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如何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

(2007-02-03 11:07:07) 下一個
如何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


世界一流大學是什麽樣的?中國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這些問題,大家都很關心。我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本科讀到博士,在美國的Cornell大學和Princeton大學作過兩個博士後,今年初回到科大工作。我想把自己的一點觀感和思考寫出來,和大家分享、討論。

Cornell大學和Princeton大學當然是世界一流大學。Cornell是美國的常春藤聯盟中最年輕也最大的一所,辦學思想是開設盡可能多的專業,讓學生在這裏可以受到任何領域的教育,現在有 14000名本科生、5900名研究生和2600名教員。Princeton是典型的精品學校,目前隻有4700名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和700名教員,一直沒有商學院和法學院。這兩位大學的人數和學科齊全程度相差懸殊,但都具有極高的聲譽和學術地位。僅我所知的化學和物理Nobel獎獲得者在校任教的,Cornell化學係有發現軌道對稱守恒原理的Roald Hoffmann(我的博士後導師),物理係有發現氦3超流的DavidM. Lee、Robert C. Richardson,以及去年以99歲高齡去世的發現恒星核聚變的HansA. Bethe;Princeton化學係“非常”差勁,美國排名第14,“連一個Nobel獎獲得者都沒有”,但物理係實在強得嚇死人,培養出與任教的 Nobel得主的照片掛滿一麵牆,現在任教的有發現無序導致定域化的Philip W. Anderson、發現CP破缺的Val L. Fitch和James W. Cronin、發現脈衝星的Joseph H. Taylor、發現分數量子Hall效應的崔琦。學校培養出的Nobel獎獲得者,Cornell有12位,Princeton有14位。當你站在 Princeton物理係那堵掛著Bardeen、Wigner、Feynman、Weinberg等人照片的牆下時,必定會感到深深的景仰和敬畏。

以這樣的標準看來,中國現在有沒有世界一流大學?當然是沒有。中國大學現在的水平,連世界二流都算不上。美國的南California大學怎麽樣?他們自己也不會否認自己最多算二流,可還有一位1994年Nobel化學獎得主George A. Olah呢。科大的朱清時校長學習和工作過的單位包括美國California大學Santa Barbara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加拿大國家研究院、法國巴黎十一大學、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英國Cambridge、Oxford和 Nottingham大學,我想他對於這些的體會,肯定比我更深刻。

中國的高等教育產業化了,以至大學排名都成了一種產業。經常可以看到幾個學校的擁護者之間為全國甚至全省的排名吵得不可開交,列出的指標五花八門,從高考招生分數到就業情況,從發表論文數到被引用次數,從院士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數、長江學者數到教授數,從經費數額到重點學科數,更具有中國特色的還有學科齊全程度(Princeton和 Caltech的學科就很不全,可是聲譽和學術地位比學科超全的Cornell還要高!)。《莊子》裏有個故事,在蝸牛的兩隻角上有兩個國家,經常爭地而戰,打得伏屍數萬,追亡逐北半個月才回師。跟世界一流大學相比,中國大學的學術水平目前都還很有限。我想,如果問他們對於中國大學排名怎麽看,回答恐怕就是蝸角之爭吧!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泄大家的氣。正相反,我覺得中國的大學前途無量、大有可為。但是,在鼓勁之前,我們應該先認清形勢,才能確定目標和辦法。我不反對大學排名。即使是馬來西亞或者尼日利亞這樣的科技落後國家,一個國家內部的大學總是可以排一排的。我反對(以至感到有些可笑)的是把國內的排名看得太重,把國內高校之間的競爭看得太重。最滑稽的莫過於認為合並可以提高實力。其實,全中國的大學加起來,其學術地位也比不上一個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正因為如此,中國的大學之間首先應該是一種合作的關係,一起努力為國家和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而不是惡性競爭、互相拆台的關係。

以上的論點,我想大家思考之後都會同意。下麵要討論的就是具體措施了:怎麽建設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

目前許多人的理解似乎是這樣的:給大學不斷地投錢、投人、甚至吃偏食,再過十幾年它們就會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在我看來,這絕對是錯誤的。Cornell和Princeton是世界一流,不是因為它們有多少錢、學科多麽齊全(再重複一次,Princeton的學科就很不全),而是因為在那裏能作出Nobel獎水平的研究工作。在中國大陸活躍地工作的自然科學家(退休的不算、主要精力在國外的不算),現在恐怕沒有一位是已經作出Nobel獎水平的工作、鍛煉身體等著領獎的吧?不錯,中國的科研水平在最近的十幾年中有了重大的進步,但對此也要清醒地看待。我覺得隻是從以前的普遍較差到現在的有一些比較好的工作而已,然而還缺乏非常好(次Nobel獎量級)的,更不要說真正了不起(Nobel獎量級)的了。了不起的研究是怎麽作出的?是科學家艱苦努力、靈感迸發的結果,絕不是用錢可以買來的,更不是可以按計劃進行的。當然,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能的。大學應該作的,我想一是要錢,二是拉人,三是營造鼓勵創新的的學術環境。錢可以一下子撥過來,人卻不一定可以請來,學術環境更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和維護才行。就算我們的科學家們一下子都開竅了,水平突飛猛進,那要作出真正了不起的工作也需要時間,評上獎也需要時間,一群人得獎更需要時間,再怎麽算十幾年都是不夠的,--除非這個“世界一流”是自封的。實際上世界一流不可能自封,隻能來自國際同行的承認。所以,除非我們有二戰時美國那樣的好運氣,

從天上掉下來一大堆“真正了不起”的外援,否則我們還是現實一點好,老老實實承認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是一個很漫長的曆程,需要幾十年以至幾百年的不懈努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來看人大紀校長和科大朱校長的講話。他們帶頭反對北大、清華的事實上的壟斷地位,為什麽?在我看來,其中固然有為自己學校爭取資源的考慮,但更是因為兩所大學的壟斷對於中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是不利的。我希望清華、北大的朋友們不要誤解,以為我在挑動口舌之爭。我相信這兩所大學的老師同學們大多數都是踏實的、勤奮的、有高尚追求的,我對他們的成就以及曆史上對科大的幫助充滿敬意和感謝。我所要說的是,現在的政策對於國家是有害的,對於高考考生是有害的,對於其它高校是有害的,對於這兩所大學也是有害的。原因我可以列若幹點,請大家看看對不對。如果您感到我的言辭太具有刺激性,我預先致歉。我批評的對象不是這兩所高校,而是政策製訂者和社會環境。

第一,我們來看看美國有多少世界一流大學:Princeton、Harvard、MIT、Yale、Caltech、Berkeley、Stanford、Columbia、 Cornell、Chicago……一數就有十所,其實還有幾所和它們差不多水平的。難道美國政府當年重點扶植了這十幾所大學嗎?根本不是的,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私立學校,不靠政府的錢。它們的名聲地位是在長期的自由競爭中形成的。大家都知道,市場經濟比計劃經濟好的地方就是自由競爭優化資源配置。中國的經濟已經市場化了,可高等教育還是官僚體製。我看到北大、清華的有些同學口氣很大,把自己吹得比天還高,把其它學校貶得一無是處,比如說科大在合肥這個地方肯定很快沒落得無聲無息。那好啊,幹脆把科大解散得了。問題是,沒有平等的學術競爭對手,對北大、清華能有什麽好處嗎?這些同學為什麽不從全國的觀點看問題,希望中國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為科大在合肥受到限製而感到惋惜呢?從來沒見過幸災樂禍、鼠肚雞腸能成大器的。

第二,世界一流大學的名聲對校友的心理影響是很大的。我想Princeton物理係的同學(至少是通過qualify考試的)肯定會覺得自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對科學抱有非常熱愛的態度,而且敢想敢幹,有舍我其誰的氣概。另一方麵,非一流大學的招牌也會給校友帶來壓抑。我認識一位Cornell天文係的同學,他總是覺得自己的係水平不夠高(其實已經非常強了),很是鬱悶。如果Cornell的學生還要鬱悶,那麽國內大學的同學豈不應該鬱悶至死?當然,這是不對的,無論在哪裏都應該快快樂樂地為國效力嘛。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由於高考分數的一點差異,清華、北大的有些同學狂氣逼人,好像自己已經取得了多麽重大的成就,而對其它高校不屑一顧(隻限國內,如果麵對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他們說不定腿軟得更厲害,欺下者往往媚上);其它大學的同學經常要麵對別人“你為什麽不上清華、北大”的疑問,好像這真的有什麽不對頭的地方似的,於是有的人心裏也把自己看矮了半截,畏首畏尾,不敢為天下先。這兩種心態都是非常有害的。而我們的社會環境就在製造這種心態,豈不是莫名其妙?

第三,資源壟斷毒化學術風氣。美國的世界一流大學之間,人才跳槽很頻繁,但那是在若幹地位相當的學校之間跳來跳去,政府絕對沒有專門製訂政策向著哪一所大學。我們可好,許多事情都搞劫貧濟富,政府給北大、清華的資金和政策優惠大大超過其它學校,使得這兩所學校驟然之間成了大款,看到別的單位有什麽人才,立刻就能買過去,而其它學校挖一個人就難得多了。單向的人才流動,叫什麽公平競爭?更有甚者,這兩所大學從國家得到的正規撥款已經非常多了,卻還經常要特別撥款。南開大學在陳省身的帶領下搞一個數學中心,浙江大學憑借丘成桐搞一個數學中心,北京大學看到了,就一定要國家特別批錢也搞一個數學中心。這給人的印象,就是“我有的你不許有,你有的我一定要有”。嗚呼,這不是耍無賴嗎?在這樣的環境下,學術人員怎麽可能心平氣和、踏踏實實作研究?

第四,招生壟斷對於高考考生也是有害的。許多考生對於清華、北大產生了盲目迷信的心理,以為考上這兩所大學才算成功,上其它大學都是失敗,於是寧可複讀數年,對個人和社會造成巨大的浪費。即使考上了,由於他們隻是把進這兩所大學作為目標,而不是把科學或其它事業作為目標,結果很快就迷失方向。這樣對於他們自己不好,對於這兩所大學也不好。

第五,大學排名占據了人們過多的注意。我很懷疑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會不會象我們這樣,如此熱衷於排名,為多一個院士、少一個重點學科、多一篇論文、少一個專業吵得不可開交。Cambridge肯定不會,人家有Newton在那裏擺著呢,誰也打不倒,

現在也有Hawking這種頂級高手。 Princeton有Einstein的故居,裏麵還住著人,誰來了都景仰如滔滔江水。我們跟他們相比,沒多少能拿得出手的成就,卻特別喜歡和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比來比去,以至無謂地耗費精力、互相傷感情。其實就算你在中國是老大,跟國家的總體落後狀況比較起來,有很重大的意義嗎?

如果我說的這幾點問題都成立的話,那麽怎麽改進呢?我隻能提出一些大概的希望,至於實行,那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政策製訂者(“肉食者”)的了。我希望我們的政府撥款在更加公平的基礎上進行,象紀校長說的,增大常規撥款的份額,減少特別撥款,以統一的標準考核全國所有大學或所有重點大學;鼓勵自由平等的學術競爭和人才流動;鼓勵各個學校按照實際情況發展自己的特色;杜絕高考中的提前填報兩校誌願和以考上兩校學生數為業績等弊端。最後,我希望我們的大學之間消除惡性競爭,

增加良性合作,直麵差距,共同努力,為中國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為人類和世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