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德國之聲:我們還是女人嗎? -- 婦女自我實現是一場騙局zt

(2007-02-02 17:59:47) 下一個
來源:德國之聲
日期:2006.09.08




婦女自我實現是一場騙局






曾是職業婦女的赫爾曼





艾娃•赫爾曼曾是德國電視一台晚間新聞的播音員。因為這一節目是德國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那麽它的播音員自然也就成了德國的名人。赫爾曼女士在德國很有些名氣,但這裏的原因不僅是電視播音員,更重要的是她最近撰文多多,文字多具爆炸力,談論的內容又是德國最容易引起爭論的婦女怎樣自我實現的問題。周四晚,赫爾曼女士在柏林向讀者介紹了她的新作“艾娃的原則 - 為了一個新的女性”。

赫爾曼今年47歲,早已為人妻人母,四度結婚。她在書中提出的原則總結起來就是號召人們回歸對女人的傳統審視,回歸數千年來性別分工的成功模式。全書260頁,分成8章,貫穿的內容包括“自我實現是一場人生騙局”、“拒不承認的區別”、“女權主義提出的要求”、“我們還是女人嗎?”赫爾曼在論述這些問題時不是沒有抱怨,她在書中寫道:在德國“有誰提出這樣的問題,便是闖入了禁區。他便成了婦女事業的叛徒,隨之而來便是迎麵的寒風。”

“艾娃原則”一書是赫爾曼同另一名作者合寫而成。書中不僅提出些大膽並頗具爭議的論點,也有她對日常生活的觀察與心得,當然,該書不會缺少理論鋪墊和數據論證。從馬克思到行為學者羅倫茨(Konrad Lorenz)以及他的“母親替代”理論,都能在“艾娃”一書裏見到。她在引據這些理論時,有時詳細,有時簡略,但大半的理論問題隻是勾畫輪廓而已。很顯然,赫爾曼的主旨不在引經據典,而是要向女權主義發起進攻。女權主義提出的自由目標,在赫爾曼看來根本無從實現。

赫爾曼寫道,婦女的自我實現更多的是一場自我欺騙。它不是不顧一切實現自我的包裝紙,就是出於經濟窘迫,不得已而為之。不論是以自私為中心的前者,還是被迫而為之的後者,為此付出代價的都先是家庭生活,後是女人自己。赫爾曼寫道,有那些女人,完全出於生存的本能不得不外出工作養家糊口。由此,赫爾曼建議道,“政治家應當設法幫助這些女人。生孩子休假,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條件下,也應是婦女力所能及的事”。

赫爾曼在書中不主張將孩子交給外人帶,她批評東德當年的托兒製度。她傳遞的信息是,如果有誰相信,人類可以借助文明發展和文化傳播的力量從原始特征中擺脫出來,進行新的自我塑造,那他便是走上了迷途之路。






我們還是女人嗎?




赫爾曼的這些論點說白了便是,男人不適合做家務,更不適合帶孩子。赫爾曼認為,在人類發展曆史上,還沒有出現過男人自覺自願做以上工作的先例,這是男人的天性所決定的。她還寫道,如果硬要男人擔負起做家務的職責,他便會不知所措,甚至會出現心理障礙。赫爾曼繼續寫道,由此看來,男孩子在學校裏因為男女平等教育之故,年紀越大,就越具暴力傾向,便不足為奇了。

赫爾曼的這些觀點早在出書之前就傳播到了民間,她最初的文章發表於瑞士在德國出版發行的政治雜誌Cicero。這些言論一經麵世,立即遭致非議和圍攻,當然也有不少的支持。立即有人給德國電視一台領導寫聯名信,指出赫爾曼的言論超出了新聞播音員中立、無偏見的職業準則。壓力之下,赫爾曼辭職。雖然不再每晚忙於播音,但赫爾曼女士仍是日理萬機之人,差點抽不出介紹新書的時間。她說,女人不要同男人競爭,最好是發揮其自然的天性,做她們最應該做的事,這就是:“營造一座溫暖的小巢”。如果不去這麽做,婦女將疲於奔命在職業和家庭之間,為此,就連女權主義者也無法找到靈丹妙藥。因此,赫爾曼認為,不要硬將男人的典型形象塑造成婦女追求的樣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天花板 回複 悄悄話 有點道理
登錄後才可評論.