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洗脳的過程和効果ZT  ~とっても麵白い~

(2007-02-03 11:07:06) 下一個

當時幹部中確實有個別人群眾觀點模糊,幹涉地方土改運動,對土改政策發生懷疑。有的因為住在地主家裏,包庇、同情地主,甚至阻撓群眾起來鬥爭地主,還給地主打掩護,幫地主藏東西。有一個出身富農的科長,聽說家裏被鬥,認為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了,產生不滿情緒。

在戰士中,不少人戰鬥觀念模糊,特別是一些“解放”過來的戰士,認為內戰是蔣介石和毛澤東爭地盤,說這兩個人中若是死一個就好了,仗就打不起來了。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主要是“解放”成分的人)對戰爭究竟有沒有勝利的前途,產生懷疑。而一些從關內來的老戰士,對於當地群眾中的盲目正統觀念看不慣,覺得為他們打仗犧牲不值得。而本地兵因家裏翻身得到了土地,嚐到了土改的甜頭,想回家過小日子,也不願意留在部隊打仗。有個戰士作戰很勇敢,立了功,但卻不辭而別,留下一封信說,我已經報了恩,要回家當個革命的同情者。

土改教育的第一步是訴苦憶苦,挖苦根。然後引導部隊提高階級覺悟,把仇恨集中到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國民黨蔣介石反動政權身上,要讓大家認識到隻有報階級的仇,才能最後報個人的仇。經過發動,訴苦剛剛搞起來,一個個哭的像淚人似的。正在這個結骨眼上,要是停下來,實在太可惜。就是去練兵,兵也練不好,去打仗,仗也打不好。土改教育不進行完不行,於是,我們給林彪和羅榮桓發報,說明情況,要求把教育搞完再轉為練兵。

經過土改教育後,部隊政治情緒穩定,階級覺悟提高,幹部戰士關係改善,連隊的麵貌與前不同,有顯著的變化。打起仗來,凡是土改教育搞得好的連隊,戰鬥作風就勇猛頑強,在行軍中過去泡病號、掉隊的都能堅持了。連隊幹部戰士正氣上升。在戰鬥中,班長傷亡,積極分子自動代理,班代排,排代連,老的打光了,最後剩下新兵也組織起來繼續幹。有的連隊打的隻剩下幾個人,還在磨刺刀,準備報仇,毫無恐懼。戰後也無影響,再戰情緒還是一樣,鬥誌仍然很高,不服氣,一定要為犧牲的階級兄弟報仇。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