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卵子和小精子zt

(2007-02-03 11:07:07) 下一個
女性乳房、性高潮、大卵子、小精子是如何進化而來的?

眾所周知,人類的繁衍遵循著某種進化規則,然而到目前,科學家仍在試圖更進一步解釋一些細小而至關重要的進化問題。比如性別的決定在受孕時是否就已經具有了“遊戲規則”?人們為何總以豐滿的體態作為女性的性征?如今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1、卵子與精子為何個體相差懸殊

據《中國大百科全書》醫學卷所載,人的卵子肉眼可見,直徑約0.2毫米,是人體最大的細胞,而精子即便以長度計也隻有0.06毫米,若以體積比較則隻有卵子的千分之一。由於這層關係它們露麵的機會也相去甚遠,卵子大約每一個月才排出一個,而不受時間限製的精子一次可排出2億之眾。

同樣肩負生殖使命,它們的個體為何相差如此懸殊呢?首先要弄清為什麽動物隻分為兩種性別。或許有人會說,是為了限製擇偶時的成功率,維持穩定的數量。可又為什麽讓精子處在被選擇位置呢?這是進化生物學領域的一個大課題。對性有多種定義方法,這裏講的是有性繁殖的生物,具有產生卵子、子房等這類大配子功能的個體稱作雌性,而那些隻產生精子、花粉等小配子的則稱其為雄性。

產生什麽樣的配子繁殖成功率高,而且能提高結合之後的子代成活率?通過計算可以找出答案,這種方式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人們稱其為“遊戲法則”。通俗地解釋就是:養分付出後若全部生成小配子確實可大量產生子代,但是小配子之間結合,造成個體養分缺乏,存活困難。反過來,若全部生成大個體配子,生存率雖然可以提高,而子代數量也明顯減少了。為了解決這一矛盾,通常情況下由一種性別充當配子,用來大量產生可滿足基本功能的最小個體;另一性別以較大個體少量生成,朝這一方向進化下去的結果就造成了大卵子,小精子。

另外,小個體有較好運動能力,可以盡情地去尋找能容它們寄生的大個體,這樣的配子有利於生存。於是兩個不同個體形成雌雄兩性,並以集團出現。到了上世紀90年代,英國牛津大學的哈米爾頓教授提出的細胞質非對稱性,又對此做出了新的解釋,他認為這種個體差異是為了避免卵子和精子間鬧“糾紛”,具體原因主要在精子身上,因為它們失去了以線粒體DNA為首的細胞質遺傳基因。如果卵子精子都有細胞質遺傳基因,結合以後就會互相猛攻對方的遺傳基因,為避免這種混亂,結合之前,精子就很大度地事先解除了自己的細胞質遺傳基因,而隻帶有核遺傳基因。


2、進化過程中何以出現性高潮

專家對一些靈長類做過長期觀察,結果表明高潮並非人類獨有。長臂猿交尾中達到頂點時會發出快意的叫聲,雌性會抬眼望著騎在背上的雄性,雙手抱住雄性的雙腿,一邊哼哼叫,一邊更緊地抱在一起。把這些反應作為指標,專家對紅麵猴做了研究。

實驗開始之前,首先在雌猴的子宮裏埋入帶無線信號發生器的壓力計,交尾過程中,會使壓力增大。這時的子宮收縮正好將精液盡量多地吸入宮腔,可見這是在提高受精機會方麵的一大進化。

可是,隨後又發現了僅此不足以說明全部問題的現象。美國通過對誌願者夫婦的調查得知,女性的高潮時間未必與射精同步,高潮還有受精目的之外的其他功能。也有專家通過對猴的研究提出“唯一說”,即雌性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以高潮來吸引複數雄性與其交尾,使孩子免受他們攻擊。性是一種交往手段,用法依猴的種類而有所不同。對人類而言就是為了愛,為了培養愛才出現高潮。

3、女性的性征為何會出現

雌性擔負哺乳任務,前胸當然大於雄性。可是在與人同屬靈長類的猴子當中就不是這樣,唯有人類、類人猿才具有這一特征。英國動物學家莫裏斯認為這是性的信號,人實際上是站立的猴,從爬行進化到步行以後,前胸的膨大就作為給異性的信號突現了出來。

人類女性豐滿的性魅力已為人們所公認,可是對人類祖先中的雄性來說它卻毫無魅力可言,“懷孕、不再受精”這些通過被乳汁脹起的前胸給出的信號,使得雄性離開她們,類人猿不以哺乳期的雌性為性夥伴,因為她們不會為其生育後代。但大的前胸也是健康母親的標誌之一,表明她們能把孩子喂養大。

文藝複興時期的名畫家魯本斯和波奇切利的畫作都是以豐滿的女性為美,舊石器時代也有維納斯為典型代表。皮下脂肪多的女性即使餓上幾天也不至於影響哺育嬰兒,所以那時的男性多以豐滿為擇偶標準。

那麽,最初是什麽原因使前胸大起來的呢?據認為是類人猿直立後喪失了發情期的緣故。日本東海大學的夏本知郎教授曾提出“幼體成熟說”,這是人類進化理論中常提到的一個詞匯,意即帶著幼稚體態進入成熟期,所以人在長大以後也仍然離不開“性”趣、富於好奇心。在猴的世界裏更是長幼同樣不失童心,對母親那樣的乳房抱特殊感情也就不奇怪了。

夏本教授所著《人類的性來自何處》一書說明了前胸的進化過程,進化前的雌性隻有平坦的前胸,可是其中總難免出現前胸較大些的年輕雌性,雄性見了馬上親切地聯想到自己母親的形象,而雌性則從他們當中選擇那些較強悍的做夥伴,它們留下的眾多子孫繼承了這些特征,加上後來直立行走時胸腹部的展露無餘,使得前胸大的雌性被選中的機會越來越多,由此形成了一種自然選擇優勢。

據《科學朝日》、《日本經濟新聞》等綜合報道。


■相關發現

男人辨方向女人重形象

最近,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家羅賓·傑爾博士借助核磁共振技術對男女大腦做了一項頗具突破性研究,結果表明,許多令人迷惑的兩性差異的根源,隻能到我們的大腦中去尋找。男人女人的大腦有很多共同點,可實際上,它們不論在尺寸、結構、作用上都不是一回事。如同軀體一樣,男人大腦大於女人10%~15%,然而,她們的大腦中司掌較高層次意識的區域如語言區,卻充滿比男性更豐富的神經細胞。人體的脊髓灰質和脊髓白質的容量男女也有很大差別,雖然女人大腦通常小於男人,但是她們大腦、脊髓中負責處理信息的脊髓灰質含量卻大於男人。脊髓灰質是位於大腦和脊髓中的高級神經組織,這一區域的作用涉及思維和認知、判斷能力。而脊髓白質的主要成分是神經纖維,它的外麵包裹著一層白色脂肪物質,其作用是負責大腦中不同部位間的聯絡交流。

傑爾的發現解開了一個困擾學術界多年的謎團:智商高低與腦袋大小有關,而大腦小於男人的女性智力水平為何絲毫不比男人低。這項研究告訴了我們,因為女人的大腦效率更高,脊髓灰質賦予她們較強的處理問題能力,女人具有比男人更敏銳的看相貌記名字的能力,而且在背誦記憶方麵她們也做得更為突出。而男人則憑其脊髓白質較多的優勢在方向性上更強於女性。一同去拜訪舊友的夫婦二人,丈夫往往走在前麵領路;駕校的女學員在“揉庫”課目上總是沒有男性通過得快,這些都看得出男性在空間方位識別能力上的優越性。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