭山缺”是王越或者王越手下文人所作歌頌勝利的詩詞。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